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漢武帝為什麽不讓司馬遷寫史記?

漢武帝為什麽不讓司馬遷寫史記?

1,爭取真理

司馬遷是以嚴肅的態度和實錄的精神來寫《史記》的。他所寫的每壹個歷史人物或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史實被反復核對。早在二十歲的時候,司馬遷就離開都城長安,實地走訪名山大川,了解了許多歷史人物的遺風和許多地方的風土人情、經濟生活,開闊了眼界,開闊了胸襟。漢朝的歷史。

“其文筆直白,實質真實,美而不虛,不掩惡,故謂之實錄”。換句話說,他的文章是公正的,歷史事實是可靠的,他沒有白白隱瞞壞事。這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翔實記載。

為了堅持“記錄”精神,司馬遷必須面對現實,記錄下來,這就必然會產生“禁忌”的問題。但他在為人物立傳時,並不受傳統史籍的條條框框束縛,而是記錄自己對史實的思考和感受。從最高皇帝到貴族,再到大臣,再到地方諸侯,司馬遷當然不會抹去他們神奇而光輝的壹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了他們的頹廢、醜惡、剝削和壓迫人民,特別是漢朝統治階級的罪惡。雖然是漢武帝的臣子,但司馬遷壹點也不掩飾自己的過失。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祭祖、遊仙活動的虛假性。在《封禪》中,他把韓

把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長生不老藥的荒唐無聊行為描寫得惟妙惟肖。

司馬遷想給封建統治者提供歷史參考,這反映了真實的歷史,非常有價值。本著實錄的精神,司馬遷選人不是根據官職或社會地位,而是根據實際行為。比如,他寫了很多遊俠、商人、醫生等人物的傳記,以及那些鼓吹優越感和自卑感的人的傳記。在司馬遷的心目中,這些人都有可取之處。司馬遷首創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總是描寫壹個人的壹生故事,是司馬遷的筆法。重點在於他的“做人”,關註他“做人”的復雜性。他在做傳記的時候,把自己的觀點放在客觀的事實敘述中,表達對人物的愛恨態度。比如司馬遷同情他,滿腔熱情地寫失敗的英雄。他贊美項羽的勇敢,對他沒有感情。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沒有對其進行評論,但他對項羽的態度在敘述中表達得很清楚。這就是司馬遷傳記的最大特點,即真實性和傾向性的統壹。

2.愛與恨是截然不同的

司馬遷明確的愛恨情仇在《史記》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他高度評價了秦末的農民起義。陳涉是貧農,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但司馬遷把他和王公們並列,用“壹家人”來形容他。壹個封建歷史學家做到這壹點,並不容易。在《史記·列傳》的序言中,他將陳涉與古代著名的皇帝相提並論——同時明確指出,只要封建皇帝是暴虐無情的,人民就有權推翻他。這支由陳涉領導的農民軍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卻在秦末掀起了壹場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最終推翻了無情的秦朝統治。對於陳涉第壹次起義推翻秦朝的歷史功績,四物是完全積極的。

司馬遷還大大贊揚了歷史上許多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英雄。當年出遊時,他遊覽了湖南長沙北部的汨羅江,並在河邊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致敬。這首頌詞對司馬遷影響很大,他的腦海裏深深地印上了屈原的詩和人生經歷。他寫《屈原傳》時,認為屈原可以與日月爭輝。他憤怒地譴責楚國貴族統治者不分忠臣漢奸的醜惡行徑。當時司馬遷還參觀了舜的葬地湖南零陵縣,對舜的事跡進行了實地考察。後來他在寫史記的時候,把舜的事寫進了五帝全書,歌頌他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司馬遷還高度贊揚了“寶歸趙”和“講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藺相如

在史記中,司馬遷還贊揚了為了抵抗暴力而冒著生命危險的刺客,以及在危難中救人、見義勇為的遊俠。比如“鳳蕭蕭俯冷水,壯士壹去不復返”的荊軻,為了報答燕太子丹的恩情,不惜獨自刺死秦王,最終秦婷被濺了壹身血。司馬遷對這些人物的大膽贊美,其實是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欣賞人民反抗強奸的願望。司馬遷用很長的篇幅記錄了他們的生動事跡和醫學理論,獻給名醫扁鵲、宇易等造福人民的人們。這些人在當時沒有什麽社會地位,但在司馬遷心中,他們遠比某些諸侯高貴。

司馬遷也深刻地認識了封建統治者的醜惡嘴臉,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罪惡。例如,《酷吏傳》流傳下來的是十個殘暴無情的官員,其中就有漢武帝的九個臣子。當時漢武帝重用張湯,但“唐奸詐,舞智指揮人。起初是小官,不做,富可長安,田家,余翁。“也就是說,它的意思是空手而歸。這裏描寫的是張湯做小官時用詭計制服百姓的情況。張湯上臺後,與虞照制定了各種法規,其中有壹條叫“謙抑法”,即無論他是否有罪,只要被控對朝廷不滿,就可以受到相應的懲罰。張湯不僅善於制定法規,還迎合了漢武帝處理“犯人”的願望。在他的主持下。往往壹個案件會牽連無數家庭,以至於殺人如麻,視人命如草芥。這些人的犯罪活動被司馬遷記錄下來,正是通過這些,他揭露和控訴了漢武帝時期專制統治的殘酷和黑暗。

司馬遷進步的歷史觀,敢於揭露帝王過失的豪邁作風,值得肯定。他關於歷史進化的思想是比較完整的。在對歷史給予正確評價後,他充分肯定了歷史是不斷發展演變的結論。

3、歷史學家的絕唱

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的絕唱,離騷無韻的詩”。也就是說,作為壹部規模宏大、體系完備的中國通史史誌,它也是壹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在司馬遷的作品中,壹個歷史事件或壹個歷史人物,三言兩語就能刻畫得惟妙惟肖。比如《田單傳》裏,田單守即墨城。田單用了六次政變來恢復燕國。“火牛陣”是最重要的方案之壹。晚上,田單給1000多頭牛披上了有龍紋的紫布。用油浸泡它們的尾巴,然後放火燒。結果,1000多頭牛像怪物壹樣沖進了閆冰的陣地。齊國士兵也拿著武器沖向敵人,有的人敲鑼打鼓,大聲喊叫,聲勢很大。困惑的閆冰被嚇得四處逃竄,結果他們被殺了。戰場上到處都是的屍體,齊國大獲全勝。司馬遷

司馬遷還生動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歷史人物。他對Xi楚霸王項羽的描寫非常精彩。巨鹿之戰,項羽率領大軍渡江,然後擊沈所有船只,下令只準三日糧草,生動具體地刻畫了項羽破釜沈舟,與秦軍決壹死戰的決心和精神,項羽的軍隊達到十個,消滅了人數遠遠超過自己的秦軍。在推翻強秦統治的戰爭中,它發揮了重要作用。戰鬥結束後,項羽召集各路將領。進了項羽的轅門,沒人敢擡頭走路。這是對項羽威望的壹種描述。司馬遷把項羽被圍困的情景描寫得更加感人。項羽寬宏大量,唱道:“推山必怒,死不了。”司馬遷通過這首歌完整地刻畫了這個人。以及無法挽回失敗命運的復雜心情。接下來司馬遷描述了項羽突圍後在東城決戰中的英勇。當時項羽的騎兵只剩下28人。當數千追兵逼近時,項羽睜大了眼睛,怒聲咆哮,把漢軍嚇退了數裏。看到這個描述,不禁讓人覺得失敗的英雄似乎指日可待。

再比如司馬遷描寫漢高祖入關時如何與民談判,充分顯示了壹個政治家的風範。漢高祖也有罵人流氓和即興發揮的習慣。有壹次,韓信上書漢高祖,要求他做個假齊王。漢高祖非常生氣,就想進攻,但張亮暗示他不要進攻。他馬上轉著調子說:“君子要平定諸侯,要做到。”這裏文字不多,卻生動地刻畫了漢高祖善於即興發揮、玩弄權術的性格。

司馬遷在書中的敘事語言非常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廣泛使用口頭流傳的諺語、成語和歌謠,也不避諱方言。他的語言是壹種接近口語的“方言”。通常情況下,敘事與人物之間的對話是和諧的。雖然活潑但含蓄,值得玩味。復雜簡潔,兼收並蓄,各得其所,壹般都是為人物性格的描述服務的。他對人物說話語氣的描寫最有趣,充分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態度。為了突出人物,他常常適當地強調和誇張。比如《漢高祖年譜》:“(五年)正月,群臣將軍* * *請尊漢王為帝。漢王被準予三次讓步。”漢高祖退位的這段話是對當時口語的直接模擬,生動地體現了漢高祖做作的樣子。看完之後,不禁覺得漢高祖演講的場景就在眼前。而且司馬遷在使用古代史料時,壹般都是用當時的通用語翻譯古語。比如《五帝年譜》寫的堯舜的故事,就是根據《尚書·堯典》這本書寫成的。“平凡政績,賢Xi”之類的話,翻譯過來就是“人如喪子之父母,三年幸福無處不在”“信仰傷害百官,壹切政績蒸蒸日上”。與原文相比,譯文會更容易閱讀。《史記》傳記的優秀,與司馬遷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是分不開的。

被無辜迫害後,壹個人通常有兩種選擇:

要麽悲觀沮喪,要麽憤怒,司馬遷選擇了後壹種方式。他以“研究天人關系,古今之變,統壹說法”為宗旨,把所有的“氣”都投入到了《史記》的創作中。司馬遷開創了中國歷史著作的紀傳體,開創了壹種全新的史學方法。司馬遷以個人傳記和紀律性為形式,以社會為基礎。

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將永遠閃耀著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