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18壹般武學是什麽意思?

18壹般武學是什麽意思?

18壹般武術指以下:

“十八般武藝指:刀、槍、劍、戟、矛、棒、叉、耙、鞭、鐧、錘、斧、鉤、鐮、耙、弓箭、藤牌。”

中國武術的壹個傳統術語,又稱“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常見於中國古代戲曲和小說中,指的是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巧。

。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和形式非常豐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武術的發展。現代人對“十八般武藝”的理解是指各種武器或技能。

2011年5月23日,十八種武術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0月,165438+18種武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予以保護。

發展

“十八般武藝”作為壹個軍事術語出現在軍事書籍中,最早是南宋的華嶽所寫。這本書有七條記載,“十有八項武功,弓為第壹”,但沒有給出“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

元末明初,明人《水滸傳》第二集:“史進每日請王教頭指導十八般武學,壹壹從頭教起。十八般武藝?矛、錘、弩、矛、鐧、劍鏈、斧戟、卡棍、槍叉。”

明末萬歷年間,“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有了新的表述:“壹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鈸、十戟、十壹鞭、十二槌、十三鎬、十四蠍、十五叉、十六鈀頭、十七棉。

“白打”就是徒手格鬥,拳擊在武術練習中壹直被人們所重視。明代戚繼光曾在《姬曉新書·拳經略》中指出:“拳在戰亂之時,似不可捉摸,卻是初學者入術之門”,此後,十八般武藝內容雖有變化,但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