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關於古代車馬的信息

關於古代車馬的信息

中國是最早制造汽車的國家之壹。相傳汽車出現在大約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中國古代是什麽時候開始使用汽車的,這仍然是個謎。在《左傳》、《墨子》等先秦文獻中,都說“西仲為車夫”,西仲是夏朝的車夫。但是,並沒有發現夏朝使用汽車的考古證據。起初,汽車使用壹塊圓板作為車輪,稱為“quán”。後來,汽車有了很大的改進,使用了帶輻條的空心車輪。

商代早期河南偃師都城的路面上發現了車轍,表明當時已經使用了汽車。但這種車轍的兩輪間距只有1.2m左右,遠窄於商代晚期馬車2.2-2.4m的輪距。所以估計可能不是馬車留下的車轍。古代文獻曾記載商人始祖王海“作牛”。因此,商代早期的商人可能使用牛車。不排除偃師商城發現的車轍是牛車或人力車留下的。到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汽車是商代晚期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壹輛馬車(距今約3300-3050年),至今已發現數十輛。當時貴族下葬時,壹般都有成套的車馬和車夫隨行。這些馬車大多埋在貴族墓旁。壹般12車埋在壹個坑裏。大多數馬車都有青銅車馬,有些馬車還裝有用來控制馬車的武器和器械。有些車廂旁邊還埋著司機。可見商代晚期的馬車主要用於車戰和貴族交通工具。商代的汽車基本都是單軸雙軛,從甲骨文中象形文字“車”的字體就可以證實。

西周是中國古代禮制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古代很多制度都是在西周出現的。車馬制度也不例外。當時,馬車除了繼續用於作戰之外,還被視為等級身份的體現。據《周禮》記載,車的結構、馬的數量、車馬的造型、車的裝飾都根據身份的不同而有嚴格的區別。在周代貴族墓旁,經常可以發現車馬,坑中埋葬的車馬數量與旁邊貴族墓的規模和隨葬品相匹配。到現在,西周車馬坑裏埋著十多輛車。去年,湖北棗陽九連墩1號東周墓旁的車馬坑裏,有多達33輛車。在周朝,油脂被用作車軸的潤滑材料。

另外,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戰爭頻繁,戰車戰盛行。動不動就用幾百輛甚至上千輛戰車作戰,擁有的戰車數量成為衡量各國軍事實力的標誌之壹,於是就有了“百車之國”、“千車之國”甚至“千車之國”的說法。這壹時期造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考試記錄中對車輪制造的公平性、平衡性、穩定性、耐磨性提出了具體要求。戰國後期,騎兵逐漸取代戰車成為東周的主要作戰手段。

秦朝時期,戰車仍然是主要的作戰工具,秦兵馬俑坑出土了100多輛戰車。與此同時,汽車作為日常的騎行工具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秦統壹後,實行“車同軌”制度,車輛制造進入標準化階段。早期的馬車很小,只能站著騎。後來馬車逐漸擴大,有了安全的車可以乘坐。秦墓出土的兩座青銅車馬,都是仿自真車馬,比例是真車馬的壹半。1號車是垂直乘坐前的領頭車,長2.25m,高1.52m..單軸雙軛,可以騎四匹馬。2號車是安全車,全長3.28米,高度1.04米。車廂分為兩個房間,前室是駕駛室,後室是主座。馬車上有壹個橢圓形的車篷。車是單軸雙輪,四匹青銅馬在前面趕。

漢代的機動部隊多為騎兵,戰車從此消失。與此同時,普通騎行車輛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單軸車輛逐漸被兩軸車輛所取代。三國時期還有兩種機械裝置精巧的交通工具,即米鼓和導車。前者用於記錄裏程,後者用於指示行駛方向。在漢代諸侯的墓葬中,可以看到隨葬的汽車。

魏晉時期(220-316)出現了獨輪車這種方便的車輛式裝載工具,並壹直沿用至今。甚至有人認為史書記載的諸葛亮(181-234)發明的木牛劉媽其實是獨輪車的壹種。早期交通工具多為馬車,魏晉南北朝(220-581)開始流行牛車。牛車的速度雖然沒有馬車快,但是顛簸少,乘坐相對舒適。

宋代以來,轎子逐漸流行,客觀上抑制了載人交通工具的發展。雖然坐轎子很美,但從機械科學的角度來看,用人類的非輪式機械代替輪式機械,無疑是技術的壹大退步。所以中國古代的造車技術停滯了很長壹段時間,直到現代馬車的結構和用途沒有大的改變,最後才被來自西方的四輪機械動力驅動的車輛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