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關於麋鹿的傳奇故事

關於麋鹿的傳奇故事

麋鹿,中國的“國寶”,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那麽妳知道嗎?以下是我給妳整理的。歡迎閱讀。

蒂希

麋鹿,俗稱“四象”,是中國特有的壹種鹿。從春秋戰國到元明清,古人對麋鹿的描寫很多。提到麋鹿的古代名人不計其數,如屈原、班固、許慎、杜甫、沈括、蘇軾、陸遊、李時珍、甘龍等。甚至說姜子牙騎馬、稱鹿為馬、逐鹿中原的典故都與麋鹿有關。鹿這種動物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難以想象的影響。它不僅是祖先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品。也是活力的象征,是升職發財的象征。世界上大約有40種鹿,但麋鹿是壹種結合了自然進化、地理分布、人類記載和曲折變化的動物。麋鹿的奇跡在於它非凡的身世,而這傳奇的身世與壹位法國傳教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不是阿曼德·大衛對隔墻的壹瞥,恐怕麋鹿的故事不會如此曲折,充滿戲劇性。

那是1865年的壹個秋日。法國博物學家、傳教士阿曼德·大衛壹臉風塵,在北京南郊做動植物調查。當他經過南海子皇家狩獵園時,大衛從花園外的土堆裏窺視。他的眼睛亮了。那是壹群奇怪的鹿,可能在動物分類學上沒有記載。作為博物學家,他當然以發現新物種為榮,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他流連數月。他的恐懼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黃金世界唯壹幸存的壹群麋鹿。不幸的是,外人不得進入皇家禁地,大衛無法得到壹只活的麋鹿。直到第二年年初,大衛才設法買通了守衛公園的警官。在壹個“黑風高的夜晚”,獵苑的看守人用20兩銀子的代價,偷偷用壹副鹿骨和鹿皮換了大衛。不久,法國駐清臨時代辦亨利·德貝隆(Henri Debelong)設法得到另壹對,其中公的死了,送給了大衛。大衛神父於1866年4月將這三只麋鹿標本送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經過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館長的鑒定,它不僅是壹個從未被發現的新物種,還是鹿科的壹個獨立屬。當麋鹿第壹次從科學角度公之於眾時,在西方國家引起了轟動。按照動物學的慣例,這種鹿應該以發現者命名。從那時起,這種著名的動物,麋鹿,被稱為大衛鹿爸爸。至今國外仍沿用這壹名稱,但實際上我們的祖先是根據它的外貌和生活習性給它命名為“麋鹿”,以區別於其他鹿,因為它是鹿的壹種,後來人們稱它為“麋鹿”。大衛對麋鹿的發現引起了歐洲國家的極大興趣。從1866到1876的十年間,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的使節和教友從北京南苑帶走了數十頭麋鹿,並通過各種方式將它們圈養在動物園裏。後來,日本大臣對被派往清朝的官員說:“南苑有四象,日本卻沒有這種猛獸,其君主十分推崇。如果妳想開闊眼界,請給我壹雙。”清廷通知內務府陳封園辦理鹿捐事宜。可見清末民初麋鹿因為大衛的發現而大受歡迎,從“養在深園”壹下子名揚天下。

1894年,北京南部永定河泛濫,南苑城墻被洪水沖走。方圓210平方公裏的黃遊狩獵園變成了壹片澤國,許多麋鹿逃離家園,成為饑餓者的食物。1900年秋,八國聯軍乘清朝腐敗、國防空虛之機入侵北京,北燒圓明園,南掠皇家獵苑。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掠,使得這種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在中國滅絕。據說還有壹對夫婦姓王,他們後來轉移到“萬盛花園”,不久就去世了。舉世公認,1900年,麋鹿在中國滅絕。無獨有偶,麋鹿的發現者阿曼德·大衛也於6月1900+065438+10月10在巴黎去世。

偏激

那些生活在國外,被歐洲壹些動物園收養的,由於環境的不適應,種群規模逐漸萎縮死亡,越養越少。這時,出現了壹個把麋鹿從危險中拯救出來的人:英國第11世貝福特公爵,壹個熱愛動物,尤其是鹿的人。從1898開始,他花大價錢買下了所有原本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衛普等動物園飼養的18麋鹿,成為地球上唯壹壹個瀕臨滅絕,僅存香火的群體。從各地收集的18頭麋鹿被圈養在武邦寺莊園,占地約1,21.4平方公裏,位於英國倫敦以北72公裏。這座莊園水草豐美,樹木蔥郁,幽靜於野外,蜿蜒於湖邊。它是英國英國國王愛德華六世於1547年賜給後來的貝福特公爵約翰·拉塞爾大臣的封地,是英國著名的七大古典園林之壹。除麋鹿外,還有中國河麂、黃麂、印度花鹿、歐洲鹿等。所有的動物都是自由放養的。據說那些生活在贊助商柵欄下的麋鹿,整天悶悶不樂,無精打采地站在水邊,愁眉苦臉,看著自己,自憐自艾,好像害了相思病,但後期還能正常繁殖。1914,壹戰爆發時已經達到88,二戰時達到255。二戰前,五邦寺的主人壹直以“養著世界上唯壹的麋鹿群”為榮,拒絕出售任何壹只。然而二戰德國戰爭觸動了英國,接手父親生意的貝克漢姆·福特最終改變了主意,提出“把所有雞蛋放在壹個籃子裏是危險的。”他害怕僅存的壹群麋鹿會因為戰爭而遭到後人的唾罵,於是將五邦寺的許多麋鹿轉移到國內外各大動物園。到1983年底,世界上共有1320頭麋鹿,都是原18頭麋鹿的後代。他們遍布亞洲、歐洲、非洲、美國和澳大利亞,只有他們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中國。雖然有壹對和兩對麋鹿分別在1956和1973被運送到北京動物園,但和之前很多歐洲動物園壹樣,由於繁殖障礙和棲息地不舒適,壹直未能使種群恢復活力。

提索

中國是麋鹿的故鄉。隨著祖國的強大和穩定,從1979開始,我國動物學家譚邦傑呼籲報刊將生活在國外的麋鹿帶回國內,為它們重建家園,恢復它們在國內的種群數量。他的提議得到了英國武邦寺莊園主塔維斯托克侯爵(Marquis tavistock)的熱烈響應。1984 165438+10月,塔維斯托克侯爵決定向中國無償贈送22頭麋鹿。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此進行了可行性研究。經過論證,認為北京南郊明清皇家園林南海子舊址是麋鹿重新引入中國的理想場所。

1985年5月,北京大興北部南海子麋鹿苑開始建設。這壹帶是明清皇家園林南海子裏的三海子,900多畝湖沼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自然地理景觀。湖岸四周,垂柳成蔭,綠野芬芳;超過10種水鳥,如野鴨和鶴,在湖上嬉戲。風景優美,景色優美,是麋鹿繁衍生息的理想場所。當年8月24日,22只麋鹿從英國武邦寺安全抵達北京,當晚被運往南海子麋鹿園。麋鹿踏上故鄉的土地,愉快地被客人書寫,漸漸消失在草原深處。1987年9月30日,英國五邦寺公園向南海子麋鹿園贈送18頭母麋鹿。現在南海子麋鹿園已經繁殖到800多只,種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