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學的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和後世學者記述孔子言行的記錄性著作。《論語》成書於戰國初期。全書* * *共20章492節,以引用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和儒家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
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和存在於世間的道理。早在春秋末期,孔子設壇講學時,其主要內容就已初步創建。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把他的言論代代相傳,把這些口頭引用的言行記錄下來,所以叫做《論》。《論語》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論語》的思想內容: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其思想主要包括三個獨立而又緊密依存的範疇:倫理——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知方法論範疇——中庸。
仁,首先是人心中的真實狀態。這種真極必善,這種真善的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了仁的範疇,進而闡述了禮是壹種合理的社會關系,是壹種與仁相適應的待人處事的規範,進而闡明了“中庸”這壹系統的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