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茄也叫顛茄草。在北京、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均有栽培。用全草入藥。有效成分為生物堿,葉中總生物堿含量為0.09-1.32%,主要為1-東莨菪堿,此外還有東莨菪堿、脫水阿托品、顛茄、東莨菪內酯、七葉樹內酯、傘形內酯等。顛茄植物不同部位的總生物堿含量在根中為0.45-0.65%;水果0.31-0.70%;花費0.24-0.65%;幼莖0.21-0.65%,粗莖0.04-0.25%。本品為抗膽堿能藥物,是制備顛茄流浸膏、顛茄酊、顛茄片和外用鎮痛藥物的原料。用於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腸、腎和膽絞痛等。,具有鎮痛、解痙、分泌和擴瞳作用,且有毒。
壹.形態特征
株高為1—1.5米..莖直立,上部分叉,幼枝稀疏,年老時逐漸脫落。莖下部的葉互生,上部成對生,具葉柄;葉片卵圓形或橢圓形卵圓形,長5-22厘米,寬3.5-11厘米,沿葉脈有白色被毛。花下垂,單生於葉腋,花梗具腺毛;花萼鐘狀,5裂,裂片具長尖,果期尖端長成星狀芒,向外展開;花冠鐘狀,淡紫色,5裂;雄蕊5,稍短於花冠。漿果球形,隨果實成熟由綠色變為深紫色,有光澤,果實直徑可達65438±0cm左右,內含許多種子。種子小,扁腎形,網狀(圖16-37)。
圖16—37顛茄的形態圖
第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特征
顛茄原產於溫暖潮濕的地區。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害怕高溫和寒冷。其個體發育可分為苗期、葉叢期、拔莖期、孕蕾期、開花期、結實期、種子成熟期等階段。花期6-8月,果期7-9月。從出苗到種子成熟大約需要140天。植物生長最快的時期是開花期,顛茄幹物質積累的高峰期是從開花到種子成熟。圖16-38顛茄植株不同部位的產量比例約為1: 1.4: 0.6: 0.5。
圖16—38顛茄不同器官幹物質積累動態
(2)環境條件要求
1.溫度
顛茄原產於溫暖濕潤地區,對溫度要求嚴格。壹般在20-25℃生長良好。氣溫超過30℃或雨水過多時,容易發生根腐病而死亡。我國北方栽培的顛茄,5-6月地上生長迅速,7月氣溫高時生長緩慢,冬季不能在田間越冬,故作為壹年生植物栽培。
第二步:水分
充足的水分是顛茄出苗保苗的主要條件之壹。播種後是否及時供水是影響出苗率的主要因素,移栽後是否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是成活的關鍵。苗期至開花期地上部分生長迅速,需水較多,結果期後逐漸減少。水分過多,容易發生根腐病,生物堿含量降低。我國南方栽培的顛茄產量高於北方,但生物堿含量較低,主要受氣候條件影響,如光照、溫度、濕度等。
3.土壤和養分
顛茄根是多分枝、肉質、直的根系,根長約30cm。土壤適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深厚濕潤的沙壤土,可在平地或山坡上使用。太潮濕排水不暢,或者土壤粘稠會長勢不佳,容易生病。
表16—38有機肥與氮、磷、鉀肥配施對顛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註:試驗盆:25×30cm,每處理10盆,每盆1株。
有機肥:腐熟的豬糞和泥炭。
顛茄是喜肥植物,對肥料反應敏感。盆栽試驗結果表明,無論施用有機肥或化肥、單施化肥或不同組合均可增產,尤其是有機肥配施總氮磷鉀肥,增產效果明顯(表16-37、16-38)。
表16—37氮、磷、鉀肥對顛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氮、磷、鉀等無機肥料能及時供給顛茄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氮、磷、鉀三種元素的需求,而有機肥提供全肥養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有利於顛茄的生長。北京地區施用腐植酸銨、棉籽餅和有機肥增產效果明顯,生物堿含量穩定(表16-39)。
表16—39不同有機肥對顛茄產量和生物堿含量的影響
註:居住面積:9×0.83平方米
肥料用量(公斤/面積):腐植酸銨1.0;棉籽餅0.25;糞肥2.0
拼寫:穴位貼敷
(三)生物堿的積累動態
顛茄的每個器官都含有生物堿,其含量隨物候和生長條件而異。顛茄葉和根中生物堿含量在花期最高,葉中為0.66%。根0.56%。莖中生物堿的含量在生長前期較高,開花後逐漸降低,從葉叢到孕蕾為0.35% ~ 0.52%,果實成熟期低於0.2%(表16-40,圖16-39)。
表16—40顛茄植物發育階段和器官中生物堿的含量(%)
(引自全蘇藥用芳香植物研究所的數據)
顛茄不同器官的生物堿含量:葉高於其他器官,植株主莖和枝條上端的幼葉生物堿含量最高,可達0.70%,下端的老葉約為0.4%;帶嫩枝的莖(約0.5%)高於粗莖的莖(僅約0.1%)。根皮含量約0.5%,須根次之,木質部低於0.13%。果實(青果和成熟果)均在0.4%以上(表16—41)。所以顛茄葉、幼枝、果實是最好的藥材。
圖16—39不同物候期顛茄各器官生物堿積累動態。
表16—41顛茄植株不同部位幹物質重量和生物堿含量取樣日期:1980 7月30日,1981 7月20日。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
第三,栽培技術
(1)土地選擇和準備
根據顛茄喜光,適宜在濕潤條件下生長的特點,宜選擇日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壤pH為5.5-9的沙壤土,不宜在低窪地區和鹽堿地種植。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最適合前茬作物。茄科植物,尤其是前壹茬種了西紅柿的地塊,不適合種植。避免連作。整地要求深耕細耙,每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耕後細耙平整,種植前按57—66厘米行距做高壟,為種植做準備。
(2)育種方法
用種子繁殖。
1.種子保留
顛茄生長期,選擇生長健壯、葉色深綠、葉大而厚、果實大而豐滿、無病蟲害的植株,待果實成熟(紫黑色)時采摘,用水洗凈果肉,曬幹種子,存放於通風幹燥處備用。
加速發芽
顛茄種子發芽緩慢,無規律,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用50℃溫水浸泡,攪拌至水涼,再浸泡12小時,用濕布包裹,放入20℃培養箱或溫暖處加速發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2次,保持濕潤,防止黴變。當單個種子發芽時,就可以種植了。也可以將種子用溫水浸泡7-8小時,然後加入兩倍量的細濕沙,拌勻,室內保持濕潤,沙藏壹個月,播種,也可以提前發芽。
3.現場直播
它可以在春天或秋天種植。春播:4月中旬在北方地區準備好的壟上開1-1.5 cm深的淺溝,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壓實,立即澆水保濕,約10-15天出苗。晚秋播種在10結束至110開始進行。方法同春播,但種子不用催芽,每畝播種量250克左右,次年4月即可出苗。長江流域秋播比春播產量高。
4.育苗移栽
在中國北方,為了延長生長期或在雨季前進行第壹次收獲,經常使用陽光床育苗。11至65438+2月,選擇排水良好的陽坡地塊作為陽坡床,約12×1.5m2,將土壤擡出栽培堤。65438+10月底至2月中旬,在準備好的向陽地塊澆壹次水。滲水後,將處理後的種子按10 cm的行距播種,然後覆蓋1-1.5 cm的細腐殖土,向陽地塊用玻璃或塑料薄膜覆蓋,保持苗床的溫度和溫度。幼苗充分生長後,減少澆水,防止濕度過大引起的病害。溫度過高時要適當通風,結合松土除草,疏苗拔病弱苗。有條件時,在種植前再移植壹次,即苗高3-4 cm時,按7cm的行距再移植到另壹條畦中,種植後要保護好苗周圍的水。
種植地施足基肥,土肥、灰肥、牛糞等。大多數在南方使用,而豬糞和餅肥在北方使用。4月底至5月初,將土挖起,在準備好的高壟上,以50cm的間距種植植物,並立即澆水。移栽後,苗木生長健壯,抗逆性強,栽植後成活率高,壹般不需要補種。
(3)現場管理
1.苗木管理
直播場地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於出苗。幼苗完全種植後可以減少澆水次數。苗高2cm時,松土7cm,苗高10cm時,即可固定植株。移栽苗澆水2-3遍,成活後及時松土除草。
第二步:追肥
顛茄是壹種喜肥植物,生長期長。全草幹物質和生物堿含量從花期開始迅速積累,養分吸收也增強,需要補充有效氮、磷、鉀養分。壹般在葉叢期施硫酸銨15kg/畝,也可稀釋人糞。移栽前可施過磷酸鈣,用量為1.5-25公斤/畝,因地制宜施鉀肥1-2公斤/畝。在草木灰施用鉀肥的地區,不需要增加或減少鉀肥用量。
3.中耕和耕作土壤
第壹次收獲後,可以及時進行中耕,既能消滅雜草,又能防止第二茬倒伏。
4.防洪排澇
7-8月份是顛茄生長的高峰期,是高溫雨季,大雨過後要及時排水,否則容易因地面積水造成大面積發病死亡。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立枯絲核菌
(立枯絲核菌。)
從種子萌發到生長期都可能發生。在萌發階段,被這種細菌破壞,造成種子腐爛;幼苗受害後,莖基部出現褐斑,然後倒伏死亡。成人病,根部有褐色斑點。病斑逐漸擴大凹陷,皮層腐爛,上部莖葉萎蔫死亡。防治方法:(1)避免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避免與茄科作物、芝麻、花生輪作;(2)播種前用50-55℃的溫水漂燙種子20-30分鐘;(3)發病期及時拔除病株,病點撒石灰,病區澆50%多菌靈1000倍液;(4)註意排水通風。
2.昏倒
(Pyihium sp .)
僅在苗期,在低溫高濕的苗床,危害嚴重。被感染的植物呈深綠色,最後軟腐。防治:發病前噴灑1 ∶ 1 ∶ 200-300波爾多液進行保護。其他基本同步疫病的防治。移植後不會再發生這種病。
3.流行病
『致病疫黴(Mont。)德巴裏。〕
中後期可危害根、莖、葉。受害葉片起初呈水漬狀圓斑,後逐漸擴大,病斑中部變為淡黃色,邊緣模糊,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莖上部受損時,呈深綠色斑點,病部凹陷,薄而軟,易折斷:莖基部患病時,僅皮層出現褐色略凹陷的長斑,莖葉萎蔫;根部受損,組織變成黃褐色。腐爛變軟。防治方法:(1)避免與茄科作物輪作,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2)雨季前噴灑1∶1∶12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3)高畦種植時註意排水。
4.細菌性萎蔫病
(青枯假單胞菌)
在江蘇和浙江省,通常在五月中旬開始。6-7月病害嚴重,直至收獲。發病初期,植株頂端的嫩部中午枯萎,早晚可以恢復;後期受害植株在晴天突然下垂萎縮,剛死的時候葉子是綠色的,故名“青枯病”。將受傷的根莖垂直切開,可以看到維管束已經變成褐色。用力擠壓,可以擠出灰色的汁液。該病由土壤攜帶,從根部傷口侵入,在田間高溫多雨澇時加重。控制方法:(1)實行輪作;(2)早期育苗移栽,增強抗病能力;(3)挖深溝,築高壟,降低田間濕度;(4)中耕除草應避免損傷根系,防止病菌從傷口侵入;(5)如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用生石灰消毒。
5.枸杞
(馬樂·迪姆普塔·魏斯)
又名金花蟲,從苗期到收獲前發生,也是無規律的。成蟲和幼蟲都以樹葉為食,造成孔洞,嚴重時會將樹葉吃光。防治方法:(1)采收時清園,消滅殘株;(2) 90%敵百蟲噴灑800次。
6 .蚜蟲
(蚜蟲屬。)
以及桃蚜(Sulzer),也稱為百無聊賴。成蟲和若蟲吸食莖葉汁液,嚴重時導致葉片卷曲變黃。防治方法:用40%樂果EC 1500倍液或80%敵敵畏EC 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壹次,分幾次進行。
7 .棉鈴蟲
(棉鈴蟲)
危害花、芽、果。花期,卵產在苞片和嫩葉上。幼蟲孵化後鉆入芽、花、果內為害,留在種子場要註意及時防治。防治方法:花期註意查卵,孵化高峰期噴2.5%曲安奈德2000次,10天後再噴壹次。
第四,收獲和加工
(1)收獲
壹年可以收獲2-3次。6月底封壟時壹次性采收地面下部老葉,以利於通風透光,促進生長。7月中旬收割壹次,選擇雨季前的晴天,收割地上部分,留茬20cm左右,便於再生長。收獲後迅速幹燥,防止黴變;8月下旬,全草收割,剪去地上部分,然後挖出根部,分別處理、烘幹。曬幹、陰幹或低溫烘烤(60℃以下)對生物堿含量無影響。幹燥時註意經常翻動,徹底入庫,存放於陰涼通風處。壹般每畝收獲全草200-300斤左右。
(2)加工
地上部分采收後,葉、花、果曬幹後直接入藥,莖曬幹切段,刨去根,去土,產品烘幹粉碎。按生物堿含量標準,葉、花、果含東莨菪堿0.3%以上,品質較好,根則屬於0.25-0.45%的中等範圍。0.1%以下的木質化粗莖質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