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不能談冰”出自《莊子·外篇·秋水》,意思是生長在夏天的昆蟲不知道冬天的冰。這句話的意思和井底之蛙差不多,都是短視,只不過青蛙受眼界限制,夏蟲受季節限制。其實古代也有很多類似的帶有諷刺意味的話,這也體現了古代知識分子的素養,他們不會用臟話害人。那麽這壹次,我就給大家講壹些名句,了解壹下它們背後的故事是什麽。
時間限制了人類的感覺
這句話的原版本出自《莊子·外篇·秋水》:“井蛙不能與海中人言,而囿於空;夏蟲不能與冰對話,但也及時。”講的是壹只只能活壹個夏天的蟲子,永遠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冬天。比喻壹個人學識淺薄,往往自以為是。歷史上有很多古籍引用這句話來諷刺壹些淺薄的人。比如《第二瞬間的驚喜》裏有壹句話:“郎如此短視,真是個談不上冰的夏蟲。”
缺乏垂直軸和策略
這句話的原始版本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誌不可無。得天下王稱號者,必受眾賞,我屬當下。”當初項羽在鴻門宴上放下,有很好的機會幹掉劉邦。範曾盡力勸說項羽殺死劉邦。沒想到項羽猶豫了,最後劉邦逃了出來。憤怒的範曾發誓說:“光制定計劃是不夠的。”可以說是極具諷刺意味。
奴隸的三個姓氏
這句話源於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壹將在側,雙目圓睜,胡須直立,蛇矛直立。飛馬大叫:“不要讓三姓的奴隸離開!燕張飛來了!呂布見此,棄公孫瓚而戰張飛。不得不說張飛的毒舌,估計呂布恨不得壹槍把張飛挑下馬。
戴著帽子的獼猴——穿著華麗服裝的無用之人
這句話也是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人說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秦末,劉邦、項羽、楚懷王商定,誰先攻鹹陽,誰就是關中王。劉邦先攻鹹陽,項羽很不高興。進城後,他殺了百姓和投降的子嬰王。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而且是壹只戴帽子的猴子。壹上臺就原形畢露,內心愚蠢。
罵老不被罵。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曰:幼者不孫,長而無字,老者為賊。”意思是年輕的時候不在乎孝順,長大了就沒話說了。老了就無端浪費糧食和空氣,不懂得尊老愛幼。真的是害蟲。不得不說孔子的這句話。雖然有點難聽,但其實是在勸人向善。
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雕。
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白天宰來睡。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舔也。有什麽懲罰?”意思是宰予大白天睡覺。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土坯經不起風雨的侵蝕。殺了這樣的人有什麽好指責的?後來這句話壹直被老師用來罵拒絕改變教育的學生。可以說,罵人不帶臟字,但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