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香是中藥瑰寶,四大香王之王。
1,在《本草綱目》中:“治上熱下寒,氣息逆氣,大腸虛,尿淋,男子寒。”
2、《雷公炮灸藥性解》:“沈香屬陽,性重,下更有用,腎亦人所令。但香過燥則傷血,虛寒者宜之。”
3、《本草經》:“沈香是治療寒氣、逆氣、氣滯、氣滯的重要藥物。”
4、《藥意》:“沈香,生純陽,重,辛散。氣橫行,故有治胸背肢癰、皮膚瘙癢之功。而香能溫養臟腑,保和諧,衛氣機。”
5、《新版本草》:“沈香,溫腎清心,用黃連、肉桂補腎,不用沈香更方便,壹藥兩用。6. "《海藥本草》:“苦,溫,無毒。主心腹痛,霍亂,邪氣鬼怪,清人心神,宜與酒同煮。所有的瘡腫都要用藥膏。"
7.《藥性賦》:“味辛,氣微溫,陽亦正,可升可降。其性溫,故能抑陰助陽,相得益彰;其氣辛辣,故能通天,達諸氣。除了筋腱抽搐霍亂,還有腹瀉、嘔吐、惡心、呼吸困難、腹脹疼痛、腹痛、寒痰、脾胃、邪氣、風濕關節麻痹、皮膚瘙癢、積氣等。”
8.《藥解》:“沈香,味苦,性溫,無毒,入腎、命門。主祛邪氣,霍亂,補五臟,益精,強元陽。除了空調,便秘,皮膚癢,皮膚不厚道。”
9.《本草經註》:“微溫。學治風水毒腫,辟邪。”
10.《應本草》:“壹定要避火,要努力,要溫暖。入腎命門。治下寒上熱,祛風水腫解毒,祛鬼癤,散結降痰降氣。治吐瀉,通經絡,散寒濕。如果妳得到伍迪,妳不能治愈細胞。輔助肉蓯蓉治療大腸虛秘;地黃能納氣歸腎。氣虛陰血衰者,水少火炎者忌用。”
11.《本草推測》:“腎陽虛之人,氣在水上,火升氣喘。沈香性硬,性黑,性重,服用時能舉大地水火,歸腎。如果氣的氣味是溫的,可以溫腎理氣,也就是尿濕了氣,大腸關了,但不壹定要泄。”
12.本草筆記:“辛、苦、溫。進入右腎。溫精助陽,溫中平肝,降氣生津。降能升,所以也是調氣。陰虛的人不要用。”
13《修訂通俗傷寒論》記載:“沈香有益於脾胃不和,因暴飲暴食而致寒食油膩,郁結,胸膈脹滿,脅痛,諸氣痰積。”
14,《本馮靜元》:“沈水香專化氣,凡氣滯不宜。溫而不燥,不泄,扶脾及腎,取火回源。”
處方用法
1。治寒氣襲人,胸痛,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嘔吐,寒痰,精神不清:沈香,木香,檳榔,烏藥。將八杯水分四處,將壹片藥放入研缽中慢慢研磨至水稠,再將四片合在壹起,用文火煎至六分已口服。(《養生家寶》陳墨堂)
2。治陰陽氣滯,不舉胸膈,心塞,氣脹,氣短,燥煩咳嗽,痰涎,食之無味臥位,減食治胃脘痛,久留飲醋,聞酸及脅肋枝,常感無趣:香附420(炒去毛),沈香18半,砂仁48,甘草122(火監)。對於細粉,每份服務收費壹元。加壹點鹽,把湯煮開。(《方菊》陳翔姜奇湯)
3。治腹脹哮喘:沈香、木香、枳殼加萊菔子炒五塊錢壹個。每次服用五片生姜,三片水煎服。(《赤水朱軒》陳翔飲)
4。治長期心痛:沈香壹兩塊(銼)雞舌香壹兩塊,麝香半塊(磨筋膜)。後四味搗碎成細粉,壹杯三錢碧水煎七分鐘,飯後溫服[1]。(《盛濟宗錄》陳香堂)
5。沈香忌火,但用於研磨。
6。寒凝氣滯,表現為胸悶冷痛,中溫止痛,可與烏藥、木香、檳榔同用。
7。凡腎陽不足,氣虛不固,臍腹冷痛,腰膝酸軟,陽痿寒精者,可配伍鹿茸、附子、熟地黃、巴戟天,溫腎壯陽。
8。氣虛腎虛者,可與附子、熟地、蛤蚧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