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夫之(1619——1692)是清初的思想家、學者。學者稱他為船山先生。他研究過天文、地理、歷法和數學,尤其是哲學和歷史。著作有《資治通鑒》、《宋論》等。哲學著作有《周易專易》、《尚書伊尹》、《張子正朱蒙》、《司文陸內外篇》、《噩夢報告》等。還有壹封船山的遺書。我還擅長詩詞歌賦。與顧、、黃宗羲並稱“清初三大家”。
顧祖禹(1631—1692)是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用幾十年的努力,寫了130卷《讀史地筆記》,詳細記錄了全國各地的山川險阻和攻防情況,討論了古代戰爭的得失。是我國歷史地理和軍事地理方面的名著,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趙翼(1727——1814),清代歷史學家、詩人。今江蘇常州人。他擅長研究歷史,其《兩史劄記》著眼於歷代重要歷史事件,總結政事得失,精辟中肯。它與錢大昕的《二史考證》和王明勝的《十七史討論》並稱為清代三大史書。詩與袁枚、權君權齊名,被稱為“江油三傑”。有《甌北全集》、《余從考考》、《揭檐雜記》等。
李汝珍(1763——1828),清代作家。晚年寫了長篇古典小說《鏡花緣》。
於(1775——1840)清代學者。主要作品有《桂記類稿》、《桂姬叔稿》、《兩湖通誌》等。
包(1775——1855)清代學者。公子章是古文,擅長書法,書法家推薦。有《中曲壹勺》、《藝術中的兩只船》、《江海略》。
何(1799-1879)清代學者、書法家。字子珍,號東洲。湖南道縣人,擅長書法,是晚清最偉大的書法家。
張裕釗(1823——1894),晚清古文家、書法家。今湖北武漢人。勤於文史,善書法,師從曾國藩,與黎庶昌、吳汝綸、薛福成並稱“曾門四子”。
武大(1835——1902)晚清大臣、書法家、學者。擅長文學,金石學,古代文學,頗有獨到之處。1892出任湖南巡撫。
武玉(1871—1949)是近代學者和教育家。五四運動後,作者積極參加對舊的封建文化和倫理道德的嚴厲批判,先後在北京大學和四川大學擔任教授。有武玉的記錄。
鄧廷珍(1775——1846),清朝大臣,江蘇南京人。道光六年(1826)嘉慶進士,升任安徽巡撫,興利除弊,平定冤獄,功績卓著。十五年,升任兩廣總督。十九年,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整頓海防。1841年初,調任閩浙總督,加強駐軍。七月,英艦入侵廈門,他親自率領水軍擊退侵略軍。後來投降派和林則徐同時被誣陷罷官,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後任陜西巡撫、甘陜總督,大力組織西北墾荒。
李秀成(1823——1864)是太平天國的壹位將軍。廣西藤縣。1859馮忠旺。
劉光第(1859——1898)是清末改良派人物。今四川富順人。戊戌變法時被殺,是“六君子”之壹。有《解百堂詩集》、《鐘生齋集》。
王金發(1883——1915)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加入光復會。1907與秋瑾密謀起義,被鎮壓,逃往日本。1911辛亥革命後,參加了收復上海、杭州等戰役。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5在杭州被抓被殺。
法顯(335-420)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僧人。今山西襄垣人。小時候出家的時候,看到經書上有很多錯誤,就下定決心去印度尋求。399年,從長安西行,經過西域,過了青脊。歷經艱難險阻,到達目的地,拿到了壹些經書,學會了梵文。他去斯裏蘭卡尋訪佛經,乘船回國。412在山東嶗山登陸,次年到達江蘇南京。他翻譯了100多萬字的佛經,並根據他在30多個國家的經歷編寫了《佛教記錄》(也稱為《法傳》)。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和中國-亞洲、南亞國家及南海的歷史地理提供了重要資料。
易經(635—713)是唐代著名的高僧。673年冬,經海路到天竺(印度)三十余國。685年回國後,在國外逗留十余年,著有《南陽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大和尚傳》。695年回到洛陽,武則天在上江門外迎接他。後在長安、洛陽主持佛經翻譯工作,翻譯成56部、230卷的法書。
唐朝的壹群高僧和天文學家(683-727)。俗稱張遂,河南南樂人。唐代名臣張之孫。為逃避官方鬥爭,21歲出家,後成為中國密宗始祖。翻譯《大太陽經》並為其做筆記。他閱讀經典,精通天文歷法。727年,他奉命修訂歷法,制作了黃道儀,重新測定了150多顆恒星的位置,這是世界上第壹次發現恒星位置變化的現象。他還在全國12個地點發起觀測,計算出相當於子午線緯度的長度,在科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他還與他人合作制作了渾天銅器,這是現代鐘表的雛形。在他的主持下,歷時六年制作了《大衍歷》,這是中唐時期最精確、最完善的歷法,其體例和格式為歷代歷法編纂者所用。
周潤發(1955)。鄭伊健。
(1967羊年出生)。張信哲申澈(1967羊年)、(1967羊年)、章子怡(1979的羊,跟我壹樣,哈哈)、(1967的羊)、陳(1955的羊、
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