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陸澄的佛教著述

陸澄的佛教著述

呂澄學佛較早,通曉英語、日語、梵語、藏語、巴利語等多種語言,所以他的學術工具和研究領域在中國佛教界無人能及。以下是他作品的作者:

(1)翻譯類:佛教研究法,印度佛教簡史,佛經通論。

(2)印度佛教:簡要介紹印度佛教的起源。

(3)佛教在中國:簡述佛教在中國的起源。

(4)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原始理論。

(5)因明,語句:《因明提綱》、《因明糾謬論釋》、《音庫》。

(6)書目:中國大藏經新目錄。

(7)單篇論文:除了20多篇文章作為附錄收集在兩本印度和中國書籍《簡介》和《中國佛教》中之外,許多其他在期刊上發表的重要論文都沒有被收錄。比如《雜阿迦瑪日記》這本書,各派學科概論,發起信仰和禪宗,解釋壹切證偽,都是文章。

這些作品大多可以在壹般大書店找到。有兩篇臺灣省呂澄的文章,是這裏的出版社編輯的。壹本是《呂澄文選》(彌勒版),壹本是《呂澄文選》(文殊版)。目前有兩本書,講解《悟道正理論》、《新編中國大藏經目錄》、《楞嚴白法》壹文,在臺灣省沒有再版。

上述書籍中,《印度佛教源流略》和《中國佛教源流略》兩本書最有分量,更能看出呂澄的功力。這兩本書是天華公司再版的,但公司把書名改成了《印度佛教思想概論》和《中國佛教思想概論》。

此外,這三部譯著常被誤認為是魯的作品,但實際上它們只是經過了整理和更新。其中《佛學研究法》和《佛經總論》摘自日本人沈璞所著《佛學研究法》和《佛經總論》。印度佛教史是基於迪哈拉·雲來寫的《印度佛教》。關於這些書的原始資料,魯已在卷末的序言或參考書目中作了說明。因此,它們只能被看作是翻譯,而不是魯的重要著作。大陸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編)把這三部書歸為魯的‘主要佛教著作’是不妥當的。

從上述魯著作目錄中可以看出,他的學術領域廣泛涵蓋了印度(包括南傳)、中國、西藏三大佛教流派。事實上,他不僅深入到這三大佛教流派的意義之海,而且還仔細考察了梵蒂岡佛經的校勘、版本目錄等文獻學。他也是明代事業研究的第壹位啟蒙大師。從其佛學的深度、廣度和語言來看,他是最有資格推崇當代國際佛學的中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