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關於節氣的古詩

關於節氣的古詩

1清明

唐代的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對不起,餐館在哪裏?牧童指著杏花村。

2?邯鄲冬季至日椰絲佳

唐代的白居易

每年冬天的至日,我都伴著膝燈前的影子。?

如果妳想深夜坐在家裏,妳也應該談談旅行者。

3?初九過後,風雨不斷,成了微微的寒意。

宋代的陸遊

病體裏留下的歡樂是新的秋天,殘暑無緣無故地縈繞。

雖然風雨很快就卷走了,但逝去的歲月已經讓人心酸。

4大寒出江陵西門

宋代的陸遊

馬出了西門,在白日的光裏,在冷冷的雲裏,要吐半天,咽半天。

喝醉了容易醒,藏手容易暖。

陸續有狐貍和兔子撲向深處,還有壹點牛羊散落在離村子很遠的地方。

如果妳對山川沒有太多感覺,可憐的遊子就會消失。

5 ?偶爾立春。

宋代的張煒

歲末少霜,草木知春。

感覺生意爆滿,東風吹水綠參差不齊。

6?春分

唐代的徐鉉

仲春第四天,春色正中。綠野繞月,晴天雲時斷時續。?

猶咽,花已落。高樓遲暮,歌聲不可聞。

節氣指的是中國農歷中的24個特定節日,它們表明季節的變化。它們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即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而制定的,每壹個都對應著地球在黃道上每移動15所到達的某個位置。

商朝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發展到八個,到了秦漢二十四節氣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鄧萍撰寫的《太初歷》正式在歷中設定了二十四節氣,並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