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枇杷樹有哪些歷史典故?

枇杷樹有哪些歷史典故?

蘇東坡說:“客來茶來,無事,魯菊楊梅還酸。”。有人問他:盧菊是嗎

枇杷樹(6棵)

什麽水果?他說,“枇杷也”。後來有的書上還說“枇杷,壹種橘子。”這主要是因為蘇對的“想當然”。因為,在司馬相如的《商·福臨》中,說的是“夏魯菊熟,黃幹橘,枇杷柿,亭乃玉蘭”。幾件事並列陳述。可見,魯菊是魯菊,枇杷是枇杷,中間不能劃等號。李時珍說:“註《文選》的人,把枇杷當作橘子,這是錯誤的。”很對。

楊萬裏寫過壹首枇杷詩:“大葉長耳,壹梢滿如盤。荔枝有很多核,但金桔沒有酸。雨葉枝重低,漿涼。長慶在不在,不要派他做園官。”前六句描寫枇杷的形狀很準確,但並不詩意。雖然孔子說讀詩可以多了解壹些鳥獸植物的名稱,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的教科書。郭沫若的《百花齊放》就是壹個失敗的例子。楊萬裏的枇杷詩,似乎是這壹類的第壹首。至於最後兩句,我不知道他說了什麽。司馬相如在《商·福臨》中雖然寫了枇杷,但並沒有表現出流口水的樣子,也沒有孫猴子偷吃蟠桃的記載。他是不是園丁有什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