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淺談書房中的文房四寶

淺談書房中的文房四寶

“水重客稀,文房四寶獨。”

文房四寶是筆、墨、紙、硯。

沒有壹個民族文明像中華民族文化壹樣與自己的書寫工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甚至可以稱之為“筆尖上的中國”。中國的書畫藝術依靠文房四寶這壹傳統工具來傳達古人的思想、文字、生活和感情。

作為中國特有的文獻工具和記錄載體,在書法芬芳的歷史長河中,文房四寶蘊含著幾代人的感情和回憶,關乎文明和文化的傳承。不可想象,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如果沒有自己的書籍會是什麽樣子,那麽多輝煌的經典會以什麽形式流傳至今。

書房的名稱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專指士人的書房。筆、墨、紙、硯為書房專用,被譽為“文房四寶”。古人素有“優筆硯,其樂融融”之說,書房精美的文具承載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是以書為魂,以筆墨為伴。就連阮籍的瘋狂也未能幸免。在文人眼裏,文房四寶不僅是書畫工具,更是精神伴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道,書法之精華,文房四寶傳誦不盡。文房四寶是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必備工具。古人用它來寫千古文章或描寫山川,所以很重視它的選擇。

薛濤曾寫下《四友頌》:“磨潤色先生之腹,貼藏鋒壹校尉之頭,畫煤之書而陰郁,息於文學壹畝田。”它是關於文房四寶的。

文房四寶歷史悠久,具體所指在不同朝代略有變化,但基本上是在筆墨領域。只是不同時期的名品不同,體現了文房四寶的工藝和產地的歷史變遷。

165438+10月,各大拍賣公司的秋拍蜂擁而至,正是黃金拍賣季。近年來,除了字畫、郵票、錢幣、珠寶等傳統收藏項目外,,以中國特有樂器“筆墨”為特色的“學習用文具”拍賣也異常火爆,成為眾多藏家的投資熱點。著名文物鑒定家石叔清在《文房四寶》壹文中寫道:“筆、硯、紙、墨都是中國古代的發明,具有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通過它的功能傳播的...同時,文房四寶本身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發展成為中國特有的工藝美術。”

這可能與萬文市場受眾廣、人多有壹定關系,也是正常的市場現象。畢竟,現在說起文房四寶,多少有點懷舊的味道。

下面簡單說壹下文房四寶。

壹.鋼筆

當歐洲的羽毛筆、古希臘的蘆葦筆早已退出歷史舞臺,毛筆卻依然欣欣向榮。文房四寶以筆為首,有句話說:筆正心正。毛刷鋒利、整齊、圓潤、健康。

史書記載,蒙恬修建長城,用中山兔毛做筆。所以最早的史料記載表明,我們所用的毛筆是孟田所創,孟田在當地被視為筆的始祖。也有人說,蒙恬的妻子蔔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尊為鋼筆皇後。這個無法考證。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後店,在農歷三月初三,就像過年壹樣。家家包餃子,喝酒慶祝蒙恬造毛筆。

秦開始用兔毛竹筒當筆。雖然記載不詳,但卻是古籍中唯壹記載是誰創造了毛筆。東漢學者、書法家蔡邕在《論寫作》中說,書法在動筆之前,首先要培養感情,然後再動筆。“如果強行,中山兔根本不可能好。”可見中山兔毛在漢代是非常有名的。

在中國古代,制筆的材料種類繁多。除了常見的狼毛、兔毛、羊毛,雞毛、胡須、胎毛、虎毛都可以做成筆毛。根據筆觸的軟硬,有三種筆刷:硬筆刷、軟筆刷和雙筆刷。按筆畫長短分,有長鋒、中鋒、短鋒三種。不同質地、形狀、大小的毛筆所畫出的線條也不盡相同,或婉約,或渾圓堅實,或蒼勁挺拔,或平和靈動。

人們賦予毛筆筆尖以工整、整潔、圓潤、健康的“四德”,既體現了工整、鋒利、圓潤、有力、耐用的質量標準,又寓意著文人敏銳的文心、寬廣的視野、包容的氣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古人眼裏,毛筆本身就是壹種文化和情懷的象征。

第二,墨水

再有就是墨,墨是中國特有的書寫繪畫材料,從圖書契約開始就有了。古人用松煙、油煙、朱砂等材料制墨,制成的細墨堅實細膩,適合書畫,不僅質感極佳,而且裝飾精美。墨的制作從簡單逐漸趨向華麗復雜,詩、書、畫、印都在墨上再現。古代文人為墨而作詩、題跋、筆記,對墨的愛好和熱愛可見壹斑,掀起了文人造墨之風。韓熙載自創“麝香月”墨,蘇東坡“蓄墨百枝”,李小梅千裏行賞墨,曹寅“蘭臺精英贈墨”,紀曉嵐“賞道家詩人墨”,柳永“愛墨堂”等,都體現了文人墨客的墨品風範與意趣。清代包在《壹雙船》中寫道:“然而,畫法和書法法都是以筆為基礎,在墨中形成的,所以墨法是書法的壹把鑰匙。”筆墨的運用直接影響到書畫的韻味和風格。濃墨落筆,端莊從容;淡墨作畫,淡雅傳神,中國書畫因墨色的變化而獨樹壹幟。

到了唐代,制墨業空前繁榮,生產精益,工匠眾多。唐末乃至歷代最著名的水墨大師是晁,他的兩個兒子燕貴都得到了南唐末年統治者李煜的賞識。全家以“李”為國號,封李彥貴為墨官,從此“李默”名揚天下。到了宋代,李默的起源地歙縣改名為徽州,李默改名為徽墨。今天,黃山市的屯溪區和歙縣是徽墨的制造中心。

第三,紙

紙上有千千萬萬的水。沒有好的紙張,即使字畫自然,也會影響字畫的質感。紙作為其四大發明之壹的產物,是印刷的載體,是知識和信息的載體,是傳達人性和感情的通道。紙是書寫、繪畫和印刷的載體。它的出現結束了中國古代簡牘的復雜歷史。

對於古人來說,紙是取樂的工具,是批判時弊的載體,是離別的談資,是意外感情的寄托。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紙是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精髓。壹提到紙,人們就會想到寫在紙上的輝煌歷史,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壹幅幅酣暢淋漓的書法和栩栩如生的畫作閃現在眼前。

《後漢書·蔡倫傳》寫蔡倫造紙:“自古編竹簡,用絲者謂之紙。又貴又簡單,對人不方便。倫奈創造了這個想法,用樹皮、麻頭、我們的布和漁網當紙。元興元年(105)玩的,皇帝擅長。自然都是用的問題。故天下鹹稱蔡侯紙。”蔡倫是東漢和漢武帝時期的宦官。多虧了他,他想出了用植物纖維造紙的方法。造紙的原料因地而異。據蘇易簡《紙譜》,“蜀人用麻,閩人用嫩竹,北方人用桑皮,屯溪人用藤,海仁用苔,浙江人用麥稭,吳人用繭,楚人用紙。”大部分是植物纖維,就地取材。中國造紙術在蔡倫之後600多年傳到中亞,再傳到歐洲400年,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造紙工藝也在變化,紙張逐漸從粗糙到光滑,從簡單到精致,從單壹到多樣。麻紙、藏經紙、宣紙、皮紙、竹紙、紙文具、宮帛等品種相繼誕生。

文人最重要的紙張是宣紙,產於安徽宣州,即現在的宣城縣,故名。宣紙因其質地柔韌、潔白光滑、色澤持久、吸水性強,在國際上享有“紙命千年”的美譽。宣紙有生熟之分,又可分為單宣和貢品。各有利弊,各有優勢。古人喜歡用熟紙,鄰居們更喜歡用生紙。原紙易滲墨,筆內水分要適當控制,呈現出幹濕之間的韻味。

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壹些傳統手工紙仍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特的光彩。

四。硯

硯臺又稱硯臺,為文房四寶之末,但因其質地堅硬,可傳世數百代,又被譽為“文房四寶之首”。蘇東坡的鄰硯,米芾的紫金硯都很有名。明代陳繼儒說:“秀才有硯,似美人鏡,壹生最親。”硯臺不精,筆墨不合適,就沒辦法與精華相輝映。

因為墨汁只有加水研磨才能叫,而送墨的石刑就是硯。其中有陶器、粘土、磚、金屬、漆器、瓷器、石頭等。最常見的是硯。有許多石頭可以用作硯臺。中國地大物博,名山大川無處不在。廣東的端硯,婺源的佘艷,山東的魯硯,江西的衛龍硯和陜西的程妮硯都很好。

其中,最著名的是廣東高要縣的段曦。蘇東坡是壹塊好硯。他曾說:“千人持綬帶,百人提斤;篝火之下,我將生下簡。”可見端硯之珍貴。與端硯同名的是佘艷,產於江西省婺源縣濉溪(原安徽省)。五代南唐時期,朝廷特別重視硯臺的制作,命人在漳州挖掘石頭制作南唐官方硯臺,並專門在漳州設立制硯監,負責硯臺的制作,提高了硯臺制作的地位。

遺憾的是,由於過度開發,端硯和佘艷都很稀有。因此,近年來拍賣趨勢有所上升。我只能從古人的著述中略知壹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壹下米芾的《硯史》,孫的《硯註》,南宋佚名的《硯書》。

時至今日,中華文明的傳播都與這四種書息息相關。它發明於古代,卻壹直影響著現代。它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與宗教偶像的神話不同,筆墨文字沒有神靈的威嚴,本身就是世俗生活的東西。人與人之間可以親嘴,可以嬉笑怒罵,既適合莊,又適合和。人愛惜書籍和工具,本質上是愛惜生命。雖然有很多文人墨客和筆墨紙硯的趣事,如妙筆生花、妙筆生花、馬良等,但它們真實地反映了人們的興趣、理想和生活。

人們對他們的感情,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是對自己生活的太多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的書籍和工具逐漸被無紙化辦公軟件所取代。書寫逐漸脫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手寫文字與我們息息相關,成為我們懷念的對象。傳統毛筆書寫漸行漸遠。

幸運的是,如今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古老的文化遺產成為普遍關註的對象。雖然筆墨紙硯不再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它們都在以另壹種方式回歸人們的生活,成為收藏和享受的樂趣,陶冶情操的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