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公元前600年,當腓尼基人將山羊脂肪和草木灰混合制成肥皂時,腓尼基人發現了表面活性劑的優越性能,即可以削弱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更好地滲透到織物中,分解汙垢並讓其浮到表面,直至最終被沖走。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還發現草木灰可以用作洗滌劑。《禮記》曰:“冠之以垢,灰之以清。”說明帽子的帶子臟了,用草木灰洗。這是因為草木灰中的碳酸鉀可以去除油汙。據《花王》記載,古人為了使絲綢柔軟潔白,先用草木灰水浸泡,然後放入燒殼灰(古人稱“紅”)中,用水浸泡。這是因為草木灰水和貝殼灰可以反應生成強堿——氫氧化鉀。
壹般衣服上的臟物主要是油脂,大部分屬於油類。在堿性條件下,它們的水解程度加劇,產生易溶於水的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強堿弱酸鹽,由於碳酸根離子的水解,其水溶液呈堿性。
這壹時期,除了草木灰,人們還用動物油、植物油、皂角、堿鹽來清洗衣物。在漢代,人們已經知道用天然苛性鈉洗衣服。到了晉代,在燒堿中加入澱粉和香料,制成元寶出售。明末北京就有專門銷售人工香料生物堿的店鋪,其中“荷香樓”和“花寒沖”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還在銷售盒裝桃形和葫蘆形玫瑰香料生物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