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相信每壹個包拯的後人,在看到如此優秀的先人留下的遺產時,都應該認真思考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如果將來有壹天他受不了世俗的誘惑,他應該羞於面對祖先。正是因為包拯生前留下了這樣壹句催人奮進的勸誡,後人很少選擇進入仕途。即使少數人做官,也是按照包拯的要求,做到了清清白白的生活。
可見,包拯不僅壹生清官,利民,而且對後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常人不同的是,包拯並不要求後人富貴榮華,聞達必死於世,而是希望他們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官,都能夠有壹個正直的品格。這進壹步體現了包拯高尚的個人品質和他對中國後世學者的積極影響。
到目前為止,包拯的後代已經傳到了第35代,也就是居住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包公鎮大堡村的包賢亮先生。包先生70多歲了,壹直和家人守著包氏宗祠。據包拯先生說,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包拯的後人,大部分居住在安徽、浙江等地,但很少有人選擇做官。包先生也認為,可能是受包氏家訓的影響,包拯的後人對選官非常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