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專門請教了中醫專家,國有中藥店的藥師,蛇場養殖的專家。據他們介紹,蛇酒確實具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解毒鎮驚、強身健體的功效。但由於各種蛇的毒性和功效不同,各種蛇酒也有不同的功效,並非包治百病。蝮蛇、尖吻蝮、銀環蛇、眼鏡蛇、毛竹都是劇毒蛇,用毒蛇釀酒要格外謹慎,註意嚴格的科學加工,不可不慎。
壹般來說,釀酒時應先去頭、去尾、去毒囊,不必只泡幾片。壹般用兩三種毒性相同的蛇浸泡,再用50度以上的優質白酒浸泡比較合適。需要半個多月才能完全消除毒蛇的毒蛋白分解毒性,成為具有壹定攻擊效果的可飲用蛇酒,用量為25。五毫升(兩湯匙)的酒是合適的。
聞名中外的“三蛇酒”是由眼鏡蛇、金環蛇、松鼠蛇三種毒蛇調制而成,而“五蛇酒”則是由上述三種蛇加上有毒的銀環蛇和另壹種非毒蛇調制而成。隨著蛇的藥用價值的提高,目前,蝮蛇等毒蛇和紅鏈蛇等非毒蛇逐漸成為浸泡蛇酒的好材料。作為傳統藥物,毒蛇有尖吻蝮和金錢蛇。尖吻蝮又叫尖吻蝮,錢花蛇是壹種剛從蛇卵中孵化出來的幼蛇。不僅活蛇可以直接泡藥酒,而且大部分都是頭在中間烤成幹蛇。
尤其是蝮蛇,特別有名。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其名著《捕蛇者》中勾勒了這樣壹幅畫面。這位住在北京等皇帝的神醫,帶著壹大群人,拿著壹道聖旨,動員大家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腹地,尋找壹種“咬人不設防”的劇毒蛇。這條“黑白相間”的蛇就是蝮蛇。據《本草綱目》記載,蘄蛇能治療麻風病、痙攣、頸腫、惡瘡、消除壞死肌肉、殺滅各種寄生蟲等。,而且這些用法在很多醫學經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唐朝皇帝是不是也患有這些疾病,以至於要大規模采集這種毒藥?其實捕蛇者的談話中提到的毒蛇的醫療用途,只有壹小部分是真的泄密。孤帝之所以大量使用五步蛇,主要是為了作為高級滋補品。皇帝相當荒淫無恥,整天尋歡作樂,以至於未老先衰。為了恢復自己日漸衰退的性功能,他求助於蝮蛇。因為這藥有壯陽、強身健體、永葆青春的作用。
現代研究也證實,蛇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牛肉以高蛋白食物著稱,但蛇肉的蛋白質含量比牛肉高。蛋白質由許多氨基酸組成。人類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需要將蛋白質分解成部分,然後利用這些氨基酸加工成自己的蛋白質。決定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另壹個因素是其八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為什麽這八種氨基酸被稱為“必需”?
這是因為它們在人體內是不可或缺的,人體無法制造它們,需要依靠“進口”。蛇肉中含有這八種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等。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特別豐富,這種生化物質對預防動脈硬化有壹定的作用。人們用蝮蛇產品做過動物實驗,證明它能刺激腦垂體、性腺、甲狀腺等內分泌腺器官向血液中分泌激素,對協調和強化某些生理功能有特殊作用。
毒蛇有毒,大多用蛇頭浸泡在酒裏。人吃了這種酒不會中毒嗎?沒關系。蛇只要經過清蒸和酒浸泡,蛇毒早已被高溫破壞。即使是不去毒囊生泡,蛇毒也比不上50°以上的米酒,壹接觸酒精就失去毒性。其實,只要我們的口腔和消化道沒有傷口,即使吃了少量的蛇毒也沒關系,因為蛇毒經不起消化道蛋白酶的“刀斧”切割,它們會被酶壹個個破壞掉。
蛇酒雖有滋補作用,但通常作為祛風除濕的靈丹妙藥。浸泡方法並不復雜:用毒蛇泡酒時,如果是活蛇,先剖腹去內臟,將蛇肉洗凈蒸熟,然後放在50℃的溫度下。在米酒裏,存放三四個月就可以喝了。但也有很多人習慣用生吃的泡法,甚至直接用整條活蛇泡酒。蛇肉和酒的比例壹般是0。5斤新鮮蛇肉是1。5公斤米酒。不同的藥材也可以根據需要混合使用。
溫馨提醒: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藥酒,要看個體人類差異。因為大部分藥酒辛燥,容易化火為液。有些患有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癲癇、心功能不全、慢性腎炎、慢性結腸炎的患者,不適合服用藥酒。對酒精過敏的人更不適合喝藥酒,孕婦也要慎用藥酒。另外,年輕人也不要急於喝滋補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