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正定四月:重走梁思成與營造學社之路

正定四月:重走梁思成與營造學社之路

端午假期去了河北正定,因為看了《華夏地理》河北專版,親眼看到了中建學會和梁思成提到的“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眼見為實。建築學會曾三次到正定考察古建築。這些戰時受政府保護的建築和藝術作品令人震驚。

龍興寺摩尼宮,始建於1052(北宋)。正殿主樓四周是房間。這個從主樓延伸出來的房間叫“寶廈”,是建築的壹種形式。龍興寺摩尼宮寶廈結構是我國宋代孤例,也是龍興寺最著名的六大建築之壹。另壹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建築結構是在京都二條城看到的。此外,摩尼宮的拱門、殿脊、屋檐都是極其珍貴的建築實例。

摩尼宮背面觀音免費泥塑,明代嘉靖年間再塑,俗稱“倒坐觀音”,被譽為“東方美神”,為龍興寺六絕之二。觀音倒立而坐的瀟灑姿態和悠閑神態,比許多端莊凝重的佛像更加美麗生動。在雕像下,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感受到與觀音的眼神交流。有人把米開朗基羅對基督的悼念與此相提並論,想到他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看到的景象。這個倒立觀音確實不遜色。壹悲壹喜兩個雕塑,相得益彰。神奇的是,與幾乎同時期的文藝復興雕塑對人體結構和肌理的精確塑造相比,中國的雕塑更註重線條和色彩,兩種藝術風格在精神和形式上都做到了極致。個人意見,古今中外,最先進的藝術,都是對人性的壹種詮釋。

龍興寺為六處之三,轉輪藏於亭中。轉輪藏可以理解為古代存放經書的圖書館。龍興寺的輪子是藏起來的,抽屜本來是放在空心裏的。現在所有的抽屜都被破壞了,經書也不見了,但是輪子還能轉動。這套轉輪藏也是宋代“建築法式”的典範,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大的藏經閣。

龍興寺,六寺之四,隋代龍藏寺碑。此碑記載了龍藏寺(龍興寺)修建的始末,字體為隸書至楷書,是我國現存楷書碑的鼻祖。

主建築大悲亭內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像,是龍興寺六尊中的第五尊。這尊銅菩薩與滄州獅子、定州塔、趙州橋並稱河北文房四寶。銅像建於971年(北宋趙匡胤時期),高21.3米。它由七部分鑄造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青銅雕像。佛胸前的合掌為銅制,兩側20臂為木制,各持壹器。步入大悲亭,只能看到石基上大佛的腳和膝蓋。擡頭望去,大佛雄偉壯觀,令人肅然起敬。

龍興寺最著名的六尊佛像中的六尊,毗盧佛像,是明神宗為慈禧太後的72歲生日鑄造的,慈禧太後已經1000歲了。所以這個毗盧佛像有1072尊。

除了以上六個方面,龍興寺還收藏了大量隋唐以來的雕塑、壁畫、碑刻等藝術珍品,其院落和建築結構也是宋代營造法式風格的經典範例。封建王朝消失得無影無蹤,而藝術和技能卻源遠流長。千百年後,龍興寺不再有僧人,最終成為壹個寂靜的博物館建築群,允許人們在此參觀。真實的歷史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很幸運,能夠穿梭於千古留存的院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正定的四塔及其庭院建於東魏至元代。四塔和龍興寺壹樣,都是國寶。

開元寺始建於公元540年(東魏)。其庭院為中軸線兩側相對的塔亭,建於唐代。原來的院門已經損壞,只剩下壹部分骨架。院門是石頭做的,在歐洲很常見,在中國非常少見。開元寺須彌塔是壹座磚石結構的雁塔,建於唐代開元年間。其外觀與Xi安大雁塔相似,但比大雁塔早16年。面對須彌塔的鐘樓木門和古鐘是唐代遺存,但鐘樓的機械結構至今未被專家解決。開元寺的院落布局、須彌塔、鐘樓都是唐代的孤例。

林濟寺,也建於公元540年(東魏),現為晉代遺跡。林濟寺的成靈塔是禪師奕譞的佛塔。公元854年(唐朝),禪師奕譞在這裏創立了林佶教,所以林濟寺是佛教林佶教的祖籍地,影響遍及日本和東南亞。如今日本佛教90%是林佶教,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僧人來此參拜。林濟寺也是正定唯壹有僧人的寺廟。我們在寺廟的時候,佛寺裏有和尚在念經。在教堂期間(吃素食)被在寺廟工作的老人們當作客人壹樣對待,我很感激。

天寧寺始建於公元762-779年(唐朝)。寺內寶塔高約40米,三層及以下為磚石結構,四層及以上為木結構。淩霄塔的塔心柱結構是中國唯壹的唐代遺跡。

廣惠寺始建於公元785-804年(唐朝)。寺內寶塔為宋代遺物,高約33米。最大的特色是上層石雕,有菩薩、力士、獅子、大象等造型精美,類似歐洲古典雕塑。廣惠寺的華塔也叫‘花塔’,元代以後就消失了。廣惠寺的花塔在國內也是孤例。

正定古城墻,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距今1600多年。後人經歷擴建重建,現為明代遺跡,遺址基本相連,完整程度較高。正定城墻壹周24裏,是平遙城墻的兩倍。當我們去那裏的時候,程楠的城墻已經完全建成了壹個嶄新的樣子。希望它早日升級為景區的正定古城,不要帶走太多的寧靜和古意。

寫在正定古城景觀修復工程全面開工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