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5(2065 438+06年5月印13次,第32頁,註13)對《王騰亭序》中“萬字皆賦,四韻皆成”壹句的點評:“這兩句是關於妳自己的,意思是我所有的字都布局好了,變成了四韻。壹句話,謙虛的話。傅,鋪路。”這個筆記值得商榷,想請編輯和各位同事指教。
以下是壹些註釋和翻譯:
1.《古文》註①:萬字皆給:“萬字皆給”的倒置。傅,創作。壹句話,壹首詩。全四韻:“全四韻”的倒裝句all,All。四韻,四韻,八句。翻譯過來就是:“請寫壹首詩,完成八句四韻。”
2.《古文選》(中冊)2註:“字皆給,四韻皆達”說請眾客作詩,人人皆寫。我的壹首四韻詩已經寫好了。四韻,詩以兩種語言為壹韻,指他的詩《王騰歌》(詩見此題)。君和居都是“都”的意思。
3.《考據中國古代經典觀》3註:給出壹個詞:是指重復壹個詞來概括這個意思。達到四韻:壹首詩中兩句為壹韻,即達到八句。翻譯過來就是:“再說壹句話來結束上面的意思,至此,我做了壹首四韻八句的詩結尾。”
這兩句話似乎從來就不壹樣,分歧的焦點在於王波到底是在“說自己”,還是在“說別人”。從上面引用的材料來看,《中國古代文學管窺》和《古文選(中)》持“論及他人”的觀點,贊同“邀盡賓客作詩”。但新教材與《中國古代文學考訂》壹致,認為“為自己說話”。那麽,如何恰當地註釋呢?
筆者認為應采納《中國古代文學觀》和《中國古代散文選》的意見,但教材註釋並非原創,應進行修訂。
在《王子安集》(四輯)中,王波* * *寫了43篇序言。從內容上看,只有三章是《書序》、《黃帝八十壹經序》、《四部法序》,其余四十章都是宴飲前的祝酒,或用於餞行,或用於敘舊,或用於慶典,或用於宴請。《王騰館序》是王波在龔燕宴會上的“祝酒辭”。
經過反復研究,我們發現《王騰亭序》等“敬酒”性質的序,在寫法上是比較固定的:壹般先描寫當時的情景,以奉承在場的客人;再寫壹遍個人感受,放置感受;最後,來賓們被要求寫詩,並互相鼓勵和唱。我們來看幾個這樣的“序列”的結尾:
①江寧吳少夫宅序:請陳述。人給壹個字,所有的問題都有四個韻。
(2)冀州北洛歸序:請好好寫,記得壹路順風。人說壹個字,都變成四韻。
(三)《上思浮江宴序》:我將循清道而行,抒發情懷。看現在,還是會看過去。所有字都給了,六韻疏。誰知道後來者難,我們先做第二。
(4)嶽州永興李明府送小三去周琦序:傷逝離愁酒有別感。每賦壹字,皆題六韻。
⑤《秋宴處士樓序》:人壹言,各抒其誌。我活在世上幾千年了,回首今天,知道自己在擁抱這壹天。
⑥《余序》:求升遷之筆,同念,* * *寫遠。
⑦《山寺序》:詩以言表,不以韻表。
從這些結尾可以看出,這類“序”中的邀歌詞都在末尾,邀詩有規定和非規定兩種。以上第(1)至(4)項有具體規定的,要求作詩壹首,且必須是四韻(八句)或六韻(十二句)的詩;第5-7條是“不以韻數判斷”。顯然,客人可以有詩,不受句子數量的限制。在此基礎上,《王騰亭序》屬於同類序,為王波所作。它的結尾應該是套路,不與條條框框不符,而“言無不盡,四韻皆達”無疑是王波對在場嘉賓的要求,也就是“說別人”,絕不是教科書上註明的那樣。
至於為什麽這兩句話模棱兩可,這似乎與《騰王戈》這首詩有關。註釋者認為是這首七言古詩的序,所以有“吾言皆布局,成四韻”(教材註)之說。其實這個序言和詩沒什麽關系,沒必要附上。第壹,從內容上看,《滕王閣》中的詩詞令人聯想到古代的愛情,有跌宕起伏之感,格調不高,而《滕王閣序》卻充滿了“不墜雲煙”的美言和豪情,極不協調,極不靠譜。其次,從理論的角度來看,王騰館重建竣工時,當時的總督燕公大擺筵席,宴請賓客,是壹個喜慶的日子。所謂“四美兩難”,王波應邀赴宴,怎麽會說出“亭中皇帝何處去,長江自檻漸遠”這種不得體的話?說詩和序同時寫是沒有道理的。第三,從題的演變來看,詩和序也是不相幹的。據筆者考證,此序原名為《亭秋別序》(《註》卷八),直到五代王的《唐嫣》(卷五)才稱之為《亭序》,可能是原標題的簡稱。後來,明代張紹和《王子安集》將其改名為《滕王閣詩序》,但該集的詩和序並不在壹起。詩錄於卷二《七言古詩》,序錄於卷五《序》,其他詩、賦皆以“序”為前,而“序”錄於詩、賦之前,無壹例外。可見,張世炎的《滕王閣詩序》確實是無稽之談,並不能說明兩者有聯系。據《王子安集》的《附錄》、《唐詩年譜》、《丹鉛錄》,也說此詩與序無關。到清初,《中國古代文學觀》又恢復了《顏》的書名,又稱《亭序》,但文末刪去了“請灑潘江,我們每個人將把壹朵雲倒在陸海上”的字樣,並在文後抄錄了《亭》的詩,把不相幹的詩和序連在壹起,造成了”。好像《滕王閣序》就是《滕王閣序》,純屬古籍謬誤所致。有鑒於此,切不可將序與詩聯系起來打個賭,犯下“添詞解經”的錯誤。
那麽“所有字都給了,四韻都完成了”這句話能否改成:這兩句話是對所有客人的要求。意思是,請給每個人分配壹首詩,用四韻八句的格式寫。諸言皆授:《諸言皆授》的倒裝句賦,創作。壹句話,壹首詩。全四韻:“全四韻”的倒裝句all,All。四韻,四韻,八句。
註:①《中國古代文學概論》:嶽麓書社,8月第3版,1988,0995年6月第14版印刷。(2)《古文選》(中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選編,1版,1963年7月。(3)《中國古代經典觀考辨》:姚誌祥在園湖譯註,字文對照,民國三十三年春明書局印。
長按贊碼,謝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