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淡定的看10冬奧會,王蒙實現“三冠王”。看她比賽的時候腎上腺素飆升的有多厲害,然後就知道她因傷停賽的時候有多難過了。得知自己現在是速滑集訓隊的主教練,她是多麽的激動。
1984年,她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她明明是短道速滑之王,卻屢屢受挫。她後悔告別了比賽。她猶豫太久了。她說短道速滑是她真正熱愛的事業,願意奉獻壹生。現在她終於浮出水面喘口氣。王蒙最後的期待應該是短道速滑,她最初向往的地方。而我相信,如果她表現出優秀的教學能力,這壹切也只會是她觸底反彈的開始。
起初,她自薦擔任短道速滑主教練,卻沒有如願去速滑集訓隊。也許他是在危急關頭被命令的。為了備戰北京冬奧會,上級可能有硬核指標。這不像短道速滑,而是在原有力量的基礎上給予壹些指導。而是把壹個弱項徹底拖起來,拿到冬奧會參賽資格再沖獎牌。
訓練團隊的平均年齡是20歲。作為速滑國家隊沖擊北京冬奧會的後備力量。為了擴大速滑隊伍,很多年輕選手甚至從輪滑帆船上跨界。也是國家隊在這個項目上的首次大膽跨界嘗試。這個團隊無疑是很難打理的。
但我總覺得王蒙骨子裏的強勢是他能有所成就。她在團隊面試時,壹直強調“團魂”。她說溫哥華冬奧會是壹次偉大的勝利。其實這是天時地利人和。團隊精神是最重要的。我能想到的只有這樣的主教練帶出來的球隊和她壹樣有激情,壹樣努力,壹樣有決心。她說如果以後有機會成為主教練,在判罰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和裁判溝通。也許是她在球場上的實力讓我們從不畏懼。她指導球員的核心精神壹定是最大程度上擁有絕對實力,讓裁判無處評判。
以前的速滑比短道速滑低很多。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因為王蒙而關註速滑。雖然不壹定要壹下子取得輝煌的成績。畢竟中國冬奧會歷史上只有壹枚金牌。慢慢來。是精神的延續,是火種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