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的內容極其廣泛。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稱為“經”,而《左傳》、《楊公傳》、《谷亮傳》則屬於《春秋》經典、《禮記》等的“傳”。在這十三種文獻中,《經》的地位最高,其次是《傳》、《紀》,其次是《爾雅》。
周易
《周易》是壹部占蔔之書,其外層神秘莫測,其內在哲理博大精深。
《尚書》是壹部古代歷史文獻的匯編,其主要內容是帝王詔書和談話記錄。
詩經
《詩經》是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民歌,“雅”是西周王績的正統雅樂。《頌》是為上層祠堂而作的舞曲。
《周禮記》
《李周》原名《周官》,見於西漢民間,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成書於戰國。主要收集了周王室的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的制度。
儀式
《儀禮》主要記錄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制。
禮記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時期儒生對儒家經典《儀禮》的訓詁文集,由西漢兩位學者李德及其侄兒戴勝主編。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的著作匯編。
《春秋三傳》
《春秋三傳》是圍繞《春秋》經典而形成的著作。《左傳》可能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但也有人認為它是戰國初年的作品,重在對歷史事件的陳述。《公羊傳》作者的舊稱謂是戰國時期齊人有壹只很高的公羊。他師從孔子的弟子夏紫,後來成為《春秋》三大家之壹。相傳《谷亮傳》的作者是的弟子,戰國時魯國古良池人。起初也是口頭傳授,直到西漢才成書。後兩部傳記側重討論。
論語
《論語》是春秋時期孔子弟子對孔子語錄的筆記,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
孝
西漢孔壁上發現的《孝經》可能是春秋時期孔子或其弟子曾子所寫。封建孝道專著。
孟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者孟子寫的。它致力於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為。
爾雅
《爾雅》是戰國至西漢時期學者編纂的壹部字典,可以用來學習儒家經典。《爾雅》載有4300余字,用以解釋詞義和解釋著名事物,常被學者用來解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