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醫古籍出版社煉金術

中醫古籍出版社煉金術

宋達仁先生,曾,又名怪傑。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醫學歷史學家、畫家和文化學家。1907出生於澳門,祖籍廣東中山。出身貧寒,父親在繈褓中就去世了,留下了慈愛的母親和哥哥。靠給媽媽縫衣服謀生。本人在澳門完成了中學學業,有壹定的英語基礎。15歲時師從澳門中醫鄭學醫。晚上跟畫家吳松壽學國畫。他既聰明又勤奮。從小就在漢語言、古詩詞、中醫、國畫等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85 11死於上海。他的壹生充滿了傳奇。

自封“醫學森林極客”

1943年7月,上海民間組織滬東公社舉辦愛好展時,宋達仁先生被誠摯邀請參加展覽,帶著營養學和胃腸寄生蟲的標本、表格和圖片。他在言論中說:“不僅給藥好,字畫也好。只是剛開始好,還遠沒有上癮。被列入愛好之林並不丟人……”署名“醫林怪傑”,從此又有了“醫林怪傑”的別稱。

事實上,建國前後,宋氏家族壹生共舉辦或參與了七次展覽。

第1期“首屆胃腸病理文獻、醫學書畫藝術展”於1942年4月在上海震旦博物館舉辦。時隔兩年,65438年6月至0944年6月,分別參加上海特別市衛生運動大會和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衛生運動大會,提供胃腸疾病、寄生蟲和傷寒標本、字畫、藝術圖片、餐桌照片數百張。當時上海各大報刊爭相刊登新聞報道,產生了壹定的社會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二次全國美展於65438-0955在北京舉行。宋與許聯畫的《李時珍事跡展》四幅入選,並推薦為全國巡展展品。

1955至1956,協助籌備南京中醫藥展、廣東中醫藥展、福建中醫藥展。1957 65438+2月中央文化部責成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點名宋大仁題寫“重修大法醫宋慈之墓”。在各省市舉辦的展覽會上,宋氏家族免費提供了許多珍貴的醫學和歷史文物。醫學領域很少有學者如此博學無私。“醫學界的怪傑”可謂名副其實。

學習中西醫,擅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1924年2月,宋家第壹次到達上海。作為壹名年輕的澳門歸僑,他投身於丁甘仁創辦的上海中醫專科學校。由於他的勤奮,刻苦學習和渴望學習,他贏得了石鼎的尊重和喜愛。第二年,由於哥哥的突然去世,宋讀書的唯壹經濟來源被切斷。在貧窮無助的情況下,我不得不退學。丁校長得知這壹情況後,決定分文不收,提供住宿,讓宋家人免費完成學業,最終躋身第八屆畢業生。他與、馬可楨、陶克貞、錢乃楨、劉作同等壹起,協助丁編輯出版了《石鼎醫案》四卷。後協助丁主編《健康報》和《上海中醫專科學校紀念刊》壹卷。

畢業後先後在上海南京發行局(山塘)和京滬、滬杭甬鐵路醫院任中醫科幹事,中央國壹廣壹、二任主任。年輕的宋達仁不僅在上海的中醫領域站穩了腳跟,而且還做出了自己的成績。

從1927年9月至1932年7月,宋在上海東南醫學院學習西醫。作為第六屆獲得“醫學博士”資格的畢業生,他被東南醫院留用為消化內科醫生,同時受聘為上海中醫學院教授,肩負著中西醫臨床教學的重任。

1933赴日本進行消化疾病方面的深造,取得日本消化疾病學會會員資格。

1935年2月,“中西醫研究學會”在滬成立,邀請朱為理事長,並由他擔任醫學史委員會常務理事、主任委員。編輯出版了中西醫學期刊,分布於全國各地及港澳臺和東南亞國家。成為當時中國九大合法醫藥學術團體之壹,影響廣泛。

1937,胃腸醫院在上海成立,有自己的院長。引進壹流的胃腸鏡攝像設備,可以制作清晰的病理標本。成為上海著名的消化胃腸疾病專家,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深受社會患者好評。

王力可·姬敏。

王濟民先生是中國醫學史上的領軍人物,對宋大仁影響很大。因為相似的經歷和同鄉關系,宋和王在醫學史研究中成為誌同道合的摯友,直至去世。兩個人的住處和中華醫學會的住處差不多。20世紀50年代末,筆者大二。自從認識他們以後,我每周日都去看望他們,並經常往返於王和宋之間。當時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如今人去樓空。宋故居被夷為平地,另建高樓。遠遠的看著對方,無限惆悵。

王比宋年長,宋視王為長輩,王以長輩的資歷視他為後起之秀。他對這首歌很在意,互相學習,互相傾訴,默契而滿足,兩人的友誼深厚。65438年6月至0956年7月,兩人都參加了中國科學院首屆中國自然科學史科學研討會。這是建國以來最高級別的壹次聚會,也是唯壹壹次聚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並參加了郭沫若主席、竺可楨副主席、李德全部長、許副部長的討論和宴請。

65438年至0937年中國醫學史學會成立日,王濟民、李濤、宋達仁在醫學會門口的合影,已成為醫學史上重要而珍貴的文獻。宋在醫學歷史學會早期擔任會員和會計。在文革後的第壹次全國醫學史代表大會上,宋達仁當選為全國委員會顧問。

宋撰寫醫學史學術論文380余篇,主編醫學書籍90余種,出版醫學史專著10余種,制作醫學史科技畫、畫像200余幅。1953年,日本醫學史家傅解讀《世界醫學史》第壹、二卷,約38萬字(未出版)。大法醫宋慈的傳記史籍和冤案記錄研究(未刊)。

這些學術成果凝聚了宋氏家族50年的潛心研究和辛勤耕耘。

與李約瑟的友好交流

英國李約瑟、日本道樹等國際知名學者與宋氏家族有著深厚的交往。李約瑟因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壹書,與宋大仁有過友好交往的歷史。

迄今為止,作者保留了李約瑟致宋家的1963和1964兩封信。在1969中,李還贈送了歌曲和1張照片,照片背面有他們的親筆簽名。

李約瑟曾八次訪問中國。其中,1964和1972兩次點名要與宋家見面討論中醫史,是因為李認為:“本卷的概念體系太難,西方人理解不了。對普通詞匯和哲學術語賦予特殊含義後,就構成了壹些微妙而準確的術語...因此,必須盡最大努力來正確反映中國醫學的歷史。總之,他遇到了困難,所以急於和宋家見面商量。然而,由於極左勢力的幹擾,宋麗未能獲準會見。直到5月1978,李再次訪問中國,要求與宋面談。好在粉碎了四人幫,終於得到了中科院的批準。據說是經胡耀邦同誌批準,會議安排在上海宋宇5月1979。

會上,李約瑟介紹了宋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宋歸還了拓片、照片和兩枚“六朝白銅幣”,以及壹套24枚“中國名醫畫像”作為紀念。

這次采訪後,宋曾經寫了《浪淘沙》和《呂奇》兩首詩,歡迎李約瑟博士和呂桂珍博士,發表在《光明日報》6月1978+01號,同時贈送呂桂珍博士《西江月》(未發表)。李約瑟回到劍橋後,向東亞科學與歷史圖書館推薦宋達仁為中國醫學史名譽顧問。

李約瑟77歲生日,宋大仁送上壹首歌叫《念奴嬌》。詞雲:

千流敬仰,老權威,天下功名。

愛好和平,熱愛正義,科學界的領軍人物。

他在生物化學、胚胎、醫學、工程學和歷史學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

全球授課,長期多元高職教育。

文章古為今用,追根溯源,半個世紀以來孜孜不倦的探索。

寫成《中國科學技術史》,* * *盛贊輝煌成就。

研究互邀,朋友遍天下,友誼來自近緣。

77歲時,宋慶永茂如願以償!

1980年秋,宋以120七言律詩書寫《李約瑟博士對中國科技史的貢獻》,以示對李約瑟的敬意和祝賀。

宋達仁請李約瑟為他的《中國原始社會醫學史》壹書題詞。李欣然用中文寫作,並留下他的中文名字作為印章。以上都是中英兩國老壹輩科技史家交流和友誼的見證。也成為李約瑟和宋達仁交往的最後壹站。

多才多藝

宋家自幼隨師學畫,功底紮實。我也喜歡上癮,成為自己的家人。1943年6月,上海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出版了《中國醫學八大名人》壹書。劉海粟部請沈心清、鄭午昌、範行準、朱天凡寫詩壹首。醫學史上的四大傑出人物是:1。千川的煉金術地圖;二、仲景著書;三、元腹圖;第四,部長糾正錯圖。醫學史上四大傑出人物壹,弘景審藥圖;第二,蘇靜的圖紙;第三,認真在廣場地圖上簽字;第四,史真殉難圖。

這本書耗時三年,手稿也很容易改。它求古籍,考很多書,是為了跟上時代。畫冊都是模仿南京這種珍貴文物的畫法,裝逼的樣子,清高的筆法,耗盡了宋家的心血。

此外,宋達仁還選取了24位從周朝到清末的代表人物。有、、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葛洪、陶弘景、晁、孫思邈、王導、、、劉、張何姿、李東垣、朱丹溪、李時珍、張景嶽、王肯堂、吳有克、葉天士、王清任、吳尚賢。用國畫工筆法,用透視色渲染;附各人傳記,註明畫像出處,標題為《中國大醫師畫像》。宋達仁、李鼎隆、葛、許聯袂作畫,並邀請許森宇、黃、王生元、、郭若愚、舒世福、蔣偉喬、尹世功、謝、葉、耿劍亭、張贊臣等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藝術家、醫生反復討論,審閱征訂。

1955三月,上海大學中國圖片社第壹版印4000套,上壹版印1000套,新版2月印2000套,1959,二版6月印2000套,1963。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參與這組畫像的著名學者大多已經去世。被1999國際藝術家聯合會授予“國際藝術大師”榮譽稱號的李鼎龍先生也於不久前逝世,足見《中國大醫師畫像》的藝術、學術和歷史價值彌足珍貴。

1982宋達仁受院長邀請,調任廣州中醫學院,任教授、醫史館顧問、醫史文物研究室主任,捐贈了大量珍貴文物。1985二月15贏得了中國。

民盟廣東省委員會在民盟從事文化、教育、科學和技術工作50周年之際,頒發了表彰證書,表彰民盟對祖國繁榮所作的貢獻。這是宋達仁先生人生旅途中最後也是最高的榮譽。

上海市金山區中心醫院(上海,201500)周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