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金魚最早生長在哪裏?

金魚最早生長在哪裏?

金魚的祖先是鯽魚,最早是晉代桓沖在廬山發現的。當時它的名字叫:紅鱗魚。

古代晉代文人之風盛行,大家都特別喜歡遊山玩水,都寫了關於它的文章。當時他們大概很喜歡這條紅黃鯽。

但那時候還沒有養魚。估計赤鱗魚最後可能會被剝皮去骨,成為古人的鬼魂。

金魚真正開始改變命運是在東漢時期。當時佛教提倡眾生平等,喜歡放魚,說可以存功德。

這個傳統壹直沿用到現在,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赤鱗魚被捕撈放生,才逐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估計有人為了存功德,會專門抓魚,然後分批放生,養幾天就好了,但這不是真正的養魚。

自東漢以來,赤鱗魚的命運沒有明顯改變。壹生都在風雨中度過。

南宋時,有壹個好奇心很強的皇帝。他沒有管理好這個國家。在位期間懲治嶽飛,革除韓世忠,在各種言情小說中被罵。

他對許多事情都感興趣,包括養魚。當時紅鱗魚從彰化入宮,在層層高墻中過著安逸的生活。趙構給這種紅色魚鱗魚起了個名字:金魚。

從那以後,許多官員家裏也有了金銀魚。從此“金魚”可以算是鹹魚了,不用再和油鹽醬醋做兄弟了。

但到了元代乃至明初,受社會動蕩和封建思想的影響,養金魚的人逐漸減少。其次,元代人對養魚並不是很熱衷,導致養魚之風減弱,大家對這個愛好也不再有太大的熱情。

然而,也是在元代,金魚被養在盆中而不是池塘中。養魚空間的縮小對金魚的進化非常重要。現在金魚的形態也有這種影響。

有了元代養魚的基礎,明代金魚繁盛起來。首先,明代養魚的容器有陶罐、木罐、瓷罐,金魚的形狀也從細長的流線型逐漸變為飽滿短小。

明人開始嘗試根據外表給金魚命名,於是有:丹頂鶴、印度紅頭、七星、八卦、金鞍、被等品種,魚尾在繁殖過程中逐漸分離,變成三葉、四葉。金魚也頻繁出現在文人墨客的文章中。妳現在看到的金魚基本上和明朝的沒有太大區別。

這種與文化的接觸讓金魚受益匪淺,也為金魚進入千家萬戶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雖然大量的歷史教科書描述了文字獄和權力的博弈,但是明朝的成長和世界地位是很多國際國家望塵莫及的。在與日本、朝鮮等國交流時,金魚順利走出國門,成為當時日本的稀有物種。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金魚的沈浮也是如此。八旗入關後,金魚市場又開始蕭條,可能兇的北方民族也體會不到中國人的情調。簡而言之,清初是金魚市場的又壹個“黑暗期”。

後來乾隆下江南時,發現南方的金魚比北方的好看,於是全國招募魚專家到北京養殖。在皇室的支持下,金魚再次爬上了天空。

和國內壹樣,金魚在國外也逐漸被接受。其中17世紀傳入歐洲,19世紀進入美洲。現在國內只要對觀賞魚有了解的,大部分都聽說過金魚。

現在,世界上有1000多種金魚。從外表很難看出金魚和紅鱗的血緣關系。

據相關學術研究,從紅鱗魚到金魚,經歷了體色變異、體型變異、鱗片變異、背鰭變異、胸鰭變異、腹鰭變異、尾鰭變異、臀鰭變異、頭形變異、眼變異、鰓蓋變異、鼻孔膜變異、下頜膜變異。

在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金魚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劣展示給大家。

現在金魚仍然生活在許多家庭魚缸裏。無論生活如何變遷,不變的是中國人對金魚的執著感情和對文化的敬畏與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