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藍又名石獅山、石橋山,是浙江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圍棋仙境”之稱。位於衢州郊區13公裏石獅村東。西鄰巫溪河,海拔164米,東西長4公裏,南北寬2公裏。群山環繞,景色幽靜。俯瞰柯藍主峰,像壹座巨大的石橋,這是壹個奇跡。主洞高10米,東西寬30米,南北深20米,被金、於稱為“新安山有石室”。
梁代任芳在《異敘》中寫道:“新安縣石獅山。晉朝時,國王砍樹唱歌,見童子下棋,便聽之。男孩和壹個東西和質,如棗核,都不餓,男孩說:“為什麽不去?”擡頭壹看,斧頭爛了,妳要還,就沒人還了。“這是蘭克山的名字。唐代杜光庭在《洞中樂園》壹書中稱之為“青天第八洞”。洞內有個缺口,長10米,南寬北窄。中間只能爬行壹人,從縫隙中可以看到壹片晴空,故名“壹線天”。柯藍有八大原始景點:石梁、夏青洞、壹線天、金井玉田、仙人棲、日池亭、克山塔和寶嚴寺。此外,還有中莊陵園、梅艷、宋馳巖、集賢寺、崇文洞、銀翹巖等景點。
柯藍壹直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漢代的朱買臣;三國祝賀齊國;金代的殷浩與毛菊玉Xi:南朝的謝靈運;唐代的孟郊、白居易、劉禹錫、黃巢;安石、蘇東坡、趙疃、朱、陸遊;遠凱爾波羅;魏和徐霞客;左青唐宗、李玉、洪勝;現代的唐、郁達夫、吳晗、鄧拓、戴念慈、羅、葛洪生、周等名人都曾在這裏留下足跡和許多關於克山的詩詞。焦《斷山石橋》詩有“柴客歸家,斧聲自風爛,只剩石橋在,妳紫菱丹紅。”壞柯壹典在棋壇廣為流傳,成為圍棋的別稱。爛柯景觀已被收入《中國名勝古跡詞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辭源》、《辭海》、《宗教詞典》,在海外聲名遠播。
為此,為進壹步提高景區的水平,根據蘭克山景區2平方公裏的詳細規劃要求,於1998年7月開始建設西門——紅松仙蹤項目。整個項目占地20000多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65438+萬元。建設內容包括:管理室、西門、商業街、水景工程、壹枝春、停車場、廣場、小木屋、水潭曲橋、山門、金銀臺、桃花塢賞花臺、靜室、仙客來、聚賢塔、日月對真、仙人亭、紅松門,豐富景區內涵。
又名石獅山、石橋山,位於衢州市東南13公裏處,西有巫溪,南有石獅村。該山海拔164米,山清水秀,景色優美。道教書籍中稱之為“夏青第八洞”。
走進柯藍,妳可以看到壹座雄偉奇特的石橋坐落在遠處的山頂上。這就是天生橋,這裏的拱門東西橫,南北鏤空。橋孔高12~13米,跨度約40米,寬約30米。“柯藍山洞”四個字刻在西邊的石壁上,東邊的石壁上。此外,還有“天上人間”、“夏青第八窟”、“碧寒長虹”等摩崖石刻10余處。夏青洞頂的石梁上有壹個缺口,長20多米,高約0.5米-1米,深不到1米。它被稱為“天堂的景象”。
近年來,在石梁夏冬的地面上雕刻了圍棋棋盤。棋盤是世界上最大的。洞南懸崖上有壹亭,建於明朝萬歷年間(1573~1619)。它的名字叫“日晚亭”是根據元代楊明的詩“洞內的春天很遠”而命名的。
石梁西坡有兩棵千年古松,形似兩條帶爪的龍,名為“占龍松”。南麓橙紅色的圍墻中有克山石橋寺,始建於梁朝,現存建築為後重建。
山門外的圓塘邊,有兩棵兩人合抱的古樟樹。寺內有壹口井泉,井臺上鐫刻著“冷泉古井”。據說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飲馬。爬廟東側,有明代四川巡撫徐克秋之墓,墓旁的石人、石馬、石羊還在。蘭克山因古而得名,吸引了孟郊、陸遊、朱、徐渭等文人雅士,留下了許多著名詩篇。
2.找壹篇古文,內容是:壹個人去放牛,突然丟了壹頭牛,就去找。妳說的是“爛柯人”這個典故。壹個叫知望的樵夫去砍柴,看神仙下棋。他在山裏呆了壹段時間,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詳情請見/view/194692。
劉禹錫《揚州第壹會賞樂天》中也用到了這個典故。妳可以在網上查看整首詩,如下所示:
第壹次獎勵樂天揚州(1) [1]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荒涼[2],荒廢於二十三年[3]。
鄉愁唱聞笛賦(4),下鄉時像個爛柯(5)。
在下沈的船的壹邊,千帆過去了,萬木春在生病的樹的前面。
今天聽妳的歌,暫時靠壹杯酒精神成長。
不知道妳有沒有說。希望能幫到妳。
3.中國古典斧柯爛Xi在永和年間(345-356)作《支林》:“新安山有石室,君入其室。看到兩個男生下棋,看的。比賽結束前,視其被砍工資爛了的事實,他又回來了,村子已經不在了。“三言兩語,把人、事、前因後果解釋清楚。簡潔的文字蘊含著豐富的含義,讓人回味無窮,令人遐想。據於記載,《晉書》有這樣的簡要記載:“入深山,見二童去。坐著看,起來斧頭就爛了。"
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76),李道元引用《水經註》卷四十《東陽紀》:“新安縣有壹間吊房。晉中朝時,有壹個民王,砍樹進石室,看見四個童子彈琴唱歌。因為他們的素質,靠著柯就聽進去了。男孩拿壹個像棗核和質量這樣的東西,如果質量被遏制了,他就不再餓肚子了。過了壹會兒,男孩說:“它回來了!”!過世了,斧頭爛了。回國已經幾十年了,家破人亡,無路可歸。“與玉溪相比,這壹記載有許多不同之處。李道元的敘述具體而生動,但顯然,李道元是北方人,他所聽到的與眾不同。余是浙江余姚人,前面提到過。應該說,余對的敘述是比較恰當的。
南朝方(460-508)寫道:“新安縣石室山,晉代樵夫。看男生唱歌和幾個人下棋,質量就靠聽了。男孩以壹物為質,如棗核,質不感饑。過了壹會兒,男孩說:“為什麽不去呢?”從質量上來說,斧子爛了,沒有人還。"
《隋書經籍誌》中有壹篇《洞仙傳》說:“東陽人知望(當時新安屬東陽縣)也曾進山砍柴,在石屋中遇見幾個童子,對圍棋談笑風生。質量斧頭,柯冠誌都能看出來。男孩,有棗核和質量之類的東西,讓他咽下自己的汁液,就不覺得渴了。童子雲:‘妳來了這麽久,可還。從質上拿斧子,柯已經爛了,質家幾百年了。"
宋清元年間(1195-1200),朱穆的《郁芳勝覽》寫道:“金橋入山,忽見兩個少年在橋下下棋,持斧坐觀。男孩指示道:“妳的斧子已經腐爛了!”質歸,見鄉已達百年雲。”另壹個是張俊芳編纂的《雲航七鏡》等。,也記錄了這件事。
明代有不少關於王《爛柯》的文章,如廖永斌的《尚遊記》、胡漢的《遊記》、的《破柯山記》等。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國子監蕭良友在《龍鞭影》中寫道:“晉王,衢州人,進山砍柴,到石室。當他看到兩個男孩的圍棋時,他在上面放了壹把斧子。男孩把東西當成棗核和質量,貪得無厭。和它比起來,斧子就爛了。我在家幾百年了,沒有老親戚。回到山裏後,我得到了路。人們經常看到它,因為它的名字叫‘爛山’。"
清初蔡《文獻補記·余》載:“衢州府山川:城南山,為石室,道書稱第八洞。金喬王進山,看見兩個男孩在下棋。看斧質,童子質如棗核,不饑。在比賽結束時,他說,“妳的斧頭爛了!”他回家已經壹百年了。
民國十年六月出版的《中國人名詞典》載:“知望衢州人。我進山砍柴的時候,看見兩個男孩子進了石屋,放了壹把斧子看著。男孩吃棗核、質之類的東西,就不會覺得餓了。男孩說:‘妳在這裏很久了,但妳可以把它退回去。’斧子的質量耗盡了。幾百年來渴望歸鄉,已近古稀,無所存。回到山上,找到路。"
4.誰能給我講講新安縣石室山爛柯人王的故事?晉朝的時候,國王看到男孩下棋就砍樹唱歌,因為他聽了。男孩渴望壹種東西和壹種品質,比如棗核。過了壹會兒,男孩說:“為什麽不去呢?”從質量上來說,斧子是爛的。當妳回來的時候,沒有人會回來。(《南朝任梁傳》方《敘異錄》)
晉代有個叫知望的人。他到新安縣石室山砍柴時,看見兩個男孩邊下棋邊唱歌,就停下來聽。其中壹個男孩給了國王壹個看起來像棗核的東西。國王把它放進嘴裏就不會覺得餓了。過了壹會兒,小夥子對他說:“妳不去嗎?”國王站起來,看到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回到家,發現家鄉變化很大,沒人認識他了。原來他在山下的時候,山下已經過了幾百年。
這個故事經常被用來描述世界上的巨大變化。
5.古代傳說:爛柯人爛柯人
新安縣石室山,晉代國王伐之,見童子下棋,便唱,故聽之。男孩渴望壹種東西和壹種品質,比如棗核。過了壹會兒,男孩說:“為什麽不去呢?”從質量上來說,斧子是爛的。當妳回來的時候,沒有人會回來。
(《南朝任梁傳》方《敘異錄》)
新安縣位於今浙江省衢州市。故事中提到的石獅山,因為這個美麗的童話,壹直被稱為爛克山。故事說的是晉朝的國王在砍柴的時候,走到這座山上,看見幾個男孩,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國王就走近去聽。男孩給了國王壹個棗核形狀的東西。他吞下去後,並不覺得餓。過了壹會兒,小夥子對他說:“妳為什麽不去?”國王站了起來。當他看著他的斧頭時,木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當他回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同時代的人將不復存在。
國王在山裏呆了壹會兒,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故事經常被用來描述世界上的巨大變化。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賞樂天看揚州禮》中“下鄉如爛柯”壹句中引用了這個典故。詩人將自己與國王相提並論,表達了自己被流放北京20多年後與世隔絕的感覺。
古人喜歡用神話來解釋那些神秘而奇怪的事情。迷霧山脈常被想象成不在乎塵世煩惱的神仙的居所。在這個故事裏,時間對山裏的男孩是寬容的,對世界卻是冷漠的。它所寄托的蒼涼之意,也讓壹直讀它的人扼腕嘆息。
6.當他回到這個世界時,他同時代的人將不復存在。
“爛科曼”位於新安縣石獅山。晉朝時,知望砍樹,當他看到男孩下棋時,他就唱歌,因為他聽了。男孩渴望壹種東西和壹種品質,比如棗核。過了壹會兒,男孩說:“為什麽不去呢?”從質量上來說,斧子是爛的。當妳回來的時候,沒有人會回來。(《南朝任梁傳》方《敘異錄》)
在新安縣的石室山,晉代有個國王在砍柴的時候來到了這座山上。當他看到幾個男孩,壹些在下棋,壹些在唱歌,國王就去聽。男孩給了國王壹個棗核形狀的東西。他吞下去後,並不覺得餓。過了壹會兒,小夥子對他說:“妳為什麽不去?”國王站了起來。當他看著他的斧頭時,木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當他回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同時代的人將不復存在。
7.妳說的“像個爛科曼壹樣下鄉”的“像”是什麽意思?“喜歡”:喜歡意味著像壹個腐爛的科曼壹樣去鄉下,但像壹個拿著腐爛的斧頭柄的人壹樣回家。PS:爛編南朝方《異物誌》新安縣石獅山。晉朝時,知望砍樹,看見壹個男孩在下棋,就唱歌。男孩壹心壹意的聽著。從質量上來說,斧子是爛的。壹旦歸還,就沒有人會歸還。——南朝人方《說文解字》晉朝的時候,有壹個人叫。壹天,他到新安縣(今浙江曲庫縣)的石室山去拾柴。當知望看到幾個男孩在下棋和唱歌時,他就走近去聽。男孩把壹個形狀像棗核。知望剛剛起床。當他看著他的斧頭時,木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當他回到這個世界時,他同時代的人已經不在了。
8.求壹個古老故事的起源。柯藍的傳說晉朝時,有壹個人名叫知望。壹天,他到新安縣(今浙江省衢縣)的石室山去拾柴。
看到兩個男生在下棋,快下完的時候,王發現手裏的斧頭柄已經爛了。下山回村,才知道時間過了百年,同時代的人都死了——見《聊齋誌異》新安縣石獅山。晉王砍樹時,見數人夾攻童子下棋唱歌,質因聽之。
男孩渴望壹種東西和壹種品質,比如棗核。過了壹會兒,男孩說:“為什麽不去呢?”從質量上來說,斧子是爛的。
當妳回來的時候,沒有人會回來。相傳,衢州有個叫知望的人。有壹天,他上山砍柴,看見兩個人在山上下棋。知望是個象棋迷。看到這兩個人在拼命幹活,他就用斧柄墊著地,坐在那裏看象棋。
兩人邊下棋邊吃桃子,掰下半個桃子遞給王耔,他邊吃邊看。還沒吃,扔在地上的桃核就發芽了,長成了桃樹。這時,兩個老人提醒他:“不要回去,因為妳的斧頭柄已經爛了。”
從此這座山就叫爛克山,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圍棋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