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從政治和經濟方面指出其背後的目的和本質,比如維護階級統治和經濟利益。
第三步,歷史評價。辯證地指出日本的進步性和歷史局限性,在當時和後世的作用或影響,在國內外的作用或影響。
第四步,經驗教訓。從歷史事實中可以得出哪些理論來指導後人?
《左傳》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編年體歷史巨著。關於《左傳》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學術界壹直存在不同意見,但很多意見缺乏有力的依據。從《左傳》的註釋、書法、思想傾向的下限來看,《左傳》在他生前的時代,並非壹人所撰,正如顧所指出:“左傳非壹人所書,非壹人所錄,故可說是豐富”(《日之錄》卷四, 《春秋網上疑書》)徐中書的觀點是,《左傳》是在謳歌春秋末期歷史的基礎上寫成的第壹部編年體史書(《左傳》作者及撰年,中華書局選《左傳》,1963版)。 至於其相對具體的時限,應如楊伯鈞所言:“《左傳》成書於公元前403年魏魏為侯之後,早王386年。”(《春秋左傳序》,中華書局,1981版)
《左傳》這本書系統地描述了春秒時期的歷史,也追溯了春秋以前的壹些歷史片段。《左傳》中的註釋詳盡、全面、準確、生動,其中春秋時期的軍事制度和軍隊建設,尤其是當時的戰爭,在先秦典籍中是數壹數二的。所以古人曾稱之為“項燕書”(《三國誌·舒威》卷十三,《引魚》與《魏略》)。從某種意義上說,《左傳》也是壹部戰爭史和軍事約會史。這種性質決定了他的書包裏包含著相當豐富的軍事思想。因此,童書業先生認為《左傳》的作者“對軍事很感興趣,似乎更擅長於兵家之學”(《春秋左傳研究》,作者推測《春秋左傳》)。這是客觀公正的看法。但由於《左傳》是壹部歷史著作,它所反映的軍事思想與壹般軍事書籍或諸子軍事著作中所揭示的軍事理性知識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左傳》的軍事思想明顯具有社會軍事思潮的屬性,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軍事問題的認識。
如果說《孫子兵法》或哲學家們關於《孫子兵法》的著作主要體現了某個軍事家或哲學家的理性認識,那麽《左傳》的軍事思想則更多地表達了當時社會上大多數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對軍事問題所達到的壹般認識深度。它不是個體的,而是具有群體意義的。全面看《左傳》的軍事思想,是通過他書中對多次戰爭的敘述和對許多人軍事言論的記錄體現出來的,是對零星分散的軍事理性認識的綜合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