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珍貴的遺產,如璀璨的星星懸掛在歷史的星空中,令我們感嘆和贊嘆。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秦磚漢瓦;無論是周麗涵體系還是傳說和典故...它激勵著後人在這條道路上奮鬥和跋涉。面對人類遺產,我們應該以什麽樣的態度對待它?
悲傷:中國城市建設的十個相似之處
趨同已成為當前中國城市建設中壹種可悲且不可逆轉的文化趨勢。千百年來風土人情各異的場景不復存在,所有重建的城市都是似曾相識,甚至是“千人壹面”。它們在哪些方面是相互壹致的,所以會有這樣的相似之處?
廣場在市中心建造壹個大廣場曾是許多地方官員的時尚。所以壹個城市就是壹個大廣場,無壹例外。有些地方甚至小縣城都拆了房子,建了廣場。這些廣場大部分修復後閑置。夏天,陽光涼爽,冬天,寒風回蕩。
羅馬圓柱廣場壹定要有噴泉和壹排羅馬圓柱。沒有人知道這個進口的羅馬柱是幹什麽用的,也沒有人知道為什麽要建這麽奇怪的壹排柱子。最多站在前面拍個照,但這並不新鮮,因為無論妳去哪個城市,都能看到這壹排冷冷的外國柱子呈半弧形。
房子更類似於住宅樓,全國各地的房子都是壹家公司設計的。無論是多層公寓,還是單個的頂級小房間,都壹樣,越洋氣越好,壹塊壹塊,整齊排列,鋪上泥土。有些甚至有相同的名字,如羅馬花園或郝迪廣場。
水泥樹的人造景觀在中國很受歡迎。瀑布是用自來水建的,假山是用膨脹塑料建的,樹是用水泥塑的,噴的是綠漆,隨處可見。北方城市經常用水泥在街邊砌壹棵大榕樹或者幾棵有南方風情的椰子樹。最神奇的景象是,這種人造樹可以壹年四季常青。3月9日,天寒地凍,水泥樹還是綠的。
明清時期,壹條街,歷史街區,古建築都被拆了。沒有歷史的外地人來旅遊怎麽辦?外國人來參觀沒有中國特色怎麽辦?所以幾乎每個城市都修建了和大清街。而且只有壹條街就夠了,所以也叫“明清壹條街”。這種古玩街與城市的歷史無關,因此既沒有歷史記憶,也沒有文化積澱。它的建築就像港臺的武俠電視劇,只要是古裝,就是半現代半古代。灰色的瓷磚,紅色的柱子和幾個大燈籠。明清兩代的街道看起來都壹樣,就連裏面賣的東西也差不多。
於是,我們覺得自己的城市越來越陌生,而其他城市卻越來越熟悉。雖然今天的中國是商品經濟時代,但我們的新城市就像計劃經濟時代的保溫瓶——全國都壹樣!
文化遺產——民族的靈魂
以前,白磚青瓦的農家樂裏出現了不同燈光的西式尖頂和馬賽克。炊煙裊裊,小橋流水成了埋在心底的夢。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她無處不在——溶於書香,徜徉於江南小徑,盤旋於懸崖飛檐...我們被這種強烈的文化信息包圍著,但我們是有尊嚴的劊子手。忘記歷史就是背叛。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秦始皇兵馬俑傲然屹立至今,隋代大運河的波濤依然拍打著千年的堤岸...孟姜女的哭聲悲傷而淒厲,追蹤者的歌聲似乎仍縈繞在她的耳際。這些文化遺產歷經數千年的風風雨雨、繁榮昌盛、屈辱悲憤,把坎坷的心燒掉,把莊嚴呈現在世人面前。劍影已去,長歌悲啼已止,豪情已消...萬物隨不歸之河,唯有千年松柏向清風微語。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當妳徜徉於天壇,仰望蒼穹,妳被賦予了慷慨與深邃;哀悼妳對嶽飛的接近,正直感就會油然而生;當妳登上泰山和呂霄,世界將豁然開朗。我們很幸運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呼吸和成長。我們的先輩從古到今舉著火把,打磨鑄造著博大、不屈、向上的民族靈魂。這些文化遺產利用了我們民族為之奮鬥的雕塑。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人的根。君不見,每年都有浩浩蕩蕩的海外遊子回家,在黃帝陵前捧著黃土;有沒有註意到每年都有臺灣省同胞回來祭拜媽祖。我們的文化遺產吸引了億萬中國人的心,這個民族的凝聚力是任何力量都摧毀不了的。
歷史的見證,民族的靈魂,民族的根,讓我們的文化遺產歷經千年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當妳理解了他們,千年老樹就會發光;當妳走近他們,泛黃的古籍不再晦澀;當妳正視它們的時候,所有陰郁的色彩都會消失,建築也不再是冰冷的怪物。難怪馮先生寧願放棄寫作,也不願把文化遺產從人們的視線邊緣拯救出來。可謂用心良苦!
我們昨天已經走出了閉關鎖國,在吸收外來文明的同時,也要避免破壞民族的靈魂和根。中國的文化遺產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們燦爛的文明,需要我們中國人的精心呵護。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復興,才能像鯤鵬壹樣,“直起我的雲帆,架好那很深很深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