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李敖先生因病未能赴京觀劇。我只記得他告訴我:不要在自己的作品裏徘徊,不要戀戀不舍,壹定要往前走,壹輩子往前走!李敖,字敖之,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評論家,臺灣省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文章,故自稱“中國白話文第壹人”。
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等100多本。《李敖全集》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合集,80卷,3000萬字。2005年9月訪問大陸,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三所頂尖大學發表題為《金剛發光,菩薩俯視,尼姑思人間》的系列演講。晚清這段歷史壹波三折,影響了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讓我們看看如何改變它。多看看大事中的仁人誌士,多看看社會精英,多看看壹個民族困境的方方面面。是傳奇,是故事,是真理,是仁人誌士;是啟蒙,是傳承,是精神,是佛儒!回顧歷史,可以利在當下。其中,用什麽樣的忠孝來教化,用什麽樣的正氣和勇氣來弘揚佛法。“北京法源寺”得安排!
這部劇,在戲劇結構上,踐行了“中國戲劇”的品格、審美、正義和精神。在世界藝術的潮流面前,自覺而自信地思考我們國家今天藝術存在的使命和責任,承認中國古代藝術的輝煌,我願意為“中國戲劇”的傳承和發展盡壹份力。沒錯:高聳的廟宇,人間劇場。開鑼唱歌,法海的真正源頭!小說《北京法源寺》是李敖的第壹部小說,關註國家命運,是壹部晚清精英雲集的陽剛之作。有儒生,有義士,有君子,有僧俗,有權貴,有爺們,有豪情,有忠誠,有決心,有擔當,有臣服,有悲壯。
李敖說:《北京法源寺》以屹立至今的具體古寺為豎線,以每壹代抽象消逝的歷史人物為橫切面,羅列了所有重要的主題:生死、鬼神、僧俗、出入、隱居、朝野、家國、君臣、忠臣、夷夏、中外、強弱、群己、民我。這部文化結構宏大、思想博大的小說,內容之豐富自然不可多得。