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發明及其向西方的傳播
(1)造紙
1.西漢早期,紙被用於書寫和繪畫。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發明了造紙術,開始用絲絮和麻纖維造紙。
2.105,東漢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制成植物纖維紙,為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3.造紙術後來向東傳到朝鮮和日本,向西傳到印度和阿拉伯。唐朝時期,阿拉伯人通過北非傳到歐洲。
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紙的國家。它促進了人類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2)印刷
1.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印刷術的國家。
2.隋唐時期就有雕版印刷。868年,中國印制的《金剛經》卷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
3.北宋時,平民畢升發明了陶器活字印刷。在歐洲,直到15世紀才出現活字版,比畢升的發明晚了400年。
4.元代又出現了錫活字和木活字。
活字印刷術向東傳到朝鮮和日本,向西傳到埃及和歐洲,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3)指南針
1.戰國時期已經做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做了指南針。
2.北宋應用於航海。
3.南宋時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4)火藥
1.火藥是古代中國的壹位煉金術士發明的。
2.唐代孫思邈在《錢進坊》中記載了制造火藥的方法。唐末開始用於軍事。
3.北宋曾廣泛用於抵禦遼、西夏、金的進攻。當時的火藥武器包括火槍、火箭和火炮。
元朝時,火藥和火藥武器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5.明代開始用火藥爆破采礦。
6.火藥傳入歐洲,對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人民對人類的偉大貢獻,也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誌。
2、天文歷法成就
(1)相傳中國夏朝就有歷法,今天的農歷也叫“夏歷”。
(2)商朝沿用夏歷,認識了許多星座,做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記錄。
(3)春秋時期,魯天文學家觀測了37次日食,其中33次被證明是可靠的;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的日期也被確定。公元前613年,天文學家魯觀察到壹顆彗星,並做了最早的記錄。
(4)戰國時期的《石幹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記載了800顆恒星和5顆行星的運行情況。那時候壹年中的主要季節也是測出來的。
⑤公元前1世紀以前,他寫了天文學著作《周快舒靜》。
(6)東漢張衡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儀,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7)唐代僧人壹行在世界上首次測出了子午線的長度。
(8)北宋沈括創制的“十二齊歷”,比英國同類歷法早800多年。
(9)元代郭守敬精確地推出了壹年365.2425天,比現在的公歷早300年編制了計時歷法。他主持了史無前例的天文觀測,最北的觀測是北海(今西伯利亞),最南的觀測是南海(今西沙群島)。
3.數學成就
(1)西周:商高講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載於《周篇·舒靜》。
(2)春秋:99乘法表
(3)西漢:劉欣計算圓周率為3.1547。
(4)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5)三國誌:劉徽應用極限理論,提出了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
(6)南朝:祖沖之精確計算圓周率在3.1415926 ~ 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年。他還註釋了九章算術。他也寫過作曲之類的書。
4.醫學成就
1.醫生的治療已經分為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
2.扁鵲發明的“四診”是中醫的傳統診斷方法。
3.《內經》提出了病理學理論,反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早期成就。
1.張仲景撰寫了《傷寒論》,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療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人尊稱他為“醫聖”。
2.華佗發明了“馬飛散”,這是世界上第壹種全身麻醉方法。創造壹個體操“五獸戲”。
1.唐太宗開辦了不同學科的醫學院,比西方早了200年。
2.唐高宗主編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壹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典。
3.“藥王”孫思邈著有《千金方》,記載藥物800余種,方劑5000余方。
(4)明代:李時珍撰寫了《本草綱目藥理學》,記載了10000多個方劑,1800多種藥物。它是當時世界上最豐富、最詳細的藥理學著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成為世界藥理學的重要文獻。
5.建築成就
(1)戰國時期,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被稱為“魯班爺”。
(2)秦長城。
由隋代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
(4)唐都長安,宮、衙門、廣場、城分開,是當時的國際大都市。
(5)明代的北京是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布局整齊,建築宏偉。
6、科技著作
(1)《齊人要求》:北魏賈思勰所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2)《孟茜筆談》:北宋沈括所作,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3)《農政全書》:明末徐光啟所著,論述農業理論,介紹歐洲水利方法,是中國古代優秀的農業著作。
(4)《天工開物》:是明末清初科學家宋所著,被後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美術百科全書”。
(2)文學成就
例如1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繁榮的時代。最著名的詩人是詩聖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們的詩很容易理解。韓愈、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傳奇的代表作有《柯南太守傳》、《李娃傳》、《劉壹傳》。
例如,2
宋代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著名詩人有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南宋詩人陸遊,詩九千余首,是我國古代作品最多的詩人。
(3)歷史成就
1,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孔子根據魯的史料編撰了《春秋》,這是中國第壹部編年史。
2.漢代:
(1)司馬遷與《史記》: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史記》是中國古代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2000-3000年的歷史,成為中國歷代編纂史書的典範。《史記》也是壹部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
(2)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寫了中國第壹部斷代史《漢書》,記載了從劉邦建到王莽覆滅的歷史。南朝的葉凡寫了《後漢書》,記錄了東漢的歷史。
3.唐朝:唐太宗設立國史館。初唐正史包括《晉書》、《梁書》、《陳數》、《隋書》等。,後被收入《二十四史》。唐代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劉知幾的《史通》(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史學理論著作)和杜佑的《通典》(分門別類記載了歷代法規制度的變遷,開創了史書的新體例)。
4.北宋: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子同治鑒史》記述了戰國至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編年體通史。
(四)思想成就
1,儒教
(1)孔子,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壹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出了“仁”的學說(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張以德治國。他的學說後來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後世影響很大。
(2)孟子和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孟子寫的《孟子》提出“民貴於君”(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基礎),主張“仁政”。他還宣揚“努力的人統治人民,努力的人統治人民。”孟子的思想對後來的封建統治產生了重要影響。寫《荀子》的荀子認為,自然界的變化是有壹定規律的,人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他是唯物主義思想家。
(3)漢武帝時期,儒生董仲舒充分發揮儒家思想,神化王權,主張“大壹統”思想,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學說,用儒家思想教育幼童,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2.進步的思想家和思想
(1)春秋末期,楚國人老子寫了《道德經》,認為萬物都有對立,對立的雙方會互相轉化。
(2)荀況,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認為,日月星辰,風雨交加,春夏之交,都是自然界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有壹定的規律。人類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應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這種人征服自然的思想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鬥爭的加強。
(3)東漢初年,王充寫《論衡》,否定天命論,迷信鬼神。
(4)南朝無神論者範真,針對佛經所宣揚的神仙謬誤,撰寫了《神仙滅論》,系統闡述了無神論。他認為人的精神依賴於肉體,實質上就是物質是第壹位的,精神是第二位的。範真對當時流行的有神論進行了有力的駁斥。神滅論是中國思想史上的壹份寶貴遺產。
(5)中唐時期,柳宗元寫《天論》,認為宇宙由物質構成,與天命無關;人類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規律,不以“聖人”的意誌為轉移。劉禹錫寫了《天論》,提出天地都是由物質構成的;認為天人“互勝互用”,即自然與人互動。
(6)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是獨立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的。他還重視實踐在人們認識中的作用。王夫之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其他思想家
例如,百家爭鳴(略)
(5)宗教
1,佛教
2.道教
3.祆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蘭教
(6)藝術
1,繪畫
例如
清初,石濤、朱耷的山水畫突破了陳規。清代中期,揚州畫壇最著名的畫家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高翔、王等。他們的畫不拘壹格,各具特色,被稱為“揚州八怪”。其中,鄭板橋畫的蘭花和竹子最為著名。
2.漢字和書法
(1)半坡出土的陶器口沿上刻有二三十種符號,可能是中國原始文字的起源。
(2)商代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是我們今天漢字的前身。
(3)戰國時期,由於割據,各國的性格也各不相同。
(4)秦被用作標準字體,然後出現了隸書。現在楷書是由隸書轉化而來的。
(5)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壹門藝術。
(6)曹魏的鐘繇開始將隸書轉為楷書。
(7)東晉王羲之書法原創。他擅長楷書、行書、草書,代表作是《蘭亭序》。被稱為“書聖”
A.顏真卿:顏體被稱為“顏金”,代表作是“多寶塔牌”。
B.劉公權:劉體被稱為“六谷”,代表作是《神秘塔碑》。
A.書法在宋元時期成為文人中流行的藝術,尤其是行書。
b宋代著名的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四大家”。
C.元代趙孟頫的書法,博大精深,蒼勁有力。
3.石窟藝術
(1)雲岡石窟
(2)龍門石窟
(3)莫高窟
4.音樂(略)
(7)教育
1,私立學校
(1)春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興辦私塾,擴大了教育對象,突破了政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
(2)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多為私人授課。
(3)安史之亂後,唐代私塾較多。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都辦過私塾。
A.私營學院已經出現。
B.顯著特點是註重講授封建倫理道德,在學習方法上鼓勵討論和辯論,讓學生講自己的經歷。
湖南衡陽石鼓書院,長沙嶽麓書院。
C.河南登封太史山南麓的嵩陽書院,商丘的應天書院。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
(5)明代中期以來,書院興盛。顧憲成罷官後來到東林書院,與誌同道合的士大夫聚在壹起講學。他們抨擊宦官專權等腐敗現象,影響很大。後被魏忠賢迫害為“林東黨員”。
(6)清代,書院逐漸成為官辦學校。
2.官方研究
(1)奴隸社會,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在官府讀書。
1.中央: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設立國子監,以詩、書、禮、易經、春秋、五經為教學內容。太學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2.地方:漢武帝還下令天下各郡、各國都要辦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體系。
1.隋唐的科舉制度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2.唐代的學校制度完備,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完整的學校體系。
3.中央政府有郭子學校和帝國理工學院。地方有州校,縣校,鄉校。
4.專業教育開始建立,出現了算術、天文、醫學等自然科學的專業學校。
1.學校體系更加完善。中央有國子監、郭子學派、法學院、算術學派、書法學派和繪畫學派,其中國子監和郭子學派最為重要。
2.王安石改革科舉和學制。國子監有三級,逐級實行淘汰制。
3.當地的州立和郡立學校欣欣向榮。
1.明代科舉制度規定三年壹考,分為鄉試後、中考後、殿試三級。那些在省鄉考試中成功的人被稱為舉人。舉人將在北京通過考試,參加宮廷考試。宮廷考試由皇帝親自考試,試點分為壹、二、三、壹、三,分別稱為狀元、第二名和探花,稱為“進士和”。
2.明代科舉出身的人地位很高,中央各級高官大多是文人遊子。
3.明初,中央官學名為郭子學校,後改為國子監,學生名為郭健子。
4.有地方政府、州和縣的學校。
5.在明代教育中,君主專制非常強大,禁止學生持有自己的意見,對違反封建禮教的行為嚴懲不貸。
(6)清初的科舉和學校基本上繼承了明朝的制度,在教育上進壹步加強了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