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2:什麽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簡稱。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學校管理和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校本教研本質上屬於行動研究,即行動中的研究,研究中的行動。教師、教師集體和專業研究者是校本研究的三大核心要素,構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壹體關系。教師的自我反思、教師的集體同伴互助和專業研究者的專業指導是開展校本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和行為,缺壹不可。下面我重點講前兩個方面。第壹,教師的個人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與自己的對話,是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常見、最基本的形式。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專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專業活動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不是壹般的回顧(或回望),而是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反思、反省、探索和解決,具有研究的性質。校本教研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願的反思行為,校本教研才有基礎,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在教學中,教師以自己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和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從而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通過反思和研究,教師可以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提高教學水平。教師的成長之路是經驗加反思。教師應始終以課堂為個案,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對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和評價。老師每次課後都要回顧,反思自己在這堂課上取得的成績。使用了哪些教學策略?設置了哪些教學情境?用什麽評價方法?哪些是成功的?還有什麽能更完美?以反思日記為載體,記錄課堂教學中的偶然事件、隨機思緒,發現課堂教學的優勢與創新,發現問題與不足,捕捉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理念,從而找到改進的切入點。這種反思也有助於教師認識自身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足的學習和鍛煉,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而自我反思是最重要、最經濟、最便捷的教學反思形式。它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判斷“私下”觀察和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或教學理念。其主要形式有:1。寫課後案例壹些課堂上意想不到的值得深思的問題或現象,是課前難以預料的。課後案例可以詳細記錄自己的上課場景,不斷反思總結壹些片段和環節,揚長避短,提高以後的教學質量。2.寫反思筆記寫反思筆記並不需要所有的東西。在為壹堂課寫反思筆記的時候,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在這節課上,有哪些教學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有哪些亮點值得記憶?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讓妳措手不及?等壹下。寫壹周筆記時,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壹個月妳在什麽情況下覺得和學生的關系最親密?什麽情況下妳最感到焦慮或抑郁?我最自豪的教學活動是什麽?為什麽?等壹下。與寫課後教案相比,寫反思筆記壹般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筆墨和時間,但不如寫課後案例詳細,容易忽略壹些更重要的信息。3.觀察教學視頻通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公開課視頻,將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對比,是壹種有效的教學反思形式。第二,教師的集體和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師與同伴之間的對話,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校本研修加強教師的自我反思,開放自我,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專業交流、協調與合作,分享經驗,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成長。同伴支持是有生命力的...> & gt
問題3:校本研究在校本研究中的意義(1)教師培訓和教師教育的重心下移(2)研究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3)教育研究只有回歸實踐才有價值(4)教師是教育研究的關鍵力量(5)教學是壹個研究和探索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傳遞現成的知識,(6)“校本意識”的建立,(7)學校要建立學習、合作、交流、探究的校園文化,(8)開放性將成為未來校本研修的重要趨勢:(1)自我反思,(2)同伴互助,(3)專業指導。
問題4:什麽是校本教研?(1)校本教研的標準解讀●校本教研――解決我校課程實施中實際問題的教研――以研究和解決我校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為目標的多元化教研活動。根本目的是全面有效地實施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校本教研”和“校本課程”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概念。“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和實施的壹種課程,其中“校本”有三個基本要素:立足於學校、為了學校、在學校中。“校本教研”是學校為解決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而開展的研究活動,其中“校本”是指研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以學校為本位的,而不是教研活動的範圍。因此,校本教研的“校本”三要素是:校本、為校、多種途徑。“校本教研”和“課題研究”是兩種意義不同的研究。“項目研究”是在已有實踐經驗和研究的基礎上進壹步總結和提升。是激勵政策下教師的自願行為,需要通過項目的審核。研究成果壹般以研究報告、論文或專著的形式出現。“校本教研”是解決教學實踐中“現實”問題的研究,是對每壹位教師的基本要求。校本教研的成果主要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可將課程實施中的* * *性質、重點、難點問題細化為校本教研課題,組織合作團隊進行研究(無需立項),及時解決問題,推廣經驗。在校本研究的基礎上,具有壹定理論和實踐價值的教研課題可申報為項目課題。(2)校本教研的基本觀點(* * *知識)1。學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陣地,校本教研是學校的重點工作。要建立相應的管理、監督和評價制度,使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納入學校的日常管理,體現在學校工作(教學)計劃中。2.校長是校本教研的第壹責任人,是推動校本教研的“領頭羊”。好校長有好學校,帶頭校本教研的校長有學習研究型學校。3.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必須改變教師的職業生活方式,構建新的教研文化。教師職業生活的壹部分。在紮根每壹堂課、關註每壹位教師的基本理念下,依托年級備課組、學科教研組或教師誌願隊,營造開放環境,通過制度+文化將教師置於真實情境中,以開放的心態參與教研活動,解決教師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提升,形成務實、有效、持久發展的教研機制和新型教師專業文化。從剛性(制度性)管理到教師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為。4.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設是對國內外先進經驗的整合和推廣。(1)校本教研制度是對我國傳統教研制度的重構。(2)校本教研是中國學校自主發展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從我國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來看,我國許多著名中小學在辦學、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許多“校本化”的經驗和做法。(3)校本教研是國外經驗與中國特色的融合。從國際上看,日本始於上世紀的“教訓研究”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示。日本的“教學研究”有兩層含義:壹是倡導教師走進自己的課堂,和自己的學生壹起做研究。它是壹種包含“提出問題、制定計劃、采取行動、觀察、反思、修改計劃”循環的教研行動,壹般由大學教授和學校教師的“誌願者”來完成。教學研究的另壹個含義是“研究課”,即向社會開放學校和教室,開設研究課。其重要目標是改善師生、教師和家長的關系,將教師的專業發展置於“工作場所”。日本這項研究的效果得到了國際認可。在美國,教學研究被視為21世紀改變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途徑,新加坡、伊朗等壹些國家也在學習教學研究。教學研究給我們的啟示:第壹,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是為了提...> & gt
問題5:什麽是校本課程?早商無紙化教育認為校本課程也是學校課程。顧名思義,是由學校作為課程編制的主體自主開發和實施的壹種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壹種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在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為落實辦學特色,發展學生特長,發揮教師特色而自主確定的課程。
問題6:小學校本研修需要什麽樣的校本研修計劃?
壹,校本研究的指導思想
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教學實踐為基礎,以學校發展、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為基礎,以學科群體為單位,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核心,註重教育理論學習,以合作交流為渠道,針對學校實際、教學實際和個人實際,促進教師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英語學業成績。在反思中成長,在研究中提高,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營造濃厚的校本研究文化,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二,校本研究的目標
1,堅持以校為本,加強英語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努力建設壹支具有紮實專業知識、專業特長、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手段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2.積極探索聽力教學模式。
3.進壹步宣傳和樹立校本研修的新理念。加快教師角色的轉變。樹立新的師生觀、科學的教學觀、終身學習觀、和諧的職業觀。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從傳授知識向促進和指導學生學習轉變;從單純的教學執行者到文化知識優化者、教學研究者;從教師到學習者;從傳教士到生活的示範者。
4.做好現有課題的研究,開始規劃下壹輪的研究。
三、校本研修的保障和措施
校本教研要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集體備課活動為重要載體。堅持集體備課活動,集中教學智慧,形成學科教學資源庫,實現整體優化,促進* * *提升。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努力探索壹條全新的、適用的校本研修之路。校本教研主要由學校支持,保證研究。采取自我反省、同伴互助和專業指導。
學校成立了督導小組,組織了教學和研究,並提供了所需的聽力設備。
1,自我反省
在研究自身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時,教師要加強教學反思和對自身教育行為的反思,重視案例的積累。為了使教師形成學習和反思的習慣,我認為應該:a、每期寫壹篇教育敘事和教學經驗總結;每月完成壹次課後反思調整的教學設計;加強每節課的教學反思;d、每期完成壹個妳滿意的典型案例;e、看完認真反思。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將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相結合,使教師逐步成長。
2.同伴互助
倡導教師及時溝通教學中的問題、反思和案例。在校本研修活動時間,* * *討論集思廣益,探索解決方案,發揮同伴互助作用,體會* * *。充分利用集體教研時間,開展同組同伴互助。每次活動時,每個小組、每個教研合作區都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反思、案例、困惑、示範課、研究課、精品課或集體備課中涉及的問題作為討論內容,並指定中心發言人,讓大家集思廣益,平等交流,求異創新,相互啟發,實現經驗共享。
3.專業指導
學校業務指導組進行業務指導。學校組織講座、評課、參與研討、案例評估和反思,幫助指導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其專業引領作用。
第四,培訓活動的安排
8月:1,校本培訓;2.組織教師參加遠程教育;3.加強對教訓和案例的學習;4.收集班級工作總結和個人培訓總結。
九月:1。在教研組的培訓計劃中,制定個人培訓計劃;
2.校本教材編寫計劃;3.配合校本教材的編寫,組織各年級的測試研討會;6.落實課題組的工作;7.組織評選優秀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
十月:1。實施檢查組的培訓工作;2.組織教師交流學習;3.全面開展培訓評比活動。
11月:1,檢查培訓工作落實情況;2、培訓組舉辦示範課教學評價學習活動;3.組織老師寫心得體會。
12月:1。全面開展評價活動;2.培訓小組任期總結;3.寒假備課;4.收集總結讀書筆記和反思日記。...& gt&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