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能否通過藏經洞敦煌文獻了解敦煌的價值?

能否通過藏經洞敦煌文獻了解敦煌的價值?

敦煌原是越人的遊牧之地,但自漢代河西四郡建立後,逐漸並入中原版圖。但此後,敦煌壹直與周邊民族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壹度占領敦煌,留下了許多藏文文獻。張、曹石等回到義軍時,留下了大量有關回紇、於闐的珍貴文獻。敦煌保存的文獻之豐富和價值超乎我們的想象。

敦煌莫高窟保存的壁畫和泥塑

1.今天西藏保存的吐蕃時期的歷史文獻很少,但敦煌有大量吐蕃時期的傳世文獻。在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獻中,不僅保存了吐蕃統治時期的敦煌資料,還有與吐蕃王室有關的歷史文獻,如《吐蕃王朝年譜》。

此外,敦煌石窟中還發現了吐蕃王朝的大事記,其中涉及歷代對吐蕃的贊美。這本書對我們研究早期吐蕃歷史,尤其是赤松德贊統治敦煌之前的吐蕃歷史有很大的幫助。在敦煌文獻中,也有反映吐蕃統治時期各民族交往的歷史文獻,如《吐谷渾大事年譜》,記述了吐谷渾歸順吐蕃的故事。

吐蕃使節雕像

2.兩個回紇政權和歸義軍政權公元840年,蒙古高原的回紇遭到回紇賈司的進攻和消滅,使回紇國徹底淪陷,大規模西遷。壹部分回鶻進入河西走廊成為甘州回鶻,壹部分到達吐魯番成為西州回鶻。以往我們對這兩位回鶻的了解,大多集中在《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宋史》等官方歷史文獻的描述上,但其內容也與朝貢有關。

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維吾爾肖像

此時甘州回紇在歸義軍的地盤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西州回紇侵吞了歸義軍政權在益州(今哈密)的地盤。歷史上,敦煌正好是兩個回鶻政權交匯的地方。在敦煌,歸義軍政權與兩個回鶻政權既競爭又互動,敦煌文獻中有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

兩個回鶻政權與歸義軍政權的關系在中國傳世文獻中很少記載,只有通過敦煌文獻才能知道大致內容。

3.於闐王國原是塔裏木盆地西南的壹個王國。從漢代就有記載,到了唐代還很強。作為西域早期的佛教國家,其宗教信仰壹直比較濃厚。唐朝中期,於闐為吐蕃所占,於闐何時脫離吐蕃統治獨立,目前文獻上沒有具體記載,但估計應該是在公元9世紀左右,也就是與張壹超起義軍起義的時間差不多。

敦煌佛教雕塑

雖然於闐王國早就脫離了唐朝的統治,但於闐王壹直向唐朝進貢。因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於闐與中原王朝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

到公元914年,於闐王國開始與曹義金建立的曹史貴義軍保持密切聯系,特別是曹史貴義軍與於闐建立了婚姻關系,即於闐王娶了曹義金的女兒。

到公元10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喀喇汗王朝在回鶻建立。不久之後,新崛起的喀喇汗王朝以宗教的名義對於闐佛教發動了戰爭。此時的於闐為了獲得經濟和軍事上的援助,進壹步加強了與中原王朝的聯系。敦煌文獻保存了這壹時期於闐與敦煌交流的大量史料。今天敦煌仍有許多具有於闐人特色的壁畫,這些珍貴資料成為研究於闐歷史的重要史料。

今天於闐的佛教遺址。

4.粟特人粟特人位於中亞西部,自中世紀以來就是東西方文明傳播的中介。隋唐時期,他們大量進入中國,敦煌成為粟特人東西方交流的主要中轉站。所以敦煌保留了大量用粟特語書寫的文獻。

唐代,粟特人主要居住在中亞費爾幹納河谷的郭康、石國、米國等地。中國史籍稱其為昭武九星,自7世紀起與唐朝關系密切。8世紀初,中亞與大唐的戰爭導致西域局勢緊張,安史之亂和吐蕃入侵迫使今天生活在新疆的粟特人逃亡。

據文獻記載,吐蕃統治時期敦煌仍有粟特人,他們留下了豐富的文獻資料。今天在敦煌藏經洞發現了大量粟特人留下的佛教經典。但實際上粟特人最初信仰的是祆教,後來因為長期居住在敦煌而皈依了佛教,這也說明部分粟特人在敦煌已經存在很久了,敦煌的佛教文化對粟特人影響很深。粟特人在敦煌留下的珍貴文獻,也成為人們研究唐代粟特人生活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