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李白鬥酒詩壹百首」?
評論李白的人品和工作作風,從來都離不開兩個字,壹個是“豪”,壹個是“逸”。杜甫用樊噲的典故來形容李白的性格,尤其是“豪”。李白既是詩人,又是酒仙。他每天都要喝酒,每次喝都會醉。他喝醉了就會唱很久,妙語連珠。是酒讓詩豪放,詩長。杜甫是李白的密友,對李白了解頗深。杜甫說“李白有壹桶詩”,正是為了抓住李白獨飲壹桶,唱個沒完的獨特形象,體現李白的豪氣和敏捷的思維,而不是解釋李白喝了多少酒。從南昌坐火車回北京的時候,因為連日奔波的疲憊,火車啟動後我把頭靠在車窗上。孟?中途聽到兩個乘客在說李白和酒,我就感興趣了。我驅走睡意,側耳傾聽。壹個說:“古往今來,李白是最好喝的。李白不僅是壹位詩人,也是壹位醉聖、酒星和酒仙。世人稱之為‘李白鬥酒詩壹百首’。喝了壹桶酒,還能作壹百首詩。可見壹桶酒未醉李白。”另壹個說:“李白愛喝酒。《太平廣記》說李白從小就很能喝。但是愛喝酒不代表會喝酒。李白留下了多少首詩,不到壹千首?既然鬥酒有百種,那麽李白活到了六十多歲,這輩子喝的還不到壹石。他能喝醉嗎?”“李白的詩大部分已經失傳了,不能以他的詩來統計。”回到家裏,閑暇時翻閱書籍,發現裴妃所著《李白十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版)中的“歷代對李白的評價”壹文說:“杜甫說李白有數百首關於鬥酒的詩”,引自杜甫《飲酒中的八仙之歌》。這麽容易就找到典故的出處,我很開心。我在《杜甫詩選》(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室選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版)中很快找到了《飲酒八仙歌》,發現原文與裴妃先生的引文不符。李白這四句的原寫法是:“李白壹桶壹百首詩。長安到壹家酒樓睡覺,天子叫他不上船,自稱是酒仙。“與引文相比,原文是七個字,而不是五個;原文說的是“打架”,不是“爭酒”。我還查了清代秋編的《杜甫詳註》和楊倫註的《杜甫鏡泉》,兩者與《杜甫詩選》相同。我覺得裴妃先生的論文引用的是杜甫詩歌的原意,而不是原文。李白《飲酒八仙歌》所寫的四首詩中,第二句“長眠長安酒樓”,第四句“自稱臣為酒仙”,都有“酒”字。如果第壹句說“李白鬥酒詩數百首”,那麽壹首詩中“酒”字用得太多,就會導致重復。看看這三個用“酒”的地方。第二句和第四句中的“酒”字沒有替代。只有第壹句中的“酒”字可以替換。所以“李白鬥酒詩百首”的意思和“李白鬥酒詩百首”是壹樣的。裴妃先生並不是唯壹壹個把“李白詩百篇”當成“李白鬥酒百篇”的人。古往今來,不乏其人。就舉兩個例子來證明吧。北宋詩人的《賀節頌周畫李白珍詩:“紫居士也,亞洲人也,百篇酒借天。”南宋文學家婁儉寫了壹首詩,名為《賀監李辰仙二像》:“爭酒詩百首。虎妞朱既仙。”蕭滌非《杜甫詩選註》說:“壹桶詩,就是喝壹桶酒,就可以寫壹百首詩。寫李白不僅酒興,而且思維敏捷。”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編的《杜甫詩選》說:“鬥:大酒器。”這兩種解釋差異很大,但都是解讀杜甫詩歌的流行觀點。在我看來,前壹種解釋是看文學創造意義,與杜甫本義無關;後壹種解釋與杜甫詩歌的本義略有邊際,但很不準確。杜甫“讀萬卷書,下筆如神。”山谷中的道路立交橋都說杜甫的詩充滿了文字和地方。這種說法雖然有點過分,但確實抓住了詩人精通傳統文化,善於靈活運用的特點。《李白詩百首》和《李白鬥酒詩百首》中的“鬥”字都是“鬥”的簡稱。竇雅的故事見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史記·項羽本紀》中寫道,樊噲闖入鴻門宴後,“垂簾西去,我望君,發指上,目?徹底破解。襄王按劍曰:“客是何人?”張亮說,“沛公參與樊噲也是真的。王祥說:‘壯士,給他酒。’那就用酒打。謝謝,起來,馬上喝。王祥說,“給它壹個肩膀。”那麽我將用我的生命來承擔這個負擔。樊噲把盾丟在地上,扛在肩上,拔劍吐了出來。“這個故事很精彩。王祥的手下從王祥的指示中得到了消息。王祥指示“賜酒”,部下“以酒作戰”;王祥指示他“給他壹個肩膀”,他的下屬“給他壹個生活的肩膀”。生肩是生豬蹄肩,是壹般人吃不到的東西。桶酒是靠著豬的肩膀舉起來的,顯然是壹般人喝不了的飲料。這些看似善意的行為,其實是故意刁難。司馬遷借酒澆愁,把樊噲置生死於度外的英雄勇氣描寫得淋漓盡致。什麽是“桶”?彜是秦漢時期人們普遍使用的壹種飲酒器具。後來“華”被淘汰,人們對它的形制印象越來越模糊,甚至完全被遺忘。在文物1964第4期,有壹位自然科學家王振鐸先生發表了壹篇《論漢代飲酒器中的美與逵》的文章。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作者得出結論:底部有三個短腳,壁上有圓形把手的圓柱形飲水器,就是古書中所謂的飲水器。這壹研究成果得到了1968河北滿城中山王靜漢墓出土文物的證實。秦漢時期,壹般是漆器或陶器。桶,顧名思義,就是有容量的桶。這種酒杯在當時是最大的。也許有人把現在當成過去,懷疑有沒有壹個水桶的容量?這就涉及到古今度量衡的區別。如今壹城漲到了1000毫升。考古學家根據大量秦漢時期計量器具上的銘文,確定秦漢時期的壹升約為200毫升,相當於現在城市升的五分之壹。這樣桶的容量就相當於今天兩升啤酒杯的容量。1972號漆器編號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135,實測容量為2100 ml。《墓出土隨葬品誌》中有壹篇竹簡記載得很清楚:“畫鬥。”這證明漆器不是。135是漢朝的真品。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有古詩為證。南宋豪放詩人劉過有壹次寫了壹首《沁園春》,送給時任紹興知府、浙東安福使的辛棄疾。詩的開頭,他說:“打壹仗過河還不快!”在這裏,作者直接引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樊噲敢入鴻門宴,飲酒吐肩的故事,以成語的形式概括為“飲酒吐肩”,以表達其收復中原、報效國家的遠大誌向。對上述壹系列問題的清晰認識,將為我們正確理解“李白詩百篇”或“李白鬥酒百篇”掃清道路。評論李白的人品和工作作風,從來都離不開兩個字,壹個是“豪”,壹個是“逸”。杜甫用樊噲的典故來形容李白的性格,尤其是“豪”。試想,在鴻門宴上,樊噲痛飲了壹桶酒,酒量驚人,但痛飲時給人印象最具體、最深刻、最持久的,還是他用的超大酒杯所表現出來的豪氣。李白既是詩人,又是酒仙。他每天都要喝酒,每次喝都會醉。他喝醉了就會唱很久,妙語連珠。是酒讓詩豪放,詩長。杜甫是李白的密友,對李白了解頗深。杜甫說“李白有壹桶詩”,正是為了抓住李白獨飲壹桶,唱個沒完的獨特形象,體現李白的豪氣和敏捷的思維,而不是解釋李白喝了多少酒。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需要借用別人來找證據。只要我們解讀杜甫的詩,就能發現其初衷。杜甫的《飲酒八仙歌》以“飲酒”為紐帶,把何等八個喜歡飲酒的人連在壹起,描寫他們獨特的醉酒姿勢,同時勾勒出他們豪放不拘的特點。這次喝酒的八個人中,杜甫說汝陽王力進是“汝陽三鬥,路遇?”車嘴流涎,恨不能封到酒泉”;說左丞相李是“左數千貫,飲酒如長鯨,杯曲叫避賢”;據說布衣急得“五鬥出類拔萃,口才驚人。“至少這三位能比李白喝得多。可見,杜甫說“李白有詩百首”時,大概並沒有強調李白的酒量。杜甫還寫了壹首名為《不見》的詩,詩中說:“不李瑟娥生酒,真悲狂。全世界都想殺人,我卻只有同情。靈動詩千首,酒香盡失。匡山閱覽室,人頭白好歸。”項鏈對聯“壹千首敏捷詩,壹瓶酒落”,其中至今與壹千首詩聯系在壹起的是那個特大號的酒杯——鬥笠。在這壹點上,順便說壹句,我覺得如果以後有李白在舞臺上狂飲狂唱的形象,應該讓李白抱著水桶,這樣大概更符合歷史的真相。(馬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