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莊子分別是什麽時期?
孟子“四書”之壹。戰國中期,孟子、他的弟子萬章、公孫醜等。為孟子及其弟子所寫,最早見於趙琪《孟子》碑文:“此書亦為孟子所書,故總稱孟子”。《漢書·藝文誌》記載孟子十壹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35000余字,286章。孟子和孔子壹樣,受到了弟子的尊敬,除了弟子之外,還受到了無數後人的贊美和敬仰。這大概要歸功於他的“口才簡直天下無雙”。時代的遙遠流逝,剝奪了我們時間交叉的可能,穿越版的癡人說夢只能是個笑話。要想進入亞洲聖人孟子,還得回到國學的原始經典《孟子》。莊子姓名:莊周生卒年: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主要著作:《莊子》。主要成就:莊子,哲學家,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壹,以寓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主張自由主義。莊子認為,只有忘記物我的界限,在沒有任何支撐的無限中暢遊,才能真正做到“自由遨遊”。莊子壹生熱愛自由。他寧願做“泥中龜”,也不願做楚國的大官。《莊子》和《孟子》分別代表了道家和儒家的哲學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壹。表面上看,道家和儒家是兩個並不相交的思想流派,但對於中國古代文人階層來說,道家和儒家分別是這些文人精神追求和實際行動的指導。壹方面,中國古代大量文人秉承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只為在社會中實現個人價值。另壹方面,他們在仕途不順、遭遇挫折時,往往不自覺地遵循道家“出世”的思想來尋求精神和心靈的慰藉。可以說,以莊子和孟子為代表的道家和儒家,正是壹個有機整體的兩面,實現了中國古代文人集團的集權和統壹。來源:錦繡中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