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浙江古籍出版社《汲黯傳》

浙江古籍出版社《汲黯傳》

《續書譜》是南宋著名書法家姜夔的書法理論著作。它是對唐代孫書譜的補充,歷來為書法家所重視。但原著是用文言文寫成的,當代著名書法理論家馮亦武、永平對其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註釋,並做了翻譯和解釋,明確了其含義。馮老酌情對原著中的壹些論點進行了點評,供書法愛好者尤其是初學者欣賞和學習。

關於續書譜的墨跡,很少參考各種資料。永平被稱為趙孟頫楷書《續書譜》的印刷本,是日本大同書社在太升任旭(1922年)出版的《名家書畫選》中彌足珍貴的壹本。本卷在書末(直元年九月十日過午門,書與顧,子昂交誼)。該卷蓋有印章,不為項、董軾、楊等藏家所欣賞。可見此卷明代尚在中土,不知何時流入日本。現在回到祖國,可以說是滄海壹粟的孤本,若為壹壁,彌足珍貴。今天通過編撰《續書評註》,公之於眾,與世人共享。但趙的書只有總論、真書、用筆三部分,草書、行書、臨摹等十五部分,今天由我和馮老補充,組成了這堵墻。九歲多的馮,眼明耳亮,也是夜燈,還能寫出好書。趙寫這卷書的時候,已經將近八十歲了。他們都是著名的書法家,享受著宋河的晚年,以精湛的書法聞名海內外。他們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和中國人民的奇跡。

我很愛書法,也因為我是馮老教的,所以要沒日沒夜的問。我的“筆記”和“翻譯”都是受馮老的啟發,記錄下來的,讓我覺得很尷尬。在“解說”部分,馮老親自出馬——主筆。現在,我想略述壹下全書的上下,但限於水平,望希家指正。

1.姜夔和他的續書樂譜

(1)姜夔生平簡介

姜夔(1163-2003),南宋鄱陽(今江西鄱陽)人。他的名字叫張堯。曾隱居浙江武康,毗鄰白石洞。他被命名為白石道士,也叫石掃帚。秦檜為國時,壹生為官,奔波於鄂、贛、皖、蘇之間,卒於杭。他擅長韻律和詩歌。他的詩風細膩,用詞特別深刻優美,音節最好。他受到後人的推崇,是南宋傑出的詩人,甚至可以與杜工部相提並論。著有《白石道人詩》、《白石道人歌》、《樂思》、《琴與六翼天使考》、《姜鐵平》、《詩局部註釋考》及續書。

(二)姜夔的書法藝術

姜夔深諳書法藝術,書史評論評價其書法“撇粉,洗盡世俗”。因為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深厚修養,寫出來的字就是壹個明白字。宋謝才《續書序》中有壹句話:“白好學,無所不知。他的書法深得魏晉古法,用筆蒼勁成熟。尤擅學《定武蘭亭序》。”那

對《姜鐵平》壹書的考證,使觀者知道其真偽,明白其意,明白其理,進而研究其點點滴滴,有益於書法。後人認為:“宋代的評點家米芾與黃昌瑞關系密切,評點家說姜的評點在米芾、黃之上,可見其研究之精。《續書譜》壹書尤其受到讀書人的好評。」

(3)續書評分評價

《續書譜》壹書已被列入《四庫全書》藝術類。小結中說:“是他書的語言,據說唐孫郭婷得了書譜第壹。”可見,蔣介石的這本書是對《書譜》中所描述的書法理論的進壹步闡述,經過了細致的論述和努力,歷來為書法家所重視。摯友鄧散木著《續書譜圖說》曰:“此為書法學習必讀之作。有壹種說法:《姜白石續書譜》以通俗的散文文體概括了《書譜序》的精髓,並作了具體的介紹。他結合自己的實踐,對真、線、草書的書寫和學習方法、技巧,以及用筆、用墨、結體、臨摹等作了科學的分析,並舉出許多例子加以說明和解釋。”給予《續書評分》充分的肯定。

(四)流傳版本續書譜

關於該書的版本,《四庫全書提要》簡要說明:“本書由王《元補遺》所編,共二十項:壹為總述,二為真書,三為鋼筆,四為草書,五為鋼筆,六為墨汁,七為行書,八為摹本,九為書丹,十為感悟,十壹為血脈。”它的“幹潤”和“剛強嫵媚”都是無本記錄的。“幹跑”下註,見“筆J”;打賭“力量和魅力”見文章“性”。但“潤J”論在“用墨”這篇文章中確實是錯誤的;書法和草書後分別有壹個“用筆”字,草書後的“用筆”字是八法,不在草書上,有疑點和錯誤。《裴文齋書畫譜》第七卷,全部編集,臨摹前八冊,同階。如果把書抄在下面,那麽方圓是九,湘北是十,位置是十壹,密度是十二,風神是十三,速度是十四,筆畫是十五,情感是十六,熱血是十七,舒丹是十八。已略有不同,但“幹澀與點綴”與“勁與韻”無目的性,封面基礎略有不同,而其文字無增無減。

續書註釋以裴文齋《書畫譜》為依據。在趙萌的書裏只有幾個詞是不同的。馮亦武的書參考了裴文齋的書,擇善而從之,是為了完善這本書。

二、趙萌與法貼的“續書樂譜”

①趙萌的壹生

趙萌(1254-11322)出生於宋雪路。屋內有壹座鷗波亭,人們稱之為鷗波。孟生於湖州(唐時屬,後屬浙江)是秦之子。我父親和爺爺奶奶都是宋朝的官員,擅長書畫,收藏豐富。孟年輕的時候在宋朝做過地方侍郎。武松,在家自學,致力於繪畫和書法。派大臣在江南搜刮,以孟為首二十余人,授兵部,遷集賢書院學士。仁宗三年(1316),官至翰林學士。他死後,追魏國公,魏國公的名字叫文敏。

(二)趙萌的書法藝術

趙萌多才多藝,教養良好。他擅長詩歌和音樂,元成宗把他比作唐代的李白和宋代的蘇武。他的畫,評論家認為“受唐代影響,北宋擴大”,在元代開創了壹種新的畫風。他的書法主要是跟二王學的,李詠也有參與。他風格優美,獨壹無二。他越過宋朝,直奔晉唐,對當時和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被稱為“趙體”。在趙的各種風格中,正字、書法、草書的成就最為突出,楷書尤其不如宋人。元代碑刻很多,很多書法痕跡流傳至今。比較著名的有《三門集》、《妙言廟集》、《丹巴碑》、《沈復關集》、《秋陵園集》、《吉安傳》、《蘭亭十三後記》、《續書譜》等。

趙孟頫的書法,不論真偽,草書、隸書、篆書,揮灑自如,瀟灑自如,在宋元之交獨領風騷。他的《痕跡》壹書充分展現了漢字的美和生命力,被譽為“松雪體”,幾乎影響了壹代人的文風。所以當時被印度和日本的僧人視為珍寶,傳來傳去,流傳到國外。據趙手書《續書譜》後記:“元年(1321)九月十日,與顧簽訂友好契約。錢是子昂的,蓋有趙子昂的印章。據知原是墨長卷,文末有此印“竹首石”而成。關於本卷的收藏,有明代著名的藏家,如項的收藏,還有董氏、楊家藏的章句,歷歷在目。人們認為這卷書是趙的真跡。

趙在書上簽名的是孟30年的老朋友顧。燕五年(1318年)九月,趙在重河圖上題詞:“過了壹日,好夫副使長大求畫,意欲懶辭。”好老公語言很溫柔,色彩很和諧,而且有30年的交情,怎麽可能!我在集賢醫院的時候。據趙說,至元二十九年,仁辰正月(1292年),任博士,在集賢書院任直學士。可能是在集賢醫院跟顧和成了朋友。如果是1321年贈書手卷《續書譜》的話,到1292年顧陪他們在薊縣醫院的時候,他們已經是40年左右的朋友了。

據任道賓《昭蒙年》記載,燕六年(1319)四月二十五日,孟將故裏送回大都,死於臨清船上,孟父子將靈柩送回。1321年9月10日,我經過午門,這是很重要的信息,因為在《署年》壹書中,壹直到智元年8月12日,宋學翁為師傅做了墨竹。10月15日,冬天,舒夢寫了《嘉興路自升寺神仙樓局錄》。但是沒有九月生活的記錄。於是,元年(1321年)九月十日,通吳書《續書譜》贈顧,成為填補空白的重要文獻。看這個體積的價值。

趙卷帶有明代項、董適、楊等藏家的印記,故明代仍在國內。然而,壽石之後的這個書法帖來自日本,此帖刊登在任旭大正的日本大同書協出版的《名人書畫選》上。國內沒有記錄,所以這個帖子在國內成了孤兒。今天詳細翻譯評論,公之於眾,壹睹宋學翁晚年書法的風采。明代文學家宋濂說,“(宋雪)龔晚年的書,是妙筆,出入右軍,大令。這個評論是最公正的。舒夢寫此卷時已近80歲,天地之風,酒之沈浮,令人欽佩,是“散雪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