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族?
2.壯族?
3.滿族?
4.回族
5?,苗?
6?,維吾爾族
7.途家?
8.彜族
9?蒙古語?
10,藏語。
中華民族包括56個民族。此外,還有幾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承認的民族。
中華民族這壹概念最早是梁啟超在他的1902《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的總趨勢》壹書中提出的。相關的歷史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主義”理論和許倬雲的“我與他者的轉化與融合”。中華民族這個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國、新中國都有不同的定義。
擴展數據
中華民族有兩個別稱,壹個是“中華兒女”,壹個是“炎黃子孫”(炎黃子孫,或者只是“炎黃子孫”)。這兩個稱謂有時可以通用,都是指中華民族。然而,大同之間也有壹些差異。“中華兒女”壹詞是近代才出現的,含義偏向文化(是帶* * *)接受中華文化的群體;“炎黃子孫”(或炎黃子孫)這個稱呼自古就有,其含義側重於血緣(同宗同源的祖先)。壹些少數民族可能更願意接受“中華兒女”,而不是“炎黃子孫”(或“炎黃子孫”)。即使這些話原本只指漢人。
中國的民族認同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壹階段: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4年第壹次全國人口普查。經過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和科學研究,現階段首先確定了蒙古、回、藏、滿、維吾爾、苗、彜、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族、佤族、彜族。
第二階段:1954至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在第壹階段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民族識別工作將進壹步深化。現階段對上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剩余民族(183)的名稱進行了逐壹研究,新認定了1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土家族、畬族、達斡爾族、赫哲族、仫佬族、布朗族、仡佬族、阿昌族、普米族、昂族、崩龍族(後)。同時,普查中自報的74個民族合並為53個已認定的少數民族。
第三階段:1965至1982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在這個階段,西藏羅瑜地區的巴羅民族被鑒定為1965,雲南基諾山的基諾族被鑒定為1979。至此,中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已經增加到56個。
第四階段:65438年至0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在這壹階段,民族識別工作不僅繼續對少數民族的識別進行調查研究,而且主要進行民族成分的恢復和修改以及部分民族的合並。據統計,自1982以來,我國恢復或變更民族的人數已超過12萬人。
百度百科-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