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最初流入日本的中國畫並不都是經典名作,日本收藏的中國畫在20世紀以前還是相當空缺的。沒有日本學者的研究和指導,日本人不會對中國畫有新的認識,不會再次掀起收藏熱潮。其中,內藤湖南的貢獻最為突出。
日本人喜歡中國畫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早在宋元時期,他們就選擇了帶有禪意的南宋繪畫。比如木西的作品,在國內並不流行,被評為“日本繪畫的大恩人”。
還有兩位畫家,馬援和夏貴,他們曾經影響了日本水墨畫的發展。這些作品大多被日本僧侶和幕府收藏,大多掛在充滿禪意的茶室裏。終於有壹天,日本人突然發現,自己喜歡的畫只是中國宋元繪畫的小支流,日本的中國畫收藏相當匱乏。關於這壹點,內藤湖南早就心知肚明。內藤湖南原本是中國的漢學學者。當他參觀奈良時,他感受到了中國唐朝文化的影響,這開啟了他對中國美術的興趣。後來他家發生了壹場大火,把他十幾年來精心收藏的中國文化書籍化為烏有,於是他決定去中國考察,重新收藏。
20世紀,中國面臨戰爭。壹些前皇族和官員為了謀求權利,解決經濟困難,不得不變賣自己收藏的書畫,潛心研究中國畫的內藤湖南。在中國考察期間,他們遇到了許多中國的大收藏家。內藤湖南訪端方府端方是晚清重臣,家人都曾為滿清皇帝效力。他做官時之所以能夠關註書畫收藏,主要是因為多年前余省等藏家說他不懂書畫,沒有資格與他們討論。於是他激勵自己三年後成為壹名書畫收藏家。他收藏的字畫大部分來自收購、朋友饋贈和交流。識別地攤上的真品才是藏家真正的能力。段方在這方面實力很強。他曾在長沙壹家古董店以極低的價格購得郭的《山居秋圖》。
晚清私人收藏興盛,段方有壹定的經濟實力,所以在短時間內收藏了大量的書畫名家作品。1910年,內藤湖南等人參觀了端方公館,看到了以郭的《西山秋吉圖》為首的許多令人驚嘆的傑作,這些在日本都是沒有過的。直到那時,他才對中國的繪畫大開眼界。
回到日本後,內藤把這段經歷告訴了大阪朝日新聞的社長,他開始關註中國的美術。日本東亞藝術雜誌《國華》隨後訪問了段芳、靜賢和羅振宇,欣賞他們的古畫。這些媒體的報道也讓很多日本人重新關註了中國的繪畫。
當時日本人不惜花大價錢購買中國的外流書畫。即使在今天,這種情況也是驚人的,這在日本進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內藤湖南日本中國畫作品集,
並且對交易市場起到了持續的引導作用。壹些日本藏家在內藤等人的指導下,明確了收藏方向,他們都去中國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