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統壹誌》是明代官制地理通誌,由李習安、師鵬編撰,成書於天順五年(1461)四月,共90卷。當時以京粵十三大臣為綱,以第149屆政府為目標,下設建制、沿革、縣名、形勝、風俗、山川、土產、官署、學校、書院、宮殿、關津、寺廟、墓葬、古跡、名官、浮宅、人物、婦女、佛教等38個部門。簡單解釋壹下。在書的最後,描述了鄰近地區或地區的地理情況。所含之物,皆鹹於羅;但以《子時傳》為例,收集並系統、集中地保存了明朝行政區域的相關地理信息。
《大明統壹誌》體例源於洪武三年(1370)魏軍民、黃熾、柳巖、丁奉根據《大元統壹誌》體例編撰的《大明年譜》。洪武六年(1373),洪武十七年(1384),景泰七年(1456),編二十四卷。天順二年(1458),英皇朱祁鎮為了不使景泰帝有編纂記錄的名聲,以“簡繁,不宜取之”為由,命李習安等人重修,天順五年成書。英宗親自作序,賜名《大明壹統誌》。該書在弘治、萬歷年間再版,增加了嘉靖、隆慶兩朝以後建設的相關內容。
《大明統壹誌》除明英宗所撰原版外,還包括弘治(1505)版、楊(萬歷16年)歸仁版、天啟五年(1625)版、萬壽堂版、四庫版。
陳政墓,大明統壹編年史。
王陵墓群,《大明統壹誌》
《伊名通誌·卷七十八陵墓》記載:“陳政墓在南靖縣南新裏。唐將軍帶兵守閩,戰死於此。鄭,光州人,元光復也。俗稱將軍墓地。”同書《陵墓卷七十四》記載:“王墓在淮安縣城北。據審訊,光州固始人,五代時被稱為閩王,死於此,後為忠臣。“可見《大明統壹誌》中的‘光州人’和‘光州固始人’是有區別的,有不同的提法。
《大明統壹誌》中“政與光州人”的記載,也是光州祖籍光州最早的正史記載。這比羅編《漳州正史》的明萬歷元年(1573)早了100多年。而光州固始論只用於福建地方誌。這也打破了那些指責“光州論”是由了解光州的明萬歷(1576)丙子光三十六代之孫、在光州工作的閩龍溪小陳玨燁從福建帶來的說法。而且,陳野在光州任職的前三年,福建地方誌中就已經出現了“光州固始”的說法,而陳野在光州,卻在編修中大言不慚地說“葉的前任元光,光,在唐朝時隨其父政府帶兵保衛福建,因家族之憂。”這也是壹種徹底的改變嗎?是陳野對福建地方誌中“光州固始”說乃至影響福建地方誌的反擊。
由於《大明統壹誌》是地理誌的壹種,而且它所涵蓋的思想範圍,書中對光州事物和人物的記載並不多,但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書中對光州和光州固始的概念和用法進行了嚴格的區分:
卷三十壹:光州在府城以東三百裏,屬於龔宇揚州的領土。春秋時期有三國,分別是戰國時的黃江、楚,秦時的九江郡,漢時的汝南郡江夏郡。三國時益陽郡在魏,益陽郡在晉。宋齊時期,益陽新蔡縣位於廣城。梁末,光州設廣城縣,隋朝改益陽縣。唐代,光州遷址定居。剛開始的時候,改了。本朝初改為富陽府。洪武十三年,仍屬汝寧府,二十二戶四郡。.....固始郡在州東壹百四十裏,春秋屬郭,漢代屬汝南郡。東漢初年,固始改汝縣,改梁縣。北齊時,固始改名,北建州為廢州,設新蔡縣。隨後壹周改為益州,隋初郡廢,益陽郡為郡。……
白鹿江在光州以東40英裏,發源於分水嶺,流入淮河。.....石河在固始縣東二裏,發源於牛山,東北流入淮河。曲河位於固始縣西部,發源於湯坑赤眉河,向北流入淮河。石槽河在固始縣城以南150裏,發源於大蘇山,向北流入石河...黃水河在光州,發源於黃土和白沙之間,東流至州南,東臨環城,與懷水河匯合。趙燕友詩:黃河繞過縣塔,樓歇黃河南岸。海闊天空眾星分翼,長江隨漢江流。……
真懷府在光州黃橋門口,宋健。邊防大樓在光州,宋健。.....於戈在光州學堂東南苗圃,宋生《益陽十首》是固始縣的壹處風景亭,建於宋邵初,有普文記載。.....歸雁亭位於光州老滑城,宋代歐陽修寫詩壹首:歲末長河滿恨臺,亭中荒半空。只有最早雁歸故裏,青杏紅杏柳治光州,宋聖都寫詩:益陽對外開放,大山深處。唯此杏,尤盛宮。……
普惠治理光州西部。固始縣西南,洪武初因舊復建。.....玉清觀在光州南部,正統鐘健。神秘的寺廟建在固始縣東南的洪武。……
官方...木材在吳廣州刺史處得到重用。初壹日,朱率部攻打淮南,到達光州。然後他使用嚴格的駐軍。壹到淮,就抄北兵,俘虜數千。.....辛忠福始終了解光州,善於傾聽和判斷,遇事果斷決策,以威嚴對待人民,以威嚴對待皇軍,盡心盡力。.....靖康初,京師失陷,鮮少派兵數千至光州。所以,當時郡縣雖破,但光絕。.....王知光州,致力於民政,能守父家法,走上官位,是人們所向往的。柴中行知嘉定光州,顏寶武,好讀書好學,有耕地。他有能力處理護城河裏的裝備和食物,他的行為是最好的。.....侯元天順,主薄固始縣,任職五年,有政績(省誌)...成化,固始縣人程,愛民,因名,貴愛民(方誌)...
性格;角色;字母...王朝光出生在光州固始,和弟弟壹起以專長出名。玄宗皇帝發兵時,福建被任命為地,昭宗被任命為假潮福建觀察使。是義四門學,亦任征,遣官勸農安。後來是浩浩蕩蕩的軍隊,判定為泉州刺史,知道梁以為是閩王。五代時,王延思生於光州,唐朝亡。太祖在刺史拜王令,封為閩王,嚴曰:義不為帝秦,此也。當我還是壹個強力粉絲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有效的,我也是無比的尷尬。雖然我不喜歡我說的話,但我沒有失去我的榮譽。……
《大明統誌·卷七十五·劉玉琴部》也記載,光州人詹俊澤避亂遷居福建,藏身德德山下。品嘗了福建王的信後,福建王昌欲留,君澤以詩答謝:蘇洲忍食,葛祿護老四。
只要妳好好學習,想想《大明統壹誌》中記載的關於光州或光州固始的事情和人物,就不會混淆兩者,也不會誤解它們的意思。
以上與明萬歷丙子年有關,是關於固始的分享。看完朱翊鈞為什麽殺李太後,希望這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