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田字的起源和演變

田字的起源和演變

田字的起源和演變如下:

天是壹個象形字。小篆認為它就像壹片農田,有縱橫交錯的建築或溝渠。天是漢字的偏旁部首,從天而來的字多與狩獵、農耕有關。古時候“陳”和“田”兩個字是相通的,因為“田”的本義是壹個方形的塊,上面種的糧食排列整齊,像士兵壹樣。陳壹詞在古代也作“陣”用。因為古代的軍陣壹般都是方形的。

如果把軍隊的陣法比作壹個正方形的田野,把陣法中的士兵比作五谷雜糧,那麽“陳”與“陣”是相通的。普通話中“陳”的發音與漢語中“陳”的古音有很大不同。值得註意的是,在福建方言中,如廣東的莆田話、閩南話、福州話、潮州話等,還保留著陳的古音。田字是壹點壹點發展起來的。

田,拼音tián,是《漢語通用規範》中的壹類字(常用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是商代的壹種靈巧的圖形,也出現在商代的青銅器銘文中,有粗糙的盲象形。它的古字形就像壹片農田,建築或溝渠縱橫交錯。本義是種莊稼的土地,然後引申到跟農業有關的東西。

天也是漢字的偏旁部首,來自天的字多與狩獵、農耕有關,如齊、齊、解、典、丁等。以及生產活動單元和含礦帶。金文和篆書繼承了甲骨文字形。古書有時用田而不用田。它不僅像狩獵戰爭的形狀,也像壹個雷區。

田姓人口分布:

田姓在當地人口中的比例壹般在0.51%以上,中心區的比例可達1.6%以上,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0.5%,居住著約71%的田姓人口。四川大部、雲南中部、湖南東部、廣西中部、江西西部、福建南部、湖北東部以及安徽中部和江蘇。

在山東東部、河南東南角、遼寧東部、黑吉西部、內蒙古東北部、甘肅西南部、青海東部,田姓人口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4%-0.51%之間,上述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2.1%,約有17.3%的田姓人口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