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況鐘的個人軼事

況鐘的個人軼事

況鐘家境貧寒,因為他才華橫溢,勤奮好學。他“久浸經史,言簡意賅而不煩,亦著書各種,言簡意賅而不茍言笑,口若懸河如臨大敵。”而且,“保持心直,嚴於律己,學知識,講道理,懂事。”他被任命為靖安縣官員時,迅速處理了他職位上的事務,贏得了知縣宇易的贊賞,稱贊他敏感,誠實,無私。

為了保證封建官吏的選拔任用,太祖實行了“三顧茅廬”的策略,明成祖也遵循了這壹策略。永樂十二年(1414),況鐘做了九年官,照例被授京試職。當時,禮部大臣陸貞與宇易關系很好,極力推薦他向況鐘學習。恰好,朱迪北巡的隨行人員陸貞需要壹個簡短的挑選下屬與況鐘談話,受到了高度重視。次年春,他被錄為劉頻禮部儀部部長,並打破常規,被朱迪皇帝召見。從那以後,況鐘更加勤奮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所有重要的儀式,如冊封皇後,東宮,藩王,皇帝和女兒的婚姻,以及朝聖都受到官員的贊賞。永樂十五年(1417),朱迪再次北上,況鐘隸屬禮部。由於北京建都較早,四外朝貢、考試、北伐都在北京舉行。其中如祭祀、慶賞、封策等。,都屬於司儀。況鐘計劃周密,深受贊賞。“簡單而復雜,意識到中國的問題。”(《太守況集》卷壹,《太守傳年譜》卷壹)二十壹年(1423),況鐘九年考中,被提升為員外郎,還因為立功被提升為壹等功,被提升為禮部儀制司。宣德四年(1429),向皇帝說明原因,請求恢復匡氏,獲準改姓。

二十四歲時,況鐘被靖安縣令宇易選為曹麗。九年後,在大臣陸貞的推薦下,明成祖任命他為禮部禮儀司司長,後來他被提升為禮儀司博士。在禮部任職十五年,官聲甚好,深受宰相楊等大臣的器重。

蘇州是個繁華富庶的地方,是江南總督的所在地。在這裏經營織造的宦官,往來於長江沿岸和沿海地區衛生所的官吏,地方官都是有權有勢,違法害民。況鐘剛正不阿,不向宦官和強人低頭。他堅決打擊欺壓百姓、橫行霸道的宦官豪強。他到達節儉州後,忠實地執行了玄冥的意誌。經過壹個多月的調查,他公開處決了六名腐敗的小官吏。並對蘇州政府管轄的官員進行了考核。“貪墨者五人,弱者十余人。全縣戰栗。”他無畏而正義的行為受到世人的稱贊。李贄說:“壹般來說,鐘是規矩,專()狡黠,顧良。”《明史》記載:“不遺余力興利除害。鋤威武,種良,民奉之為神。”周形容他“仗義疏財”就連批評他是“輕聽鼓動之人”的沈德福,也不得不肯定他能“抑威武,得民之譽”。

明朝的士兵有軍籍,是世襲的。如果衛生所的戰士死亡或逃跑,要把他的子女或孫輩接到原籍去補充。宣德三年,李立、張輝奉命到蘇州清軍,百姓慘遭殺害。《吳江縣誌》記載:“被冤枉當兵的有473人,被殺的不計其數。數壹府七縣,越是如此。”況鐘上臺後,看到這些憤憤不平的人,“扶老攜幼,填馬路,哭哭啼啼”,問其原因,扮皇帝,指責“今用之人舞於文法之外,不擇做與不做,學駕凈。其意為國造福千代軍,不知事不宜遲,為國之大失。”在況鐘的邀請下,160人免服兵役,1240人只服自己,免服兵役。

蘇州官田的地租很重,壹畝地從科米到壹鬥四升,多的從五鬥到三石。雖然明宣宗頒布了減少官員長工租金的上諭,但並沒有實施。況鐘呼籲降低官方租金,但遭到住房部的拒絕。他多次置之不理,指出若不減少,“征糧數額仍不變,有違百姓生活,約束百姓,失信百姓”。經過反復努力,宣德七年(1432)獲得玄宗批準,官租減租72.16萬石,荒租15萬石,令蘇州百姓如釋重負。接著,他帶領蘇州人疏浚河道,興修水利,促進了蘇州農業生產的發展。他還建立了壹個救濟倉庫來幫助災民。

在況鐘就任蘇州知府之前,這位前任知府“多年來從未解決訴訟,大多數囚犯死於洪水”。上任後,況鐘開始處理這些案件。蘇州府轄吳縣、吳江、常州、常熟、嘉定、昆山、崇明和況鐘七縣。不到壹年的時間,“偵署囚壹千壹百二十余人,官不敢為奸,民無怨。”馮明夢龍《警世誌》有壹篇《太守之境,子之死》,歌頌“天之境如神”,也是壹個證明。

況鐘還重視學校教育和人才培養。他“學會了禮儀,這是蘇人壹直以來培養的。”資助貧窮的學者,向朝廷推薦有才能的人。儒生鄒亮才華橫溢。“若鐘欲薦其才於朝,必有以佚名書計其過,混進朝廷者。鐘德樹笑著說:‘他是想借我的推薦出名。’於是起了明學的作用,召審試,授官,作二司,調督禦史。”朱雲明說“在姚學校師徒送禮...凡師徒入縣白事,必延內室,坐而啜敬而笑,高高興興。如果是個人的,那就慢了。“由此可見,況鐘對學校師生的重視和優待,並不是出於私利而開後門。

況鐘是個清官。在《為儒者作詩》中,他說自己“守無邪節,雖無財才。”告誡兒子“用錢不可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解釋他節儉自律的生活態度。他生前節儉,死後葬薄。十年浩劫期間,他的墳墓被挖掘,發現裏面除了幾件衣服和壹個發夾外,什麽都沒有,這足以證明況鐘的清白和節儉。

況鐘在蘇州任職期間,勤於政事,忠於職守,為民辦事,贏得了蘇州人民的愛戴。宣德第六年,況鐘的母親去世。按照禮儀,他得回靖安原籍辦喪事。這叫“丁酉”。做官要三年。因此,蘇州有2000多人向督察員金怡濂請願,“要求收回”。蘇州人還編了壹首歌謠:“形勢太守,人民父母,許多人都在想,因為他們走了。我願意回來養田地。”並將這首歌謠抄在紙上,占據了蘇州的所有大街小巷。明政府接受了人民的要求,命令況鐘縮短“孝”期,返回蘇州為官。

宣德十年(1435),況鐘進京述職,蘇州人怕他因為政績突出而提拔離開。況鐘出發時,“士民待路,路在他們掌握之中”,所以他舍不得離開。第二年(正統元年),在蘇州人的壹致要求下,況鐘終於回到了蘇州。

正統四年(1439),況鐘做了九年的蘇州知府,要進京考績,朝見皇帝。在明朝,當地方官員去北京出庭時,他們通常會將金銀財寶和名產帶給首都的有權有勢的官員。明代有壹首流行歌曲說:“知縣為笤帚,太守為鬥,布政使駐口袋,都要進京搖。”況鐘出現在北京的法庭上,但他兩袖清風,身無分文。臨行北京時,他寫詩送別前來送別的蘇州人民。其中兩個說道:

壹個

清風兩袖向天,江南無壹寸棉。

羞答答的學者互送禮物,馬灑酒如泉。

其次,

行李托運輕裝上陣,長安望遠。

停止鞭打,記為官日,壹切堪比天日之盟。

況鐘去北京後,在任期結束時被提升了。蘇州有八萬人寫信要求況鐘再次回到蘇州。明英宗接受了人民的要求,提升了況鐘的官職,授之以道術,但他還是回到蘇州做了知府。

正教七年(1442),況鐘死於蘇州,享年60歲。當況鐘的靈柩運回江西時,“許多人哭著送回家”。在運送況鐘靈柩的船上,“只有書籍和器皿,其他什麽都沒有。”蘇州府所屬的七個縣都為他立了祠堂作為紀念。況鐘的大部分主要作品都收錄在《社稷太守》中。全書十六卷,頭壹卷,補遺壹卷,光緒十年(1884)出版,廣和廣仁堂刻本。今天,只有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甘肅省圖書館有完整的藏書。另壹部《匡經庵集》共八卷,首尾各壹冊。出版於光緒十七年(1891)。原由靖安縣雙溪陳氏家族收藏,現藏江西省圖書館。《四庫全書》沒有記載。他的詩主要是勸誡詩,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

在藝術上,他的詩大多清晰可及,但追求形式美,比較質樸奔放,熱情奔放。很多語言都是口語化的,貼近人民語言,可以更好的為內容服務。

“省十年首相好”——哈利

“十年對得起趙青仙,齊壹與張易舟重逢。”楊士奇

“晴空”——蘇州人

“法國民間音樂,讓人留下來。天之譽清,公之無罪。”——蘇州滄浪亭五百後弦廟雕像贊

城南太守廟前的女墻,至今仍被公認為方嘉。姑蘇奇聞村民之道,與“碧海長空,千古留香”壹詞。——舒夢蘭礦中園,位於靖安縣城東,原為靖安縣林業研究所林地。1984改建為靖安縣森林公園,1986年元旦剪彩。為紀念靖安縣歷史名人、明代清官況鐘,於1995更名為匡中園。

花園大門是壹座宮殿式的磚石門樓。況鐘園總面積47.36平方公裏,其中丘陵38平方公裏,湖泊1.67平方公裏,建築面積0.87平方公裏。公園內有65438個景點,8個亭子,2個湖泊,65438個兒童遊樂園,1個森林酒店,65438個室外舞池。公園內有松杉竹林、垂柳翠柏等250多種珍貴觀賞樹木,蠟梅、笑臉、櫻花等400多種花卉五彩繽紛。山風掠過,竹林湧動,松濤陣陣,處處芬芳。密林中,畫眉、黃鸝、斑鳩、八哥聲音悠揚。綠樹下、湖邊已建成10景點,如獅子楊仙、湖心月、雙龍噴泉、金絲猴跳溪、仙洞攬勝、竹林夢幻、龍潭觀魚、尋梅踏雪、松林聽鶴、樹葉下藏春等。園內石階起伏,曲徑通幽,既有森林公園的野趣,又有江南園林的韻味。在這裏重建況鐘墓,豐富了人文內涵,所以匡中園是靜安郊區壹處優美的休閑娛樂場所,是教學旅遊的理想課堂,也是三岔侖景區的壹處特色景點。

近600年來,況鐘的遺體壹直葬在江西靖安縣高湖鎮埡口村的神仙山。但“文革”浩劫不可避免,“民樂以法行,民留民遷。譽滿天,公無罪”(蘇州滄浪亭500後弦廟雕像贊)的況鐘也被挖墳保屍剖腹。1983年,在況鐘誕辰600周年之際,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郊的高登山(今匡中園)上為他修建了新墓和塑像,並在墓後建“清風閣”,以示功績,激勵後來者。

這是紀念況鐘的特別聖地。1963被列為江蘇省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匡公廟的廟門朝東,磚門上有匡公廟的橫幅。裏面硬山廳坐北朝南,平梁框架,前廊。三個房間的寬度為13m,深度為11m。大廳的南面有壹個舞臺。前臺5米見方,離地08米左右。三面開敞,有靠山的屋頂,南面與三個後臺相連,前後臺總平面呈凸形。香堂西面有兩個院落,包括兩個樓入口和壹個船廳,南面有三個東屋入口。匡公廟的賞殿、戲臺、船廳、金良樓分別於1993、1994進行過大修,現由滄浪區圖書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