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水鏡註》為什麽被稱為綜合地理名著?

《水鏡註》為什麽被稱為綜合地理名著?

《水鏡劄記》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李道元所著。它詳細介紹了中國的許多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縣、市、物產、風俗、傳說和歷史。它是中國古代比較完整的綜合性地理著作,主要記錄水系。

《水經註》雄渾優美,不僅是古代地理學的經典,也是壹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在我國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李道元還是禦史副將的時候,壹個叫邱念的人犯了死罪。他是汝南國王的密友,藏在皇宮裏。李道元只是設計引誘他出宮,把他生擒。

汝南王去求太後說情。李道元頂住皇太後的壓力,最終處決了邱念。

這件事說明,李道元為官清正廉明,以惡為仇,不畏權貴,甚至皇親國戚,敢於與惡勢力作鬥爭。

其實,酈道元之所以名垂青史,並不是因為他的政績,而是因為他完成了壹部重要的著作——《水經註》。

李道元熱愛讀書。他閱讀了廣泛的書籍。除了正統的經典和歷史子集,他喜歡閱讀各種書籍,如魔法,醫學,地理和天文學,尤其是文學。隨著知識和經驗的增加,他經常受到創作沖動的影響。

有壹天,他的壹個朋友從南朝回來,帶給他壹本郭璞的《水經註》。他喜出望外,幾天都愛不釋手。

郭璞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水經註》是漢代的桑琴寫的。它是中國古代第壹部系統描述中國河流狀況的著作。正文簡短,郭璞為此書做了註解。

李道元拿到這本書後就壹直帶在身邊,壹有時間就看。他似乎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壹些東西。

每天都在想,每天晚上都在做夢。

壹天晚上,李道元夢見了郭璞。夢裏,郭璞對他說:“我給水鏡做筆記的時候,天下大亂。遺憾的是,北方的河流沒有被詳細記錄下來。若肯重註此書,老人願助筆墨。”然後他就消失了。

李道元醒了,想了很久。從那以後,他的文學才華大大提高了。

這當然是古人的傳說。但有壹點是真的。從此,酈道元開始寫朱。

李道元充分利用在各地為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壹手資料。

無論他去哪裏,他都會參觀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所到之處,他都盡力收集當地的地理著作和地圖,並根據地圖集提供的信息,考察河流主幹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特征。

他可能徒步下鄉,參觀歷史古跡,追溯河流源頭;或者走訪村民,收集民歌、諺語、方言、傳說,然後詳細記錄自己的經歷。

同時,他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愚公》、《漢書·地理誌》、《水鏡》等。久而久之,他掌握了許多關於各地地理情況的原始材料,為他的地理研究和著述奠定了基礎。

通過將李道元所看到的地理現象與古代地理學著作進行對比和比較,他發現其中許多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不及時記錄這些地理現象的變化,後人就更難了解歷史上的地理變遷。

李道元認為,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獻,並與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印證,盡可能詳細、準確地記錄地理面貌的歷史變遷。

因此,他決定以水鏡為藍本,最終以註釋的形式完成了地理名著《水鏡註釋》。

歸根結底,著的是壹部地理學著作,所以它的主要貢獻是在地理學方面。是壹部全方位介紹全國水的專著,是壹部以河流為綱介紹全國的地理著作。

同時,田野調查與地理文獻研究相結合,將極大地促進地理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成熟和完善。此外,朱的文字非常生動,內容豐富多變,具有相當高的文學水平。

朱以河流為主要研究對象,其對自然地理學的貢獻首先體現在河流水文學方面。

從河流的數量來看,水鏡的原文中只列出了137條,而註釋中記錄了1252條,多出11倍。對於這些河流,水鏡註釋大多記錄了它們的起源、流向和流向,這與河流的自然地理特征密切相關。對於起源相似的,註釋壹般會放在壹起描述。

比如把發源於山東太行山山麓和南山的清水,也就是渭河和沁水,也就是沁河和淇水,也就是淇河,放到壹個地方。對於這三條小河,李道元也很認真,分別描述了每條河源頭的情況。

雖然這三條河的起源相似,但它們的源頭並不相同。清水的源頭在壹個地下水豐富的小盆地,而沁水的源頭有很多支流,而淇淇水的源頭由於地形復雜,是由山中的壹個瀑布和急流形成的。

這些類似的河流都不是很有名。李道元的細致研究和記載,對今天的自然地理研究和河流水文調查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河流的全過程,《水經註》對河床寬度、瀑布、急流、峽谷等都有詳細的描述。

例如,岷江上遊的記錄是典型的:

兩山相對,其形如闕,稱天蓬門,又名天蓬闕。自此河弱,所謂源也。

這是岷江上遊的情況。

然後,本說明分幾節描述了這壹過程:

從白馬嶺回甘龍20多裏,再到西陵縣80裏,再到石井南60裏,再向北60多裏,始於100多步。從西邊到文山古縣200多步。到石板西南180裏,河大壹點。

這種標註對各河段的長度和寬度解釋得非常清楚。如果將這壹珍貴的古代自然地理資料與現代情況進行對比,那麽這壹河段的歷史變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

峽谷急流是河流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也是河流研究的對象,《水鏡筆記》對這方面的描述也非常豐富。如長江三峽,黃河龍門三門,洛水壹闕,湘江風冷峽。

書中記錄了近300個峽谷,其中許多被生動地描述,成為著名的散文。比如,李道元的《三峽》就是其中之壹:

700裏三峽,兩邊都是山,沒有落差。巖石堆積,遮住了天空的陽光,從午夜開始,沒有日出。

至於下水香菱,是沿後擋的。或者國王下令緊急通告,有時去白帝城,黃昏去江陵。這期間,他雖然走了風,卻沒有走病。

春夏兩季,綠池洶湧,倒影清晰。有許多奇柏、懸泉、瀑布,在其間飛舞。榮慶君茂,很好玩。

每壹個艷陽天的開始,寒霜閃耀,林中淒冷悲涼,常有高猿吹口哨,引悲涼,空谷回響,悲涼轉悠悠。所以漁歌中寫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下!”

這段話是著名的風景作品。作者用不到200字的篇幅描述了三峽的自然風貌。文章雖短,卻展現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

瀑布對河流水文研究也有重要價值。《水經註》有60多個地方,地理位置準確,很多瀑布的高度也有記載。摘要:朱對瀑布的別稱很多,如“飛波”、“飛青”等,這是朱在語言和文學上的貢獻。

河流水文的其他要素,如含沙量、水位、流速和冰河期,也在《水鏡筆記》中有詳細記錄。

黃河的含沙量世界罕見。《水經註》說:“河水濁,清澈見底,有六鬥泥。”也就是說,如果從河裏吊起壹個石水,六個水桶都是泥沙,可見泥沙濃度相當大。

我國北方河流冬季有冰期。《水經註》記載黃河“天冷時厚數十尺”,這是冰的厚度,還記載了黃河上幾段可以采冰的地方。

除河流外,朱還記載了許多湖泊,據統計有500多處。有大量的淡水湖,如洞庭湖、栗鵬,也就是今天的鄱陽湖;還有壹些鹹水湖,比如普昌海,也就是現在的羅布泊,還有內蒙古西部的居延海。這些湖泊的記錄提供了許多湖泊地貌和水文方面的信息。

湖泊形成後,在地質循環和生物循環過程中,總是在淤積,甚至變成窪地。這個過程在地理上被稱為湖泊的沼澤現象。

《水經註》記錄了天則失蹤過程中的情形:

澤在中牟縣的西部...東西四十裏,南北二十裏,中間有沙崗,上下二十四浦,津流徑穿,深潭相連,各負盛名...蒲水笙是北音...

天則是古代著名的大湖,先秦時期的《詩經》就有記載。然而,由於湖泊的沼澤化過程,到李道元寫《水經註》時,它已經分成了24個小湖。本文所謂的“沙山”,即湖底泥沙增多,湖水變淺的現象,是壹種沼澤化現象,唐宋以後天則完全消失。

湖泊由大到小、由整體到分散的過程,具體地說明了天則被湮沒的過程,《水鏡筆記》中的詳細描述為我們了解和研究湖泊沼澤的過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水經註》對地下水也有豐富的記載,記載的泉有200多處,溫泉38處。還記錄了分布在各地的水井,對了解古代地下水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朱》中也有許多關於動植物地理的記載。書中記載的植物有140多種,包括我國常見的溫帶和亞熱帶森林,西北幹旱地區的草原和荒漠植被,以及我國南方和現在中南半島的熱帶森林自然景觀。

《水鏡註》中記載的許多動物在中國已經消失或分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使我們更容易研究古今動物地理分布的變化。

比如《水經註》中記載的壹種叫“水虎”的動物,就是今天的揚子鱷。當時在今天的漢江還能看到,但現在揚子鱷只分布在長江下遊的少數地方。揚子鱷的分布區域在逐漸縮小,數量也在大幅減少,所以要格外保護。

在諸的人文地理中也有許多記載。

李道元非常重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與水密切相關。李道元對農田水利的重視,在《水經註》中處處體現。許多大型設施都有詳細記錄。

朱在重視農業的同時,也留下了有關對手產業的寶貴資料。

書中記載手工業比較完備:采礦、冶金、紡織、造紙、食品等等。石油、天然氣、煤等能源礦產,金、銀、銅、鐵、錫等金屬礦產,硫、鹽、雲母、應時等非金屬礦產也有記載,並介紹了它們的分布和用途。

在所有手工業中,記載最多的是鹽業。古鹽是關系民生的大事,所以李道元非常重視。水鏡紙幣上有很多種海鹽、池鹽、井鹽、巖鹽等等。

卷三十三記載了井鹽在四川的位置和數量,並說:“粒大則方,不成則方,與正常鹽不同。”可見四川井鹽質量之高。

第六卷《素水註》記載了當地的塘鹽。池鹽在山西省西南部的安義地區。從先秦時代開始,這種池鹽就在中原廣大地區銷售,壹些商人靠販運池鹽發了財。

李道元是這樣描述的:

這個池子裏的水東西長70英裏,南北長17英裏。呈紫色,清澈,但不流動。水出石鹽,自然印出,傍晚反復,不損。

這裏的產量相當穩定。而且提取方便,所謂“水出石鹽,自然印”,所以才會歷久彌新。

《朱》中的記載與其他史書中的記載相互印證。不難看出,安義池鹽在中原地區占有重要地位。《水鏡筆記》比較了漢代和北魏的鹽池。這種信息非常珍貴,對我們今天更好地利用鹽池具有現實意義。

朱對沿海鹽場的分析和挖掘也很普遍,《九卷》記載了今天渤海沿岸的鹽場。書中有20多個鹽礦和鹽場,包括當時中國著名的產鹽區,有些地方還描述了國外的巖鹽。

在陸路交通不是很發達的古代,水運是壹種非常便捷的交通方式。朱在記載的河流大多與航運有關。峽谷和淺灘成為水道中的危險地段。

比如第四卷,黃河在中流砥柱山之下。“有十九灘,水流又急又快,與三峽無異,毀船毀船,自古患之。”卷40浙江在壽昌。“建德八十裏有十二瀨,都是兇險難行。”

《朱》對陸路交通同樣重視,記載了當時許多國際陸路路線:

第壹卷的青脊和天竺路通向北印度和中亞;卷的第三部分引出漠北草原;卷二十七通關勢為關中漢中要道;卷36記載雲南曲靖縣壹條叫江的路:“江家子,黎齊。”

這裏的攤販走山路都要用肩膀走七裏,不能換肩膀。“左肩七裏”,只有四個字勾勒出山路的艱險與狹窄。

大量的水陸交通道路必然會形成許多道路交叉口,筆記中出現了大量的橋梁和渡口,達到200多處。在朱有許多形式的橋梁,如石拱橋,木橋,索橋和浮橋。

例如,卷十九《渭水註》記載了宏偉的秦魏橋:

秦始皇出宮,就是南有長樂,北有鹹陽宮。他想從兩個宮殿之間穿過,所以他建造了這座橋,橋寬六英尺,南面有380個臺階,68個房間,750根柱子和122根橫梁。

即使在今天,它也是壹座橋。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居住區,李道元是絕不會放過的。書裏有3000個縣級以上的城市,180個古都,今天大部分都成了廢墟。

酈道元最詳細地記錄了古都。在十六卷的註釋中,用了7000字詳細描述了當時北魏的都城洛陽。古都長安和葉也有詳細描述,其他古都還有平城和成都。

對這些歷史名城的介紹結合史實,對宮殿、園林、池塘、小巷等遺跡的考察細致周到,讀者從中不僅可以增長地理知識,還可以提高歷史和考古知識,增長見識。

《水經註》也記載了外國城市。第壹卷記錄了印巴等國的壹些古都,如波羅乃茲城和王蛇新城。卷三十六章記載了古臨猗國的宿城和甸沖,位於今越南中部。它的位置、情況和建築規模都有描述。

酈道元沒有去過外國的城市,以上的記載都是從《林逸傳》中抄來的。現在《林逸的故事》已經失傳,這段話也就成了孤文,是唯壹記錄這兩座城市的古代資料,對越南古代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由此可見,朱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地理學的範疇。

李道元生活在壹個戰亂頻仍的時代。他雖然反對非正義的鬥爭,但並不是消極地反對。水鏡註釋中也有大量軍事地理資料。

李道元經常對河流、橋梁、道路、渡口等在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做出軍事評價。這種做法在以前並不多見,對後世軍事地理學家影響很大。

比如卷三對戰役的評價就是壹個例子:“山下有長城,連山穿天。群山中斷,兩岸有兩個缺口...從峽北到曠野,峽口有城,過山盡頭叫高峽防。自古以來,經常放置沈重的電線桿,以防止交通堵塞。”有些戰役的描寫也很細致,關系到戰場上的山川形勢,具有重要的軍事地理價值。

《水鏡筆記》對地名學也有很大貢獻。地名學是壹門研究地名的學科,研究地名的形成、發展和變化,以及地方命名的原則和名稱的起源。

在水鏡註釋之前,古代地理書中已有許多地名,但不如水鏡註釋。據統計,《水鏡註》記載的地名數量約為2萬個,這是前所未有的。

河流地名是各類地名中最多的,占書中地名的1/5。在古代,江指的是長江,他特指的是黃河,是壹個專名,後來變成了通稱。後來北方的河叫“河”,南方的河叫“河”,其他的河叫“水”,人工挖的河叫“渠”。

《水經註》記載了著名河流的名稱,也記載了許多其他河流的名稱和別稱。黃河有很多名字,如河、河、大河、黃河、濁河。

朱還負責地名的解釋,共解釋了2400個地名。它的內容非常豐富多彩,可謂是蔚為大觀。自水鏡註釋以來,對地名起源的研究和分析逐漸成為中國所有地理書籍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朱的貢獻尤為突出,豐富了地名學的研究內容。

總之,《水鏡註》不僅是壹部極具科學價值的地理學巨著,也是壹部獨具特色的山水遊記。《水鏡註》是公元6世紀以前中國第壹部全面系統的地理學著作。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有很大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