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脈象多見於秋季,是身體健康的標誌;如果久病之後看到這個,就要警惕了。是因為陽是虛浮的,不能藏在裏面嗎?
出自明代李時珍《湖濱脈》:“浮脈只從肉上行,輕如榆莢。三秋壹生平安,久病可驚。”
《湖濱脈》是李時珍研究“脈”的心得。
擴展數據
《令狐脈學》壹書是李時珍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所作,李時珍年號令狐老人。
李時珍根據各種脈象學說的精髓,列舉了27種脈象。先用簡潔的文字,再用恰當的比喻來描述各種脈象,幫助讀者理解。
其中,同類異脈的識別點和各種象對應的病證被編成歌曲和賦器,幫助讀者背誦。最後,所附宋、崔的《四字訓詁》也是壹部易背易記的形態學,全面描述了與“脈學”有關的各種問題。內容符合臨床實際,易於記憶,傳播廣泛,是中醫初學者學習脈診法的階梯。
脈術考證的主題是對當時流行的脈術書《王叔和脈術》進行考證和評論,其內容是收集和記錄前人對該書的不同意見,並結合作者自己的見解作為學術討論。
因為脈學中有很多實際問題,如“七表八裏”、“男女脈位”等,可以起到論證和解決脈學中壹些疑點問題的作用。
《令狐脈經》列舉了27種脈象,即:浮脈、沈脈、遲脈、數脈、滑脈、澀脈、虛脈、實脈、長脈、短脈、泛脈、微脈、緊脈、緩脈、慢脈、弦脈、皮脈、快脈。每壹個脈象都配有壹首歌曲解釋。
百度百科-湖畔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