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春聯是壹門藝術。
春聯又叫對聯、門聯、對聯、對聯、春聯、春貼、春單、門對等物。粵語稱之為回春、回春,閩南語稱之為載淳。
每年春節,中國人都會貼春聯來迎接節日。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朝鮮、韓國、越南也和我們壹樣過春節,貼春聯。
紅學大家周對春聯贊不絕口,說“春聯是舉世無雙的最偉大、最壯麗的文學活動。”
春聯有四種。春聯最常見的是以對聯的形式出現,工整對仗。這就是“門聯”。還有壹些單幅春聯,上面寫著壹些吉祥的話,叫做“春聯”。
春聯還包括方形菱形的“鬥錦”,又稱“門扇”、“鬥方”。還有壹種春聯,專門貼在兩個門上,叫“門心”。
第二,春聯本來就是桃的象征。
自戰國以來,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側懸掛“桃梗”或“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兩塊桃木,寬壹寸,長七八寸,上面分別寫著“申屠”和“雷宇”。有些符濤,還繪有“申屠”和“雷宇”的神像。
傳說東海獨朔山上有壹棵大桃樹。在桃樹下,有申屠和雷宇,他們負責管理鬼魂。他們有無窮的魔力。他們只要發現鬼做壞事,就會把惡鬼綁起來餵老虎。
“曾經”?《禮儀紀年》記載“正月初壹,桃色觸戶,神仙有名,萬鬼畏之”。左申屠右雷宇能鎮邪驅鬼,是最早的“門神”。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64年的除夕,後蜀的主人孟嘗君命學士辛在紅木上寫對聯。新大才子寫出來後,有藝術造詣的孟暢很不滿意。孟暢拿著自己的毛筆,親手寫了壹副春聯:“新年余慶,佳傑諾。長春”。
在孟昶的倡導下,駢文取代了“申屠”和“雷宇”。符濤不僅能辟邪驅災,還能祈禱許願。人們壹度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春聯。
隨著敦煌遺書研究的深入,世界紀錄協會公布世界上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傳,四令始開。”
這幅春聯是唐代劉所作,成書於開元十壹年,即公元723年,比孟昶題寫的春聯早了240年。
宋代曾經在紅木上寫春聯,王安石在詩中記載“千戶總換新桃換舊桃”。北宋《歲時雜記》記載,當時的人們喜歡在紅木板上刻吉祥文字。
後來紅木板逐漸被紙代替,但不是很流行。南宋《孟良錄》記載,除夕貼壹張“春節賀卡”,其實就是壹張紙春貼。
到了明代,“符濤”才真正改名為“春聯”。據明代陳說,春聯的名稱始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定都南京。
每年除夕,官員和學者都要在門口貼壹副春聯。朱元璋本人微服出行,與民同樂。朱元璋親自寫了春聯,送給單身漢陶安和其他官員。
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動下,春聯有了很大的進步。正因如此,關於春聯有兩個傳說,都與朱元璋有關。
有壹個傳說,朱元璋視察時,發現壹家殺豬店忙得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場寫了壹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之路,壹刀斬斷是非之根。”屠夫不敢貼,決定掛在中堂,每天燒香。朱元璋聞聽此言,下令賞銀三十兩。
還有壹個傳說是“福”字顛倒,也和朱元璋有關。朱元璋用“福”字做記號,準備大開殺戒。為了拯救生命,馬皇後命令全城人民在黎明前張貼“福”字。
壹家人不識字,就把“福”字倒過來。第二天,沮喪的朱元璋打算采取這次行動。馬皇後勸道:“家裏人知道妳今天來,故意把‘福’字貼反了。這不就是‘福道’的意思嗎?”
朱元璋覺得有道理,就放了這家人。貼上“祝福”已經成為壹種傳統,既是為了好運,也是為了紀念馬皇後。
清代的夫差敦沖認為春聯是桃的象征。當時文人入臘月後在市場上寫春聯,換取壹些點綴的費用。小年祭竈後,大家開始掛春聯,家家戶戶都換上了舊貌。
第三,春聯講究禁忌
傳統春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門聯。面對大門時,從右到左依次用右手上、左手下、橫批或橫幅讀字。
後來由於書寫習慣和閱讀習慣的改變,很多春聯都改成了左下右上的對聯,條幅統壹從左到右。
既然春聯有兩種形式,那麽應該如何正確張貼呢?首先看橫批,確定是什麽樣的春聯。這兩種形式不能混為壹談。
如果橫批是從右到左“安全進出”,那麽右手聯動,左手聯動;如果橫批是從左到右“安全進出”,那麽左手聯動,右手聯動。
第二,判斷上下鏈接。有壹個原則,就是收入持平。對聯的最後壹個字通常是連音字,包括上聲、降調、入聲的字,也就是普通話的三聲、四聲的字。對聯的最後壹個字通常是平聲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壹聲兩音字。
比如“青竹常留四時,金雞歸萬家春”。不能貼上“金雞報春萬家,翠竹常留四季”的標簽。
再比如,“盛世春花蛇生廢墟,梔子花曹植蘆棲香”,“海棠河龜蛇獻生日;繁榮的花園和田野是綠色的春天。”春聯很少有平的,要聯系語境,根據內容判斷。
在選擇春聯的時候,也要講究“門當戶對”,大方協調才合適。普通人選擇寬度為15到20厘米的春聯。商店和店鋪,根據門面的寬度,選擇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聯。即使在政府大院,春聯也不能超過40厘米寬帶。
春聯除了門聯,還有壹個單字。如“春”“喜”“福”“壽”“人”“妳”。最常見的是祝福貼。壹般大家都喜歡把“福”字倒著貼。在山西和陜西,把“有”字倒過來的習俗進壹步演變。
還有二字鬥,比如“大吉”“長滿”,壹般都是直寫的。金桔盆上,貼“大吉”;米缸上面,貼著“常滿”或者“滿”的字樣。
還有“花開富貴”、“出入平安”、“開門見福”、“開門慶幸福”、“春光滿堂”、“榮華富貴”等四個字。
顧名思義,花盆花瓶貼著“花開富貴”的標簽。大門上方貼著“安全進出”、“開門見幸福”、“歡迎光臨”等字樣。院內張貼著“春光滿院”“春光明媚”“滿院生輝”。
雞鴨舍,貼“雞鴨滿圈”牛羊棚,貼“牛羊成群”。院中有大樹,有“根深”之稱。炕上貼著“幸福健康”。廚房裏貼“節儉”之類的。
如果妳把它放在錯誤的地方,妳會開玩笑。以前,還有人不識字。我覺得都是四個字,而且不是糊的。所以,他快刀斬亂麻。
在豬圈上,粘貼“人口安全”;臥室裏貼“肥豬滿圈”。有那麽壹瞬間,這是壹個笑話。這個故事是清代李光廷記錄下來的,收錄在《鄉約釋易》中。
各地貼春聯的時間略有不同,有的是臘月二十三,有的是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春聯象征著幸福和好運,不應該隨意焚燒、撕毀或塗畫。
壹般來說,春聯要掛到明年。貼上新春聯才能摘下來。有些地方會燒舊春聯,寓意:擺脫舊年的厄運,迎接新年的祝福。
有個神話說春聯是天上神仙。春聯燒好後,神仙會飛到玉帝那裏,給家裏帶來好運。在此期間,如果春聯損壞,需要及時修復。
在壹些地方,人們認為春聯是用來驅逐年動物的。過了元宵節或者農歷二月初二,就可以把春聯摘掉了。更多的人,采取放任的原則,任其日曬雨淋,侵蝕脫落。
傳統春聯壹般寫在白紙上,後來寫在紅紙上。中國人認為紅木也是紅色的,表示吉祥,可以驅邪,所以大多數春聯都是用紅紙寫的。
近年來,寫在金紙上的春聯也開始流行。在今天的朝鮮和韓國,包括中國的朝鮮族聚居區,仍然保留著在白紙上寫春聯的原始習慣。寺廟和尼姑庵,統壹使用黃紙。
如果家裏有老人去世,當年貼白對聯,第二年貼綠對聯,第三年貼黃對聯。有的地方當年貼黃對聯,第二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在其他地方,我們幹脆三年不貼對聯。
這種春聯是用特殊的顏色寫在紙上的,俗稱“孝聯”、“孝聯”或“丁酉連”。第四年,喪期過了,就可以貼紅紙寫的春聯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仙遊、福清和興化地區,人們會為哀悼者張貼樸素的春聯,其中大多數是綠色的。普通人貼白頭春聯,或者白額春聯。即在紅紙的上面,留壹個長約10 cm的白額,也稱關節。
滿族崇白,清廷曾經用白紙寫春聯,外面藍邊,裏面紅條。民國以後,滿族逐漸被漢族同化,這種習俗逐漸消失。
寫春聯是有講究的。
1,寫春聯壹定要用紅紙。
這來源於壹個傳說,說“年”是壹種兇猛的野獸,每年除夕都會出來傷人,但“年”害怕紅色,所以每個家庭都在除夕在門上掛紅色的東西。事實上,在中國人眼裏,紅色是吉祥的顏色,象征著繁榮昌盛,增加了節日的氣氛,所以用紅紙寫春聯是很有必要的。
2.紙張大小
寫春聯的紙要看地方大小。沒有壹定的規律。過去和現在不壹樣。住在城裏有樓層沒有門框,樓層不高。
3、字跡工整
春聯要講究書寫蒼勁,透紙背,字跡工整。
4.內容要吉祥
寫春聯要求寫大家熟知的、吉祥喜慶的字,切忌用不雅的、不吉利的、不文明的字、詞、同音字、諧音。註意用詞得當,不要過於誇張和誇張。
5、上下對聯字要對等。
上下對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最需要註意的。不僅上下對聯字數相等,書寫時字與字之間的間距也要相等,這樣貼出來的春聯才整齊。避免使用壹些現成的說辭、大話、空話。
6.語音的上下兩部分是壹樣的。
上聯和下聯對應的詞的詞性要壹樣,虛詞對虛詞,實詞對實詞。
7.上下連詞的句法相似性
上下對聯在結構上要對應,要協調,主謂搭配主謂,動賓搭配動賓,等等。
8.上下環節的節奏是對應的
上下對聯的節奏壹定要壹致,節奏壹定要細致對稱,單音節對單音節,雙音節對雙音節,多音節對多音節,好讀。
9、層次與水平相融
上下關節的水平音對應咕嚕聲。春聯講究平、平、相對、和諧,意思是上下對聯是兩個對立的詞,不是既平又平,而是壹個要平,壹個要平,這就構成了語言的音樂美。
10,上下鏈接的語義不要重復。
上下對聯中對應的字、詞有重復的意思,如“中國”對“中國”。
11,橫批要配對聯。
反串和純對聯的內容息息相關,經典的反串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壹幅橫卷是春聯內容的升華,是春聯的主題,是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