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配送區域
潁川縣:秦設縣。以命名,轄今河南禹縣。陳派的始祖是齊的第三子陳毅。廣靈郡:西漢置國,東漢改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陳的這個分支,是漢武帝的兒子劉緒之後,陳所采用的。河南郡:高涵設郡,治洛陽(今河南洛陽)。烏當縣:北魏設縣,位於湖北省浚縣西北。這個來自陳亞之後。鳳儀縣:漢武帝置縣,治臨晉(今陜西大理)。這個陳氏家族來自沅陵王陳帝宣帝之子陳叔行。京兆縣:漢代位於長安(今陜西Xi安)。陳的這壹分支,出自唐時遷居京兆的後裔陳仲。汝南郡:治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下邳縣: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是政府所在地。東海縣:治所在郯城(今山東郯城北)。新安縣:金太康元年(208),新都縣改縣,治所新(今淳安西)。相當於浙江淳安西部,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等地。管轄之後,朝代不同。廬江郡:治在蜀。
歷史來源
在中國眾多姓氏中,陳姓是中國人口第五大姓。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陳是現代中國第五大姓氏。1977中國歷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論文中指出,陳姓是世界華人十大姓氏之壹。陳是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香港、澳門和臺灣省的第壹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10。
“陳”的由來
壹;出自“桂”姓。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現舜的後裔胡公滿的姓氏。胡被封在陳國,即現在的河南省淮陽縣。他娶了女兒,在順寺任職。後人以國名為氏。第二;鮮卑人根據舒威改變姓氏。南北朝時有壹個三字姓,姓侯,隨魏孝文帝遷居洛陽,改姓陳。第三;古代安南(今越南)的國王姓陳。
壹個大廳的名字
三客堂:客是尊敬的意思,是客人的意思。滅後,商被封於宋,夏被封於齊,舜被封於陳。它叫桑科。意思是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對他們更加尊重。
德興堂和德聚堂:源於太丘縣縣長陳石的侄子,兩者都以孝順著稱。當年拜訪名相荀叔父子,德興聚在壹起。德興是歲星,歲星有福報,所以堂名就叫德興。太師奏曰:“德興聚隗,五百裏之內有智者聚。”所以族人以“德興”或“德居”為堂號。
其他堂號:①縣唐王號:潁川、東海、汝南、河南、鳳儀、下邳、烏當、京兆、廣靈、新安。②自立堂編號:建業、英山、中街、延慶、余慶、報社、興聚、三益、樹本、伊彥、冠美、杜青、廣裕、崇義、崇本、實德、延慶、敦睦、徐倫、地心、中華、仁善、余慶、實德。
遷移分布
從地域上看,在華南地區(閩臺、兩廣),陳姓居首位,占本地區人口的65,438+00.57%。在長江流域(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陳居第四位,占本地區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區(即南方和長江流域除外),陳姓退居第七位,占本地區人口的2.55438+0%。從省份來看,福建省、臺灣省、廣東省、浙江省等省份的陳人口最為集中,陳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別為14.01%、12.21%、10.52%、7.74%,且在臺灣省。從總人口來看,廣東是當代中國陳姓第壹大省,占全國總人口的14.7%,其次是四川和福建,三省總人口可占全國總人口的33%。註:以上數據由袁壹達先生(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根據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抽樣數據統計得出。參見朱元的姓氏-人口遺傳和人口分布。統計數據不包括少數民族。
家庭名人
陳升:(前任?~前208)是沁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人。、和起兵,天下百姓苦秦暴政,相率歸。宣是楚王,勢力很大,後來被屬下所殺。
(生卒年不詳)吳人,楚陽人,漢族(今河南縣東南)。年輕人酷愛讀書,相貌英俊,足智多謀,曾祖父屢有奇謀。惠帝,左翼總理的官員。犧牲。
陳壽:(233 ~ 297)晉(今四川南充縣)人。少孝順,除了寫字。寫三國誌的時候,人們稱之為好敘述者,有古好史之風。
陳友諒(1320-1363)是元末達汗政權的創始人。湖北綿陽。漁民出身,曾任縣官。在徐守會加入紅巾軍,功勛晉升元帥。元十壹年(1351),起兵於倪文君,因功升為元帥。十七年,他殺了倪文君,贏得了所有人。他被任命為平章。後連克江西、福建各縣。鄭智十九年,徐壽輝被擄為人質,遷居江州,自稱漢王。次年五月,殺徐壽輝,定都江州,自立為帝。大人物,改義。二十三年,率軍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戰敗被箭射死。
陳圓圓:本姑蘇名妓,原姓邢明媛,名婉芬。從小被養大的陳姓,有著特殊的色彩,後來成為吳三桂的妃子。李自成攻破都城,俘虜了袁媛。然後三桂率清軍入關,攻打李自成,袁媛歸三桂。三桂為雲南王後,袁媛跟隨她,以女道士的身份死在雲南。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年輕將領,後期武將。廣西藤縣。紹古,14歲,金田起義時隨叔父。清鹹豐三年(1853),隨軍西行。次年攻武昌,因功升至廟堂右三十檢點,轉戰鄂皖。六年春,鎮江被困,與太子秦日剛前往援助,大敗清軍,並以壹切友軍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走後,整天被封為虞,大權在握,曾任軍長。八年夏,李秀成首先在江北、浦口破了營,然後全殲了李的精銳部湘軍。九年後,他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十年內,與其他軍隊壹起,在江南斷營,東進至蘇(州)、常州(州)。第二年,李回到安慶,遭受了許多痛苦的失敗。同治元年廬州失陷,退守壽州,為漢奸苗所困,卒於河南。
陳誠:(1897 ~ 1965),浙江青田人。保定軍校畢業後,參加了東征、北伐、抗戰等戰役,先後任武漢警備總司令、第九戰區總司令、湖北省主席、國防部總參謀部總司令、東北航院院長、臺灣省省主席、東南行政長官、行政院院長。1954後,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二、第三副主席、副主席。
陳:(1892 ~ 1951),原名祖濤,浙江吳興人。早年入團,參加武漢光復、討袁、護法、北伐。歷任江蘇省主席、監察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委、組織部部長、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其生平著述及文集均為陳先生全集。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壹,中國人民元帥。
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原名陳。湖南湘鄉人。委員會副主任兼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壹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陳家譜
陳氏族譜,即陳氏家族後代資料的匯總,也是陳氏家族名人仕途的簡要總結,更是陳氏名人生平詳實可靠、豐富多彩的第壹手史料。就像中國的大家族壹樣,姓陳的大家族也很講究等級觀念。所以族譜往往很重視曾經是高官的人,比如官員、妻兒、祖先。在過去,姓陳的人視種田為正當職業,輕視其他職業。比如,對於商人來說,即使是擁有巨額資產的人,家譜中也只記載了他們的名字。
陳姓來自陳胡公,是舜帝的後裔。《氏族簡史》中說:“舜有兩姓,即堯和桂。因生姚遺址,姓姚,因居媯水,姓桂。”後來,的壹些後裔繼承了桂的姓氏,成為虞舜的後裔。商朝周武王滅了紂王後,建立了周朝,找到了舜的第三十三代後裔桂蠻,讓桂蠻做了諸侯。又娶長女妲己為妻,封國號陳(今河南淮陽縣),謚號,又名人。後人胡公滿以國為氏,成為陳姓之源。陳姓在當今中國排名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