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及出版的戲劇作品包括《北國王》、《李》、《紅淚綠窗》、《花木蘭》、《金絲雀》、《陽光下的三個故事》、《連鎖計劃》、《天之驕子》等。作為電影專題片拍攝的作品有《蘇武牧羊》、《雁門關》、《相思村》、《李世石》(後改為《飄》)、《卓文君》、《聶隱娘》、《紅樓夢》、《李》、《家》、《野玫瑰》、《白蘭花》、《浪漫家族》等。出版了京劇劇本《朱仙鎮》等。1947,應歐陽予倩邀請,赴香港永華電影公司擔任編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應田漢和歐陽予倩的要求,他於1950赴京,在中央戲劇學院任教。歷任文化部戲劇改良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史教授,中央戲劇學院理事會成員,《戲劇學習》和《戲劇論文》編委;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北京第三屆CPPCC會員。
20世紀30年代以來,周在從事戲劇電影創作和漢語教學的同時,致力於中國戲劇史和戲劇理論的研究,完成了《中國戲劇簡史》(1936,商務印書館)、《中國戲劇史》(1936,商務印書館)、《中國戲劇簡史》等7部中國戲劇史專著。永祥書店)、中國戲劇史(1953,中華書局)、中國戲劇史講座(1958,中國戲劇出版社)、中國戲劇長史(1960,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戲劇發展史綱要(遺產,
此外,還有戲曲理論、史記考釋等方面的著作,如《中國戲曲隨筆》(1952,中華書局)、《瞿海焚藜》(1958,中華書局)、《明代雜劇選》(1958,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中國戲劇出版社)、《戲曲唱腔論文集》(1962,中國戲劇出版社)、《周戲曲論文集》(1982,湖南人民出版社)、《周小說戲曲論文集》(1986,齊魯書店)等。
1.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壹重要進程,具有特定的歷史、社會、科技、經濟和審美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因此,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育社會文化的基礎,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的持續發展。
2.中國的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它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