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來源
《左傳》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在占蔔壹個卦象時,查閱《周易》中該卦的卦辭,以此來推斷所問事物的吉兇。《左傳》和《國語》中記載的利用《周易》查詢古代殺人兇手的案例有二十多起。戰國以來的易經主要論述了《周易》的哲學思想,但都是充分發揮了卦辭的作用,解釋了占蔔的體例。
《銜接》第九章詳細介紹了大雁數的計算方法。《說卦》等傳記也是對春秋以來占蔔取象取意理論的總結。在漢代,孟茜、方婧等象數學派用《易經》來談論陰陽的變化。此後,象數學派在用象數解易的同時,逐漸形成了復雜的術語體系。
占蔔的方法趨於復雜多樣,出現過三國關雎、北宋邵雍等占蔔師,對此持否定態度。孔子曾說:“不取。”(《論語·八蜀》)他還說:“加我幾歲,五十歲也能輕松學會,沒什麽大不了的。”
【論語】認為學易可以使人由善變善,無需占蔔。荀子指出:“善易者,不取之。”(《荀子大綱》)重視占蔔的意義,挽救教育而不是迷信占蔔,成了儒家的正統,義宗尤其排斥意象和占蔔。如今,占蔔被普遍認為是壹種封建迷信。參見“蔔筮派”和“蔔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