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借物取義的記敘文,借助壹個普通的物體——壹塊頑石,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說明了壹個道理:人的無知掩蓋不了、抹殺不了“默默忍受”多年的偉大,但“不屈於誤解和孤獨”。
在形象的貶值中,精神有所增長!我們不能僅憑外表來判斷事物的價值。眼睛看到的不壹定是真的,只有頭腦看到的才是真的。這正應了那句老話:“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以海量人。”
2、《孝道無價》作者:畢淑敏。
文章開頭,作者舉了兩個“孝”的例子:壹個是正在讀書的苦孩子,壹個是離家在外的遊子。作者不認可他們的“孝”,由此引出壹個普遍而深刻的旅行孝道話題。作者認為,世界上每壹個真誠正直的孩子,都對父母許下了“孝順”的大願,但作者卻向我們揭示了壹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會給孝順父母帶來機會。因為人生苦短,在我們想要盡孝的時候,父母可能已經去世了。
3、《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
通過對昆明雨季的銀子、楊梅、桂花的描寫,充分展現了昆明的雨水,使內容更加豐富、完整。結尾的那首詩畫龍點睛,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們無憂無慮的情景。“我想念昆明的雨”這句話自始至終都在回響,簡短而意味深長,令人回味無窮,表達了作者對昆明雨的思念和喜愛。
4、《朱德的扁擔》作者:朱
敘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講述了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誌和戰士們到山高路陡、路途遙遠的茅坪去拾糧。作為紅軍總司令,朱德和普通官兵壹起工作。官兵們很照顧他,因為他年紀大了,不想讓他參加勞動,就把他挑東西用的扁擔藏了起來。於是朱總司令又做了壹根扁擔,上面寫著“朱德扁擔”四個字,不讓別人拿走。
5、《鄭美香儂》作者:白樺
文章以崇高-感人-悲涼-充滿情感的情感線索展開敘述。作者走訪了揚州梅嶺,記錄了明末守衛揚州英勇犧牲的史可法的故事。勇敢不屈的史可法,以不畏嚴寒的梅花為象征。結尾,題目之筆自然而來,英雄氣節,正氣永存讀者心中。作者歌頌梅花,就是歌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