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名稱:鴉膽子
別名:鴉膽、鴉膽、苦榛子、苦參子、鴉蛋、鴨蛋、鴨膽、印楝、印楝。
性味:苦;冰冷的天性;小毒
歸經: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排毒;殺蟲;停止瘧疾;
主治:熱毒血痢;寒痢;息痢;瘧疾;痔瘡;癰腫;陰癢;白帶;疣;玉米
用法用量:口服,去殼去仁,用膠囊或桂圓肉包裹吞服,瘧疾10-15膠囊,痢疾10-30膠囊。外用:適量,搗實;或制成鴉膽子油局部塗抹;或者油炸洗凈。
禁忌癥:脾胃虛弱,嘔吐者不宜服用。廣西中草藥:孕婦和兒童慎用。
功效分類:清熱燥濕類藥物;驅蟲劑
臨床應用:1。阿米巴痢疾的治療:根據50例和65例的觀察,近期治愈率分別為72%和94%。50例復發率為6%。治愈病例大多在2-7天內消失,大便顯微鏡多數在3-5天內轉陰。從大便轉陰的時間長短來看,鴉膽子對滋養體的作用似乎優於囊腫。或者認為鴉膽子對急慢性病例都有作用。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暈、腹痛、腹瀉,其中腹瀉較為常見,但不影響治療。用法:內服和灌腸多配合使用,7-10天為壹個療程。壹日三次口服,成人每次服用10-20粒,有的少至4粒;兒童每年服用1-2粒膠囊。封裝和吞咽。用鴉膽子15-20片灌腸,打碎後用1%碳酸氫鈉溶液200ml浸泡2小時,然後保留灌腸,每日1次,或隔日1次。與口服方法同時使用,或在口服4天後單獨使用。
2.治療瘧疾:對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有效,服藥後多數病例可控制。用法:成人每次服用10粒鴉膽子膠囊,每日3-4次,劑量減半至第4、5天,整個療程為5天。10歲以下兒童每次6粒,14歲以下兒童每次8粒。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反應,如上腹部不適、飽脹、食欲不振、大便次數增多,少數患者出現嘔吐。
3.滴蟲性、阿米巴性陰道炎的治療:將20粒鴉膽子用100ml水煎成20ml,用註射器導管註入陰道,每日1次。6例滴蟲性陰道炎經2-3次用藥治愈,隨訪年余未見復發。在另壹篇報道中,將40片鴉膽子粉碎,然後加入400毫升水,熬成40毫升。每天進行65438±0次陰道灌洗治療阿米巴陰道炎1例,7天後治愈。
4.瘤形成的治療:將鴉膽子油塗於患處,對外耳道乳頭狀瘤、喉乳頭狀瘤、尋常疣、扁平疣有治療作用。外耳道乳頭狀瘤滴鴉膽子油,每日l-2次,3-7天可脫落。單發喉乳頭狀瘤可先切除,然後用鴉膽子油在根部擦拭;對於多發性腫瘤,先切除容易切除的腫瘤,再用鴉膽子油擦拭腫瘤表面。兒童直接喉鏡下塗抹,成人間接喉鏡下塗抹,每周l-3次。壹般敷5-6次腫瘤就能消失,但最多30次有用。鴉膽子油對咽喉無副作用,塗抹後未見局部腫脹或潰瘍,在乳頭狀瘤處形成疤痕,對正常粘膜無破壞作用。鴉膽子油治療組無復發。用於尋常疣、扁平疣等。,先用刀輕輕刮去疣體表皮(不宜刮得太深,損傷周圍皮膚),將鴉膽子劈開直接擦於患處,或在疣上蘸少量鴉膽子油滴,每4-7天1次,10次為壹個療程。塗油後5-6小時內不要用水或毛巾清洗,以免把藥油擦掉或擴散到周圍皮膚;面部用藥必須防止進入眼睛;如果第二次用藥後皮損上有痂膜,塗藥油前必須將痂膜輕輕刮掉。用上述方法治療扁平疣47例,治愈39例,多在5次以內。大多數患者服藥後皮損和健康皮膚出現紅、癢、灼熱感等炎癥現象,但在治療無效的病例中很少出現這種現象。炎癥反應出現後,繼續揉搓,原來的炎癥逐漸變成棕黑色。幾天後痂膜脫落,疣消失。鴉膽子油比鴉膽子油更有效,但局部炎癥也更強烈。也可將鴉膽子搗成細粉,加水調成糊狀,塗於疣上,早晚1次,直至結痂。結痂和愈合通常需要2周左右。鴉膽子油對軟、線狀乳頭狀瘤的療效比尋常疣、扁平疣更快,其療效可能是由於其毒性作用,使細胞變性,細胞核縮小,最後死亡脫落。
5.雞足癬的治療方法:將20片鴉膽子搗碎取仁,用針尖戳壹下,在燈頭上方輕烤至黃色,然後放壹小塊膠帶,用刀將藥壓成塊,貼在患處(貼前用開水洗凈患處,用刀將厚皮削去),每天換壹次,20天左右痊愈。
6.內服鴉膽子仁,用於肛裂、內痔出血。血吸蟲病並發乙狀結腸肉芽腫有壹定的治療效果。此外,外用鴉膽子引起過敏反應1例。患者在右腳中趾上皮角質化處塗藥20分鐘後突然呼吸困難,立即進入半昏迷狀態,經搶救後恢復。恢復後,鴉膽子提取物用於皮膚劃痕試驗。結果塗抹20秒後出現局部紅腫,1分鐘出現直徑為1.2 cm的丘疹,人呼吸有緊迫感,持續12小時。同時以健康人為對照,結果均為陰性。在此之前,患者曾兩次外用鴉膽子,均在服藥後1-2小時左右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癥狀,如蕁麻疹、氣短、惡心嘔吐等。
各派論點:1。西參醫熱錄:鴉膽子長於涼血止血,亦能化瘀推陳出新。凡是易熱的痢疾都見效快,治血痢、血瀉特別有效。它還擅長清理胃熱和腑熱。如果胃腔內熱盛,不吃的人服用後可以吃。經過深思熟慮,鴉膽子不僅對下焦有益,就是上焦虛熱者也很好用,所以治痢疾有效。
2.《生草藥》:涼血,去脾瘡,治跌打。
3.《綱要集》:治痢疾、痔瘡。
4.《嶺南本草集錄》:治寒瀉久痢。它還可以殺死昆蟲。
5.《西醫學經驗》:涼血解毒,治熱痢好,其次熱出血。治療梅毒和柳樹中毒。搗爛醋,敷癤子。善治疣。
6.科學的民間草藥:阻止瘧疾和治療阿米巴痢疾。制成油劑,可用於治療乳腺腫瘤、乳頭瘤和外耳道尖銳濕疣。
7.廣西中醫誌:治疳積。外用(油也可以)治療皮瘤。
方藥:①治內急先治內急:鴉膽去殼留肉,桂圓肉包好,壹年壹丸,白開水沖服。(《集雲行錢》)②治熱致赤痢,二、熱出血:鴉膽子去皮,每次25粒,最多50粒,白糖水送下。如果這個東西吞下去了,如果剝的時候破了,就不要拿走了,怕嘔吐。(《西醫學心得》)3治瘧:鴉膽子十枚,吞入龍眼肉中,每日三次,第三日以後減半,連服五日。(廣西中草藥)④治療早期血吸蟲病:鴉膽子十粒,每日兩次,連服四五天。(《廣西中草藥》)5治痔瘡:鴉膽子七丸,裹圓眼吞服。(《綱要》)⑥治疣:取鴉膽子皮,以白仁果為末,取燒酒少許,瘡小愈。⑦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將20片鴉膽子去皮,加水壹杯半,用砂鍋煎至半杯,倒入消過毒的碗中,用消過毒的註射器將藥物註入陰道,每次註射20 ~ 40ml。輕壹次,重兩三次。(河北中藥集)
考證:1。《本草綱目》:鴉膽子產於福建、廣東,藥店有售。形似烏子,其仁富含油脂,生吃讓人嘔吐。做膏,打油,入藥都不錯。
2.《嶺南本草集錄》:鴉膽子,治牛癤,汁食之。
3.華南主要有毒植物:鴉膽子,有毒部位:殼和種子。中毒癥狀:成人服用12藥丸有中毒危險。癥狀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全身無力、呼吸緩慢或困難、嗜睡,最後四肢癱瘓。搶救方法:洗胃;口服蛋清或牛奶和活性炭;口服或註射維生素b 1;靜脈輸註葡萄糖生理鹽水和維生素c,腹痛劇烈時給予止痛藥;睡覺時給予興奮劑等對癥治療。廣州中醫介紹:先將甘草、三錢加水煎煮或嚼碎原汁咽下,再吃紅糖、凍米粥。
藥理作用:1。抗寄生蟲作用:
1.1.鴉膽子抗阿米巴活性和細胞毒性:體外測定了鴉膽子正丁醇粗提物、馬錢子堿和馬錢子堿C抗內阿米巴痢疾的活性和對豚鼠耳角質化細胞(GPK)的細胞毒性。
1.2.脫油後的鴉膽子水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均可通過加入阿米巴感染糞便殺死阿米巴。鴉膽子苷在阿米巴培養基中殺滅阿米巴的功效相當於大黃素的1/5-1/10。
1.3.抗瘧疾效果:
1.3.1.鴉膽子粗提物及有效成分對惡性瘧原蟲耐藥株的體外抗瘧作用:用形態學方法測定鴉膽子粗提物對惡性瘧原蟲的體外抗瘧活性,結果表明氯仿提取物活性最強。從鴉膽子的氯仿提取物中分離純化出三種化合物:鴉膽子A、鴉膽子B水合物和鴉膽子c。測定了這三種化學成分對自然分離的惡性瘧原蟲株的體外抗瘧活性。結果表明,馬錢子堿A和馬錢子堿B水合物的抗瘧活性相似(ID50分別為8.66和8.1.5 ng/ml),而馬錢子堿C的抗瘧活性較高(ID50為1.95ng/ml),與抗瘧藥甲氟喹(0.041)相似。
1.3.2.鴉膽子生物堿對抗氯喹惡性瘧原蟲株的影響:測定了壹系列鴉膽子生物堿對抗氯喹惡性瘧原蟲株的體外活性,其中9個成分為IC50
1.3.3.測定了BuceSide-A、Bruceanol和Bruceoliole對惡性瘧原蟲氯喹抗性品系的體外抗瘧活性。結果表明,鴉膽子苷具有較高的抗瘧活性(581.14 ng),而鴉膽子苷A無活性(=581.14ng/ml)。
1.3.4.抗寄生蟲作用:鴉膽子粗提物可驅除犬腸道線蟲和條紋蠕蟲。對鉤蟲有很強的驅避作用。壹種從鴉膽子中提取的苦味苷,在體外濃度為1: 10000時,能在24小時內殺滅成蟲肺吸蟲病。能殺滅滴蟲、草履蟲和泌尿原蟲。5-10%冷浸液可殺滅蚊蟲幼蟲和蟲卵18-48小時。
2.抗腫瘤效果:
2.1.10%鴉膽子油靜脈乳劑的抗腫瘤作用:
2.1.1.對小鼠的抗癌作用:
2.1.1.1.對艾氏腹水癌的作用:小鼠體重20±0.5g,每組65438±00只,接種艾氏腹水癌後次日給藥。兩組均靜脈註射鴉膽子油乳2.5g/(kg。天)×7天5.0g/(kg。d)×7天,並設對照組。停藥後觀察動物45天內的存活天數,計算生命延長率。結果表明,兩個劑量組的平均存活天數明顯長於對照組(P
2.1.1.2.對實體瘤的作用S37和S180:小鼠體重20±0.5g,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種癌細胞懸液,每組10只,給予2.5g/(kg。day) ×接種後第二天起每天7天。結果表明,鴉膽子油靜脈乳劑對小鼠實體瘤S37和S180有抗癌作用。
2.1.2.體外抗癌作用:1.25%鴉膽子靜脈乳和艾氏腹水癌細胞體外培養1和3h,伊紅染色法紅染率為100%。形態學實驗結果表明,鴉膽子油靜脈乳劑對癌細胞的損傷表現為膜變性、膜破裂、核凝聚,表明鴉膽子油靜脈乳劑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和肝癌腹水癌細胞有直接損傷作用。用小鼠精原細胞法證明鴉膽子油靜脈乳劑能抑制小鼠精原細胞的有絲分裂。
2.2.鴉膽子油乳對艾氏腹水癌細胞的殺傷動力學效應;
用放射自顯影術觀察了10%鴉膽子油乳對接種7天的艾氏腹水癌小鼠S期、G2期和Go期細胞的影響。S期殺傷結果顯示,S期和非S期細胞的損傷在給藥後8h達到高峰,但S期細胞的損傷百分率高於非S期細胞。2小時後標記指數(LI)明顯下降,24小時LI降至5.2%,說明給藥時S期細胞大部分被藥物破壞。3H-TdR標記後,用秋水仙堿酰胺封閉。結果顯示,給藥組PLM的增加顯著低於對照組。由於藥物處理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傷M期細胞,可以看到處於不同有絲分裂期的細胞,所以藥物處理後MI的明顯增加並不是藥物直接損傷M期細胞所致,說明鴉膽子油乳可以抑制或損傷G2期細胞,從而減少和延長G2期細胞進入M期。用連續標記法測定Go期細胞為47.8%,給藥後5h Go期細胞損傷率為65438±07%,表明鴉膽子油乳對Go期細胞也有壹定的殺傷作用。放射自顯影證實鴉膽子油乳對3H-TdR摻入DNA生物合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給藥後0.5小時LI為11%,24小時為33%,表明該藥物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可逆的抑制作用。
3.抗白血病作用:
鴉膽子中含有木脂素,如BrnceosideA,B,YadanziosidesA-H,Yadanziosides F,I,J,L和P,具有抗白血病活性。鴉膽子對P-388白血病有有效的抗白血病作用(小鼠腹腔註射0.125mg/kg/天,T/C=158),CleomiscosinA在體外對P-388淋巴細胞白血病有活性(50%有效劑量= 0.4μ g/ml)。
4.抗腫瘤效果:
通過甲基膽甾酮誘發小鼠皮膚癌和乳頭狀瘤試驗,證明鴉膽子膏及其水溶液能使腫瘤細胞變性壞死。但它對正常組織也有類似的影響。鴉膽子在0.5mg/kg的濃度下對小鼠S180腫瘤株有邊緣活性。
中藥化學成分:鴉膽子含有30多種結構類似苦木素的具有抗癌活性的苦味成分:鴉膽子堿)A、B、C、D、E、F、G、H、I、鴉膽子醇、脫氫鴉膽子醇和脫氫鴉膽子醇。脫氫馬錢子堿)A和B、二氫馬錢子堿、鴉膽子素、鴉膽子醇、鴉膽子酸、E-2-吡喃葡萄糖苷(鴉膽子苷)、鴉膽子烯、鴉膽子內酯)A、B、C、D、馬錢子堿。
(yadanzioside)A,B,C,D,E,F,G,H,I,J,K,L,M,N,O,P,bruceoside)A,B,javanicin等。它還含有黃花菜木脂素A (Cleomisosina),4-乙氧基喹啉-2-
酮(4-乙氧基甲萘威-2-喹諾酮)、香草酸、金絲桃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胡蘿蔔苷。還含有油(鴉膽子油),含有具有抗癌活性的油酸和非活性成分:TCMLIBiolein。
科和屬的分類:牛膝科
采收與貯藏:秋冬季果實成熟時,分批采收,洗凈,曬幹。
資源分布:福建、臺灣省、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鴉膽子常綠灌木或小喬木,1.5-3(-8)米高,金黃色植物均為黃黃色。小枝有黃白色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20-40厘米;小葉5-11,通常7片,對生,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4.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斜三角形,邊緣有粗鋸齒,上側疏被,下側密被,特別是葉脈上。胸腺聚傘狀腋生,狹長,可達50厘米;;雄花序過長,萼片4,卵圓形,長不到1mm,外面有淡黃的硬毛,邊緣有稀疏腺體,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外面有剛毛,邊緣有腺體,雄蕊4,花盤發達,半球形;雌花序比葉短,萼片和花瓣與雄花相同,但稍大,雄蕊有不發達的花藥,花盤杯狀,4裂,心皮通常4枚,卵圓形,無毛,花柱反折,靠近子房。核果橢圓形,紫黑色,長約8毫米,寬5-6毫米,幹燥時有凸起的網狀皺紋,略斜。花期4-6月,結果期8-65438+10月。
藥用植物的栽培:生物學特性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不耐旱,不貧瘠。適宜選擇陽光充足、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壤進行栽培。幼樹可與蔬菜、大豆、花生、紅薯等作物間作,也可與檳榔間作,作為幼樹檳榔的遮蔭樹。
種子繁殖是主要的栽培技術。苗木移栽方法:8-9月收獲黑色成熟果實,洗去果肉,陰幹後及時播種,或用濕沙貯藏,9-65438+10月播種,開溝,行距20-30cm,在溝內均勻播種,覆土,蓋草,澆水,經常保持濕潤,出苗後除去覆蓋草。平均溫度為26-29℃
大概15d。當苗高為30cm時,種植,按1m×1.5的行距開洞,孔直徑25-30cm,孔深25-30cm,每孔種植2-3株,填實壓實,澆足水。
田間管理種植1-2年,每年中耕除草兩次,追肥兩次。
春夏施氮肥,秋季施堆肥和過磷酸鈣。幼苗成活後,每個穴要留1株雌株,田間留適當的雄株授粉。早春或冬季適當摘心促枝修剪是必要的。
加工方法:風選雜質,洗凈,曬幹,剝去外殼,取整仁。
藥材鑒別:核果為卵圓形或卵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4-7mm,表面黑色,有突起的網狀皺紋,頂部有喙狀短尖花柱殘留,腹背部兩側有明顯棱線,基部鈍,果柄痕凹,果肉易剝;石質堅硬,內部灰棕色,破碎後光滑,含1粒種子。種子卵圓形,長4-7毫米,直徑3-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網紋略凸起,頂端有喙狀短尖,下面有長方形種臍,有的近基部。
棕色圓形的合點,在種臍和合點之間有稍微凸起的種子脊;種皮薄,胚乳和胚富含油脂。氣略特異,味極苦。最好是籽大、飽滿、白色、足油的。
果實橫切面顯微鑒定:外果皮1最外層表皮細胞較小,有氣孔;其中有2-3排方形薄壁細胞,內含紅棕色物質。中果皮由6-20排圓形薄壁細胞組成,中間有維管束。薄壁細胞含有直徑為65438±02-50 μm的草酸鈣簇..內果皮由兩條石細胞帶和1帶組成。
厚壁細胞由環形帶組成,向外形成多個角狀突起;側帶為-5排大石細胞,準圓形或方形,直徑25-75μm,壁厚,木質化,有明顯的壁孔和溝;中間帶有1-6排厚壁細胞,壁稍木質化,通常有不明顯的壁孔和溝,細胞內含有棕黃色物質,靠近內側的細胞內有草酸鈣立方體,直徑8-20 (-30)微米;內側環帶最寬,由多排縱橫交錯的石細胞群組成,細胞邊界不明顯,壁厚,有孔洞和溝槽,木質化強。種皮1排表皮細胞;營養層中有1 ~ 65438排薄壁細胞;裏面又是壹層狹窄的粘液層;胚乳和子葉薄壁細胞充滿糊粉和脂肪油。
中藥化學鑒別:理化鑒別(1)取樣品粉末0.5g,用20ml乙醇回流提取10min,過濾。將幾滴濾液置於瓷蒸發皿中,水浴蒸發,滴加殘渣。
3-5滴濃硫酸,溶液由黃色變為紫色。(檢查picrin)
(2)薄層層析脫脂樣品粉末4g,水浴加水提取兩次,合並水提取液並濃縮至65438±00ml,氯仿(65438±00ml,5ml)提取兩次,混勻。
和氯仿溶液,濃縮至65438±0ml用於取樣。以鴉膽子苦醇為對照品,點樣於同壹矽膠-G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開,幹燥,噴5%氯化鐵乙醇溶液顯色,樣品色譜圖與對照品色譜圖在相應位置。
同樣的藍紫色斑點。
藥材來源:苦科植物鴉膽子的果實。
藥理:鴉膽子揮發油有刺激性。其有毒成分為水溶性和苦味部分。大劑量的鴉膽子或有效成分使動物內臟血管明顯擴張,甚至出血;壹般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白細胞增多,多核細胞比例增加。臨床上經常遇到的癥狀是惡心嘔吐,有時血壓下降。去油鴉膽子對貓的最小致死量為0.1g/kg。鴉膽子中酚類成分的毒性最強,其次是苷A和苷B,其對小鼠皮下註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0.65、10和74mg/kg。去世前,他表現出全身抑郁和四肢癱瘓。
毒性:玻璃下註射給小鼠的鴉膽子苷致死劑量為7-10mg/kg,貓狗為0.5-1mg/kg。當達到這個劑量時,動物的白細胞會增多,心跳加快,呼吸減慢,腸胃充血,昏迷,驚厥,最後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酚類化合物毒性最大,小鼠皮下註射致死劑量為0.65mg/kg。鴉膽子的毒性比鴉膽子油和鴉膽子殼強,口服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和尿失禁。貓口服的最小致死量約為0.1g/kg。鴉膽子靜脈註射對小鼠的致死劑量為6250mg/kg。
鴉膽子湯的半數致死量為肌肉註射0.25g/kg,口服0.4g/kg。鴉膽子粗提物註射給藥時,除惡心、嘔吐、腹瀉、便血等胃腸道癥狀外,還出現呼吸急促、體溫過低、肌無力、昏迷、死亡。
50只小鼠(體重20-265438±0g,雌雄不限)經尾靜脈註射10%鴉膽子油靜脈乳劑,用概率單位法計算半數致死量為6250mg/kg。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給予10g/kg鴉膽子油靜脈乳劑後,家兔的體重、肝功能、腎功能和血象無明顯變化。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
用藥鑒別:白頭翁、敗醬草、鴉膽子均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常用於熱毒或濕熱痢疾。不同的是白頭翁擅長治療濕熱痢疾,清熱涼血祛濕能力強。敗醬用於治療令人不快、急性和嚴重的痢疾。鴉膽子具有突出的解毒、除濕、殺蟲作用。除了治療寒性痢疾和慢性腹瀉,還治療瘧疾。
藥代動力學:鴉膽子局部用藥對皮膚和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口服常引起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脹、頭暈,其發生率可達78.3%。鴉膽子外用偶爾引起過敏反應,部分外用引起過敏性休克和全身過敏。鴉膽子油有效成分油酸3H標記物在動物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小鼠或家兔靜脈註射H-油酸靜脈乳劑後的藥代動力學變化符合二室開放模型。動力學參數見表6。臟器分布具有壹定的指向性,小鼠脾臟的濃度最高,其次是肝、肺、心、腎、大腸、小腸和胃。24小時內通過糞便和尿液排出的藥物總量為46.46%,其中通過糞便排出的為265,438±0.25%,通過尿液排出的為25.25,4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