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還出現了天文學專著,如齊國天文學家幹德的《天文學》和魏國時申的《天文學》。後人將這兩部作品合二為壹,稱之為《石幹行經》。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石幹行經》記載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及其運行規律。書中還測量了121顆恒星的方位,記錄了800顆恒星的名字。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古編纂的歐洲第壹部星表早了約200年。
甘德還用肉眼發現了木星的衛星,比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09年用天文望遠鏡發現這顆星早了2000多年。石神發現日食和月食是天體相互遮擋的現象,在當時也是有價值的。為了紀念石神,月球上有壹個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後世的許多天文學家在測量太陽、月亮和行星的位置和運動時會使用石幹占星術中的數據。因此,《石幹星經》在中國乃至世界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