中國文學史上"四大名著"的譯介包括: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和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這四部經典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對中國文學乃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四大名著在影響國人的同時,也逐漸走出國門。通過翻譯,四大經典小說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愛。那麽,它們在其他國家叫什麽名字呢?這多少會讓人產生壹些好奇。1.水滸《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17世紀傳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在江戶時代的日本,有十多種日文版的《水滸傳》。因為日語和漢語有親緣關系,所以書名沒變,還是沿用中國的書名。後來《水滸傳》用英、法、德、意四種文字出版,書名開始變得奇怪。英文版的書名是:《水滸傳》(outlaw/沼澤中的局外人)。順帶壹提,英文語境下最著名的局外人可能是羅賓漢,國內很多讀者也認為羅賓漢是中國的水滸傳;賽珍珠在20世紀30年代翻譯的《水滸傳——豹血》(天下兄弟——獵豹的血)雖然有點長,但卻翻譯了“聚義”的意思。《獵豹》點出了梁山好漢的不服從與合作(不包括後來的接受和平)與“熱血”。另外壹個《水滸傳》的翻譯,直譯,當然有直白的優點,但是味道不夠。其他課文的譯名也很有意思。《水滸傳》法語翻譯過來就是中國的勇士或者沼澤地區的英雄,還有壹個很搞笑,其實就是山上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德語翻譯有點牽強,說“強盜和士兵”。此外,該節日的壹些翻譯版本的名稱與今天的知音相似。比如德國人把潘金蓮和武大郎的章節翻譯成了壹本書,叫《武大郎和壹個賣蛋糕的不忠女人的故事》,刪節版取名《強盜設下的陷阱》,轟動壹時。2.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寫於元末明初。在此之前,陳壽寫了《三國誌》。從書名中的“演義”也可以看出,羅貫中是在《三國誌》的基礎上出版《三國演義》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壹樣,很快就傳到了朝鮮半島和日本。不同的是名字略有變化。日本版本主要有三種:吉川英治的《三國演義》,村上的《三國演義》全譯,三家評價的《三國演義》。我第壹次對中國名著的譯名感興趣是在讀黃仁宇的《在哈德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書中在談到三國英雄時,提到了《三國演義》,並使用了《三王演義》的英文名。那時候三國之間有戰爭是很奇怪的,怎麽會浪漫呢?也許正是在《三國演義》被翻譯到歐洲的時候,浪漫主義產生並開始盛行,所以給了壹個三國演義的稱號。但是,關於黃仁宇所說的“把忠信的歷史浪漫化”,我認為他的本意是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對忠信和三國演義歷史的浪漫化。早年壹個美國人從《三國演義》中整理出關羽的故事,翻譯成書名《戰神》。後來美國漢學家莫斯·羅伯茨的英譯本命名為《三國演義》,剛才也提到了。現在有的譯名直接叫三王(三國/三國),中外文出版社的英譯本也用這個名字。3.《西遊記》的外文翻譯主要有兩種:壹種是根據《西遊記》的中文書名直接翻譯書名,如《西遊記》、《西遊記》、《西遊記的故事》等...另壹類以孫悟空為標題,如:猴哥、孫悟空、猴哥歷險記、猴哥西遊記...阿明作家吳承恩雖然以齊天大聖為主角寫了《西遊記》,但他還是寫了。個人認為把西遊記翻譯成“猴子”和“美猴王”有失偏頗。還有《夏與豬》的翻譯。把孫悟空說成是俠不太常見吧?不過有意思的是,我帶了豬八戒。《神魔奇遇記》不知道誰是妖。4.《紅樓夢》在中國,《紅樓夢》有很多名字,最著名的是《石頭》和《紅樓夢》。雖然《石頭記》和《紅樓夢》不完全對等,但八十年代的故事還是挺像的。這兩個名字的存在,也為《紅樓夢》的外譯提供了兩個依據:壹是以《石頭記》為藍本,如企鵝出版社出版的《石頭記》;另壹種是以紅樓夢為題材的,比如《紅樓夢》《紅樓夢》。還有壹些離譜的,翻譯成牛郎織女(牛郎織女)。賈寶玉和林黛玉都在賈府,沒地方擋。也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明明相愛,卻不在壹起”,等於銀河,所以把賈寶玉描寫成牛郎,把林黛玉描寫成織女。但是中國已經有牛郎織女的故事了,所以他覺得這個翻譯很離譜。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