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四南藥和四淮藥分別指的是什麽?

四南藥和四淮藥分別指的是什麽?

南藥四:檳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

1,檳榔

別名:檳榔玉、檳城門、檳城南、尖檳城。

來源:棕櫚科檳榔果。

功能:殺蟲、消食化積、理氣、活血。

適應癥:蟲積,食積,氣滯,痢疾,祛縮,外治青光眼,咀嚼食用有興奮作用。

2.巴戟天

別名:雞腸風、玉米藤、黑藤鉆、兔腸、三角藤、糠藤。

來源:茜草科巴戟天的肉質根。

功效:補腎壯陽,祛風除濕,強筋健骨。

主治:陽痿、遺精、宮寒不孕、月經不調、小腹冷痛、風濕關節痛、筋骨無力。

3.益智

別名:益智仁,益智仁。

來源:姜科山姜屬植物的幹燥果實。

功能:溫脾止瀉,生津暖胃。

主治:用於脾虛泄瀉、脘腹冷痛、流涎過多、腎虛遺尿、尿頻等。

4.砂仁

別名:砂仁、貝殼砂。

來源:姜科砂仁屬陽春砂或海南砂仁。

功能:祛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主治:用於治療濕濁中阻,脘腹滿而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不良。

四大懷藥:地黃、山藥、菊花、牛膝。

1,山藥

神農《本草經》說,甘薯懷山藥,其根入藥。因其功效可與人參媲美,故又稱“懷參”。

懷山藥是壹種重要的滋補藥物,具有滋腎益腎、健胃化痰、補中益氣、祛風散寒、寧心安神、長肌生髓的功效。

現代科學分析表明,山藥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澱粉、賴氨酸、膽堿、皂甙、脂肪等。

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腹瀉、遺精、腎虛健忘、疲勞消瘦、神經衰弱等。

生山藥還常用於手足凍瘡、痰多氣喘、尿頻等癥。是中醫方劑中常用的滋補品之壹。

山藥加工品。叫做光耀門庭。山藥入藥前,要用清水浸泡30-40%,撈出充分潤透,晾幹至40%,潤至內外均勻,切片烘幹入藥。

山藥可分為三類:沙山藥、壤土山藥,以野生鐵山藥為最佳。

2.牛膝

神農的本草經典叫牛膝,又名百回。宋代稱懷牛膝為懷州牛膝,明代稱懷莊牛膝。

李時珍說:“這經典也叫百回,是暗語。據說它的藥像牛壹樣厲害。”牛膝,藥用根。

現代科學分析表明,牛膝含有大量生物堿,其功能有補益肝腎、強筋骨、通經絡、祛邪血之功。

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寒濕、腰膝骨痛、腰膝酸軟、肢體攣縮、月經不調、產後瘀血、腹痛、血淋、跌打損傷、屈膝等癥。是中醫方劑中常用的通絡活血藥物之壹。

牛膝入藥要切成4毫米的段。根據病情也可以用酒牛膝,即取切好的牛膝,用黃酒調勻,稍加濕潤,放入鍋中,用小火煸炒,曬幹,即可服藥。

3、懷地黃

地黃,原本是野生的,最早生長在鹹陽壹帶,後來流傳到各地。中國幾個省都有產,但最好的是‘懷地黃’。李時珍《本草綱目》:‘江浙地熟地者,受南方太陽精神之影響,雖質光弱;懷慶府出身者,生於北方,清純陰,青春痘,力大。“因此,古今中外的人們都很看重‘孕貨’,產地在歷史上以懷慶府命名,位於今河南沁陽。

地黃可分為地黃和地黃兩種。《本草綱目》記載:地黃性寒甚,但為血寒血熱者所需,熟略溫,但為補腎血衰者所需。陰虛多的男性要用地黃;血熱過盛的女性宜用生地黃。尤其是熟地黃,入藥‘補骨髓,長肌肉’。生精血,養五臟,益耳目,烏須發,活血,真是祛病延年的佳品。

4、懷菊花

菊花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杭白菊屬於藥用菊花。中醫認為菊花性寒,寒暑過後,能清天地之氣,有清熱解毒、祛風、平肝明目的功效。根據中醫傳統經驗,白菊花擅長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祛風清熱。

所以菊花用於明目,菊花用於清熱。神農本草經:‘菊衣輕適抗老’。說明菊花有壹定的滋補作用。自漢代以來,重陽節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現在的菊花不僅氣味芳香,讓人心情愉悅,而且還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以緩解眼睛模糊、頭暈頭痛等癥狀。把菊花曬幹,放在布袋裏當枕芯,就叫‘菊花枕’。該枕頭能使人聞香、清腦、明目、降血壓。《本草綱目》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