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作者家。
人物:魯迅。
起因:貓在捕獵時肯定會玩弄獵物。
事情經過:貓吃了他藏起來的老鼠。
結果:“我”的復仇從家裏養的壹只貓開始,逐漸蔓延。至於我遇到的所有貓。第壹種是只追不攻;後來它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夠用飛石砸他們的頭,或者把他們引誘到空房子裏,讓他們垂頭喪氣。
擴展數據
本文開頭直接說明,整篇文章是由“君子”對作者“恨貓”的攻擊引發的。攻擊者借“狗不是討厭貓嗎?”試圖汙蔑魯迅是狗。魯迅立即從秦哈特博士的《民族博物學童話》中找出了貓狗相仇的故事,轉而與他為敵,暗喻“現代批評家”為“沒有眼力的狗”。
然後,把它們和動物比較,說:“蟲子和蛆可能不幹凈,但它們聽起來並不崇高;捕食弱小動物的飛禽走獸,或許可以說是兇殘無比,但它們從來沒有豎起過正義和正義的旗幟,以至於受害者直到被吃掉還在敬仰它們。”從而深刻地揭露了買辦文人“紳士”的虛偽。
在進壹步寫到討厭貓的遙遠原因時,作者回憶起小時候奶奶講的故事,讓人知道貓的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