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是適應太陽熱的季節,“遠熱”則指出在適應、利用和發揮季節的表現過程中,要避免走得太遠。
比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句話,春夏萬物皆升,人們講究“用熱”與天地之升相壹致。否則,外陽升易導致內陽不足,需要註意用陽熱,補陽熱,但同時也要註意不要過量,否則會導致內外俱熱,虛實相生的結果,“秋冬養陰”也是如此。
這說明這個更有技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